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规划红利襄助医改

□ 《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 民生周刊 》(

    3月17日,《“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

    《纲要》用80个章节规划了我国2016—2020年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全面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益民服务引人注目,令人期待。

    “信息技术重新定义生产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对《民生周刊》记者这样表述。

    同时,王国强对《民生周刊》记者透露,为推进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包括印发远程医疗信息技术系统指南,推动29个省份开展居民健康卡运用试点等工作正在筹备中。信息化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纲要》已出,医改进入到第八个年头,更为明确的改革方向和更开放的政策环境,能否让老百姓享受到更近、更快、更贴心的基本医疗服务?

    2015年2月27日,《江苏省综合医改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

    江苏作为全国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希冀通过“互联网+健康”改革模式,突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服务公平可及,将医改进一步向纵深挺进。

    就医服务新变化

    打开镇江市地图,西郊的世业镇,像一个四面环江的元宝,镶嵌在镇江与扬州之间。江岛曲径通幽,风光旖旎。当地人却说,看世业镇,先看他们的就医服务新变化。

    在卫生院的远程会诊室,一位病人的数字化X光片正传向市级三甲医院,十余分钟后,专家回传过来一份诊断意见。

    “通过远程诊疗,老百姓的部分疾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很方便。”世业镇卫生院院长胡小忠说。

    距世业镇139公里外的无锡市人民医院日均门诊人数近万,却看不到拥挤的排队场景。

    无锡市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陈敏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病人手持一卡通,就可以完成挂号、结算、检查、检验、取药等流程,真正实现了无纸化管理。

    在病人管理方面,借助医疗物联网技术,该院病床还设有“智能床位监测系统”,动态监测心率、呼吸率和睡眠情况,通过床垫上的无线压力传感器判断病人在床与否,若病人离开床位超过15分钟即开始报警,以避免发生意外。所有床位的病人情况,都显示在护士站电脑屏幕上,使得医生、护士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然而,在胡小忠看来,江苏医改新变化远非如此。

    胡小忠认为,在“互联网+健康”新模式背景下,全镇13056份健康电子档案共享,慢性病管理实现社区化,这两个项目的落地才是“质”的飞跃。

    助推省级综合医改

    胡小忠上述表述的背后,一个事实不容忽视。

    记者通过梳理《2015年丹徒区世业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月度工作计划表》的工作安排发现,世业镇卫生院正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项目作为突破口,试图向医防结合型卫生院转型。

    而在这个转型升级过程中,除建立的13056份信息化健康档案外,全镇1573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通过慢性病规范化管理项目,获得“患者体检”,并由市三甲医院专家完成所有患者分级,形成基线调查报告。也就是说全镇慢性病患者随访、长期用药的精细化管理将有据可循。

    胡小忠表示,慢病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将“有规律可循”的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层,为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夯实基础。

    2015年12月24日,“江苏省智慧健康信息传输主干网”正式开通,主干网与县区原有卫生专网无缝对接,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卫生计生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规格网络链接。

    据悉,与智慧健康信息传输主干网齐头并进的规划还有“健康江苏云服务计划”,以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江苏省已有近2/3县(市、区)依托中心医院资源优势,建立了区域性检验检查、影像中心及远程会诊中心,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江苏模式最重要的抓手“互联网+健康”不仅是存量医疗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其实也是通过资源分配倒过来重塑就诊流程。

    资料显示,此番江苏医改的终极目标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每个家庭有一名签约医生,每位居民有一张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

    同时,江苏还将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并做到信息动态更新和有效利用,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方案》给出的截止日期为2020年。

    全科医生人才困局待解

    对于既定的目标是否能按时按量完成,胡小忠持乐观态度。不过,他坦言:“对于基层的执行者来说,方向已经明确,但做什么、如何做是另一个议题。”

    已有十余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胡小忠看好远程诊疗,并认为其发展潜力大。

    实际上,国家卫生计生委鼓励各地发展远程医疗服务。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51号)对远程医疗的定义和服务边界做了清晰的界定。

    在51号文件下发不到两个月,国家卫计委将首张“网络诊疗”牌照颁给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该院可以借用互联网面向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截至2015年上半年,广东省网络医院约1000个布点,上线半年,网络诊疗量近10万人次,相当于一个镇卫生院一年半问诊量。

    浙江、新疆、云南紧随其后纷纷建立全省份范围内远程医疗体系。其中,最为偏远的新疆2014年的远程会诊量超1万人次。

    “远程医疗信息技术系统指南很快将会印发。”王国强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要对信息化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发展“落实、落实、再落实”。

    通过远程医疗实现的医—医相联,一方面确实提高基层病情处理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在变相为基层输送优质医疗资源,也是一种医生培训手段。胡小忠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在当前乡镇卫生院普遍面临全科医生严重缺失的前提下,远程医疗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世业镇卫生院有医护人员32人,按全镇普通健康档案与慢性病档案累计14629份来算,该院医护人员全年人均负责建档457份,人均每天建档1.25份。这意味着除了每天日常工作量外,这32个人还面临着“8小时外”的“无偿”工作。

    然而,胡小忠认为,与他的“无奈”比,经常性的“无偿”工作不足为谈。

    原来,每次到慢性病患者随访时,胡小忠都因为派不出全科医生倍感“无奈”,“希望不久的将来,随访病人时,我不会再派护士去。”胡小忠说。

台州中院:创新化解案多人少矛盾
规划红利襄助医改
巴中“五大体系”推动精准脱贫
汽车合格证沦为经销商融资道具
被隐藏的“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