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隐秘吃喝是政治品质上的阳奉阴违

对禁令,每一次公然违反,都是对吏治的直接打脸;每一次阳奉阴违,也是对规矩的直接蔑视。公然违反应该严加追究,阳奉阴违又岂能不穷究到底?

作者 刘洪波(媒体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官员吃喝变身奢华家宴,隐秘进行。吃喝场所有的改到了居民小区,有的进了农家院,有的在私人庄园,有的在企业食堂。可能这还不是全部,例如一些党政机关的食堂,也在八项规定后进行了“升级”,现在可以操办像模像样的酒席了。

    官员吃喝反复成为社会议题,实在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

    对吏治管理来说,令牌累加,仍不能使官员循规蹈矩,也是难堪的。禁令没被公然违反,看似可喜,但禁令其实没有得到真正的信奉,没有成为触动灵魂的权威。对禁令,每一次公然违反,都可以算是对吏治的直接打脸;每一次阳奉阴违,也是对规矩的直接蔑视。公然违反应该严加追究,阳奉阴违又岂能不穷究到底?

    过去,公款买单大摇大摆,老板买单也是招摇过市。现在,官员吃喝不便明目张胆,但无论公款买单还是老板买单,还在鬼鬼祟祟地进行。那些机关里的“升级食堂”,最后总要以各种名目公款报销;老板的饭局,最终也将变成资源配置和政府监管上的格外关照。

    官员吃喝问题,向来不只是公款花费问题,而是政治风气问题。公款买单大失政治清明之义,老板买单也绝对破坏政治公平。有代表委员说,“官员吃喝变得隐秘,形成了新的利益交换”。非也。官员吃喝后面的利益交换不是新的。饭局从公开到隐秘,利益交换并无变化,只是得以参加利益交换的人更少了、更铁杆了,权力不公平的后果可能更突出了。

    官员吃喝隐秘化,“没有纪委的人来查,大家吃个安心随意”,这是纪律检查部门工作有力的曲线印证,也显示严肃吏治还没有成为党政各方的共同行动。如果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位,官员吃喝要躲避的就不只是纪委这一个部门,官员自身也不能仅仅自认为是被管理的对象,他们应该是政风清明的责任人。

    解决官员吃喝隐秘化的问题,人大代表有说法,例如加大查处力度,不留死角;例如反四风不搞一阵风,避免“一抓就好,一松就反弹”;例如加强社会监督,使吃货干部无处遁形。这都不错。但问题在于,不留死角的查处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一松就反弹”的事情,所谓“一抓就好”是不是真好;吃货干部现形之后又怎么办?

    如果官员不能在内心里产生是非感,形成内心的律令,那么他所忌惮的就只是查处,但能避开查处,他偷偷摸摸去违令也不感到羞耻。如果“一松就反弹”,那就证明事情其实并没有“一抓就好”,而只是增加了些两面派作为。如果违令无所遁形后还能继续当官,那么赌博成本也不算太大。

    应该看到,类似隐秘吃喝之类违令行为,看似小节,实际上是将“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等定性通过违令官员投射为执政风气的评价,对执政党形象损害甚大。而那些隐秘违令的官员,也以行动表明自己与执政党在精神气质上并不投合,因此没有必要继续留在权力岗位上。

央企高管晒薪为何公众不买账?
隐秘吃喝是政治品质上的阳奉阴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