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专车叫停的态度与尺度

“态度”与“尺度”之间如何把握?背后有哪些规定影响专车?这是否会影响专车企业的布局?

□ 本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曾默默发展三四年,在互联网新思维的新模式催化下,专车终于从定位高端完成了服务大众的转变。然而,最近两个月来,围绕专车合法性的争论,却未曾停歇。

    一方面,优质廉价的服务,网友无不称快叫好;上至交通运输部及上海市委,均表态认为是模式创新,持支持鼓励之“态度”。

    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等10多个城市交通执法中,专车屡次被认定违规,甚至斥之为黑车。作为交通管理部门,有规可依,按规办事,且“尺度”甚严。

    然而,“态度”与“尺度”之间如何把握?背后有哪些规定影响专车?这是否会影响专车企业的布局?

    有人叫好有人喊停

    争议不断,专车的地位还成了一些地方两会上的议题。

    “它发展到今天,不是政府计划出来的,不是政府管出来的,也不是财政资金扶持出来的。”1月26日,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谈道,滴滴打车就是一种创新模式。

    他指出,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类似滴滴打车这样让传统行业逐渐落伍的新事物。政府针对这类事物要加强研究,认清它们的活力,并提供重要的扶持性服务。

    对于专车,交通运输部此前的表态也是持鼓励态度。

    早在1月8日,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表示,“专车”服务应根据城市发展定位与实际需求,与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传统客运行业错位服务,开拓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经营。

    各类“专车”软件公司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运输供需撮合平台,而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树立品牌意识,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通过叫停、约谈、罚款等方式,各地对专车“喊打”的声音不绝于耳。

    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济南、武汉、太原、西安、青岛、淄博等10多个城市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将专车定位成“黑车”。

    随着专车的出现,私家车、租赁公司、出租车、黑车之间原本是泾渭分明,如今一时间变得界限模糊。“目前各方表态比较混乱,界线很难划分清楚。交通管理部门依规办事,似乎也没有错。”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易到用车高级副总裁于瑞卓说。

    专车认定尺度不一

    2014年底,上海市打响了封杀专车服务的第一枪。上海市明文规定,只有“Y牌”车辆才能够用于汽车租赁业务。目前,全市仅有42家正规汽车租赁公司,除此之外均认定违规。

    除上海外,其他城市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专车合法,然而对违规专车的查处,各地均表态有“规”可依,但所依之“规”并不相同。哪些类型的车不能开展专车业务?哪些规定能卡住专车的“脖子”?

    首先,私家车不能开展专车业务。实际上,交通运输部曾明确表态,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通过对公开资料梳理,《民生周刊》记者发现,北京、广州等多地被查处的车辆中均提及私家车。

    其次,租赁公司的车辆。关于这些车辆能否开展专车业务,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汽车租赁法规规定,汽车租赁禁止提供驾驶劳务,即只租车不能配司机。”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租赁行业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通过检索,记者发现,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就有这样的内容。该办法规定,“汽车租赁是指经营者在约定时间内将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赁费用,不配备驾驶人员的经营活动。”

    此前,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梁建伟表示:“车辆来自正规租赁公司、司机来自劳务派遣公司”从事约租车业务的行为不违法。

    “若按这条规定,目前汽车租赁公司开展专车业务基本全是违规的。乘客要先到汽车租赁公司租一辆车,再去劳务公司租一位司机,这样的规定在实际运作时很难落实。”前述业内人士说。

    除了私家车、租赁公司车辆外,专车还遭到出租车的抵制,而专车是否该归为出租车行业,也有很多争论。自去年年末起,南京、沈阳、天津等多地爆出租车司机为抵制“约租车服务”而进行集体罢运。

    除了上述几种情形外,如果再进行细分,通过挂靠的方式,私家车与租赁公司进行合作。这部分车辆又该如何认定?

    专车发展势不可挡

    追根溯源,早在2010年易到用车就涉足专车领域。只不过刚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专车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最初的名字为“互联网约租车”。

    在于瑞卓看来,只有在大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后,乘客的出行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专车的需求才旺盛。“早期的专车一直定位于小众化的高端客户,当然价格也很高。从服务群体层面看,专车和出租车原本是两条线,两个不同的市场,相互之间业务并不交叉。”他说。

    初始阶段的专车主要定位于商旅用户,以商务车为主。于瑞卓透露,易到用车前期大约一半的业务量来自于合作伙伴。例如,携程、去哪儿等网站的接送机业务,还有律师事务所、投资机构等单位的公务用车。

    直到2014年,滴滴、快的将打车市场的发红包、打车券等补贴形式引入专车领域后,专车才成为大众化的出行交通工具。

    虽然对专车的争论远未结束,但专车发展已然是势不可挡。参与企业忙于在各城市攻城略地,纷纷布局。

    除了早期进入到该领域的易到用车、滴滴、快的,以及来自国外的专车鼻祖——Uber(优步)外,最近,租车领域重量级选手神州、一嗨来势汹汹,也加入到开展专车领域的竞争。

    “对比各家业务,区别还是很大的,最终以消费者偏好来细分市场。”于瑞卓说,虽然各家起跑点不同,但搭建综合的出行平台是共同的方向。在平台上,不同的接口可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满足乘客的多元化需求,例如,顺风车、定制班车等。

专车叫停的态度与尺度
麻醉师之死与“工伤48小时”
3D打印:市场看得见,却摸不着
福彩:别让百姓希望变成丑闻注脚
高校反腐加速进行时
城管与小贩的学术视角
“环保狂人”王志强的乡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