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市长杨慧:

做好协同发展“三篇文章”

□ 本刊记者 郭铁 《 民生周刊 》(

    去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一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作为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河北为此做了许多努力。

    与其他设区市相比,衡水在河北省建市最晚,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而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衡水也迎来借力京津、借势发展的大好机会。在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衡水对自身有着明确定位,将招商重点放在吸引优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更加强调吸引人才和科技。

    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衡水做了哪些努力?对自己的战略定位是什么?还将面临哪些实际挑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市长杨慧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采访。

    民生周刊:过去一年来衡水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做了那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效?

    杨慧: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衡水加快发展、跨越赶超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去年,我们着力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抢抓机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一是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合作实施“蓝火计划”,三年内实施百项高校企业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目前,“蓝火计划”衡水基地已正式挂牌成立。二是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合作,成功举办百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衡水推介活动,河北省首家承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正式落户工业新区,一批企业落地建设。三是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合作,组织百家食品企业进衡水,建设现代食品产业园。目前,已落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45.5亿元。

    另一方面,全力实施四大生态工程,打造京南生态腹地。四大生态工程,一是衡水湖恢复与保护工程,二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四是“一人一亩林”平原绿化工程。

    特别是衡水湖是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的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调节京津冀地区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十分重要。目前保护区面积163.65平方公里,蓄水能力1.88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计划投资22.7亿元实施衡水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完成后蓄水能力可增加到3亿立方米;环湖大力度造林绿化,目前已建成3000亩以上林业园区11个。未来,环衡水湖将形成100平方公里的森林,加上近百平方公里的水面,真正成为京津冀南部最大的“生态公园”。

    民生周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落地,到时河北各市区域定位将会明晰,目前衡水怎样看待自身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位置?

    杨慧:衡水交通区位、生态环境、发展空间、产业基础等优势明显,在疏解京津功能、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有很大潜力。

    一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衡水位于北京正南,距北京248公里、天津230公里、石家庄110公里、济南180公里,处在京、津、济、石四大都市中心位置,在京津两小时经济圈内。京九、石德、邯黄铁路和大广、石黄、衡德高速以及307、106国道等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使衡水成为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

    二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拥有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单体水面达45平方公里,被誉为“京南第一湖”、“京津冀最美湿地”和“东亚地区蓝宝石”。三是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衡水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均粮棉油产量均居河北省第一。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70万亩,总产量670多万吨,供应北京蔬菜占北京消费总量的7%。滤器滤材,交通、电力、通信设施设备,复合材料,纺织服装,汽拖配件,食品饮品等产业产品,40%以上融入京津产业体系或进入京津市场,已成为京津产业重要的配套聚集地。

    衡水的功能定位是立足服务京津、借力京津、融入京津,结合衡水实际,确立了“一枢纽、四基地”定位,即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京津冀区域交通物流枢纽;依托现代农业优势,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依托衡水湖湿地资源优势,打造京津生态屏障保护基地;依托特色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建设京津技术成果转化、产业承接基地;依托基础教育和生态优势,建设京津教育医疗、休闲养生功能疏解基地。

    民生周刊: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正在陆续向外转移,这也给河北承接这些产业同时完成产业转型带来了机遇。衡水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方面有哪些好的实例?

    杨慧:在国内男装市场占有率达18.6%的北京威克多制衣有限公司服装创意产业项目已经落地衡水。这一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在26亿元以上,可为衡水当地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

    河北亚森智能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机器人,承接了北京产业转移,是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合作的项目。从今年2月份开工以来,已完成投资3.5亿元。目前,11座车间已经基本建成,设备订购已经完毕。

    目前,“蓝火计划衡水基地”已挂牌成立,10余家高校入驻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衡水分中心,并正式开展工作。北京五木服装和北京红螺食品等项目也已经签约,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北京光华纺织、雪莲服装、方仕服装、日伟服装、京友服饰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争取早日落地建设。

    据统计,目前,衡水市已引进京津项目138项,总投资1464亿元。

    在与京津合作项目的带动下,今年,衡水市项目建设正呈现“结构趋优”的特点。衡水106项省市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占77.4%,比去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民生周刊:年初闭幕的河北省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在这方面衡水做了哪些准备?

    杨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为城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京津冀世界级群的重要论述,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抓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突出改革统领、规划引领,出台了《衡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完善规划体系,扎实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推动了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方面,确立了“一湖三城”大衡水格局和城市组团发展思路,实施了前进街立交桥、榕花大街贯通等一大批道路交通工程和供热一次网改扩建、裸露地面覆盖、垃圾池改造等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城市要素聚集能力和增值效应明显提升。以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城市面貌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县城建设方面,扎实推进县城建设三年攻坚战,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实施项目111个,总投资320亿元,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阜城、枣强、安平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

    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方面,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三区同建”,建设5万平方米以上联建社区46个,涌现出枣强李进伯社区、故城小马坊中心村等一批先进典型。投资5.4亿元完成280个重点村提升改造,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2月10日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即将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您现在的心情怎样?衡水今后还会面临哪些挑战?

    杨慧: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出台在即,确实感到非常激动,非常振奋,同时也倍感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重大战略机遇,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衡水绿色崛起、跨越赶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带领全市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应该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衡水面临机遇难得。就挑战而言,衡水建市晚、底子薄、基础差,特别是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今年,我们将从全面、全局、全过程认识和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围绕“一枢纽、四基地”功能定位,做好主动对接、积极承接、基础连接三篇文章。

    主动对接,就是按照即将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争取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教育、医疗、商贸物流等国家专项规划以及全省协同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坚持引智引资并举,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向我市流动。在北京建立衡水创新孵化服务基地,主动对接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造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积极承接,就是继续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加快建设“蓝火计划”衡水基地,加大百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衡水和百家食品企业进衡水活动开展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争取更多项目落户衡水。积极吸引京津教育、医疗、旅游休闲等产业向衡水转移。密切关注京津产业转移目录,对接央企、名企,推进铁塔产业与中国铁塔公司、工程橡胶产业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深度合作。

    基础连接,就是谋划与京、津、石等都市连通项目,使衡水纳入与京津冀区域核心都市的2小时、1小时交通圈,积极推动京衡客专、北京新机场南出口高速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石衡高速、衡港高速阜城段、曲港高速衡水连接线等对接项目早日开工。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石衡沧经济带”上升为省级战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发展轴、新高地。

“冀”语协同发展
做好协同发展“三篇文章”
做京津冀协同发展节点城市
有人来才有经济繁荣
企业靠打价格战没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