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武汉“城管革命”的成功密码

□ 武汉市城管委主任 干小明 《 民生周刊 》(

    我们实行“大城管”,只有敢于担当,全面去管,才有更好的效果。

    2011年7月,武汉三镇开始了一场以革新管理理念、创新市容环境为内容的“城管革命”。这场革命通过在城市管理领域实施体制、机制和执法管理创新,使武汉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甩掉了“光灰城市”、“大县城”、“脏乱差”的帽子,城市道路恢复本色,市容整洁有序,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自然环境,赢得了市民的认可,刷新了国内外游客的武汉印象。

    “城管革命”三年来,全国大中城市先后280批次来武汉学习“城管革命”经验,部分城市甚至一年来武汉3-4次。是什么吸引了这些先进城市来武汉学习呢?大家都很想知道,武汉“城管革命”是如何“革命”,促使武汉市容在三年内发生巨大变化?

    作为武汉城管部门的负责人,也是这场“城管革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结合三年的感悟,我总结了“城管革命”取得成功的几点启示。

    革的是旧观念的命

    一般人认为,城管工作就是管占道、清理流动摊贩,扫马路、搞环境卫生,城管能把这些工作做好就不错了,不敢有更高的要求。武汉“城管革命”开创了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城市管理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文化创意景观工程和市民道德素质三个轮子平衡运转。三个轮子一起抓,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城市管理不仅要治理乱象,也要塑造景观,用清新靓丽的环境影响市民;同时还应该做好社会宣传,教育市民,预防违法。一个城市如果市民素质跟不上去,大多数人制造脏乱差,少数人扫怎么扫得干净呢?我们实行“大城管”,只有敢于担当,全面去管,才有更好的效果。事实证明我们管这三方面的事情,管的很好,为城市当好了“大管家”,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这个城市就发生了变化。

    革的是低标准的命

    “城管革命”的核心就是标准。武汉“城管革命”首先是一场“标准革命”,坚决舍弃过去的低标准、低目标,不断建立和提升新的工作标准。

    过去武汉的市容环境不佳,根本原因就是标准不高、目标不明确。过去大家总是以“大武汉”自居,满足于过得去、还可以。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以后,面对数千工地同时施工给环境造成的巨大挑战,许多人缺乏高标准意识,都认为“武汉搞不好”。为了提振信心,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大胆提出了“比肩京沪、国内一流”的工作目标,城市管理各项工作都要力争向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同时提出向国际先进城市学习,加快武汉国际化城市建设。

    “城管革命”中,我们十分注重标准建设。我市出台《武汉城市综合管理手册》,就是我市城市管理规范标准的集中展示。手册将各责任部门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流程等内容编入其中,便于管理者对照开展工作。这是全国首次将庞大繁杂的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到一本册子里,并形成规范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城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我市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均有明确的标准,如我市的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标准检查范围覆盖了全市所有城区及304条主次干道、120个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164个街道、1126条背街小巷、1086个社区、40个湖泊。我们要求洗路见本色,包括主次干道、人行道及花坛三个本色率达到90%以上。

    革的是城管人自己的命

    武汉“城管革命”的重要支撑,是系列的创新举措和严格细致的考核标准。每一项新举措的落实,每一项考核的实施,都是对城管人履责意识和自身能力的挑战。

    2012年,为了解决城市扬尘这个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市城管委决定将200名执法队员派到全市所有出土工地,彻夜监管工地的渣土运输行为。起初,队员们非常抵触,他们普遍认为工地不是他们的管辖范围,更不愿意晚上值守。市城管委领导多次给队员们做工作,让队员们明白如果工地和渣土控制不好,环卫保洁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城管革命”更不可能取得成功。委领导身先士卒,轮流排班值守工地。通过层层监督,终于将市区两级执法队员派驻到工地值守,昔日超高超载、漏撒横行的渣土车终于被遏制,武汉的道路污染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我市制定了《武汉市城管员工作守则及考核办法》,对全市8000余名城管员(包括2000多名执法队员,6000多名协管人员)实行定岗定责,分类考核,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每个城管员都有责任区域,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居民用户的燃气安全也由城管员负责监管。每双月通报“二十佳”优秀城管员和“后十位”城管员。这对城管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城管员进行考核,真正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问题,城管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路面管理绩效明显提升。

    革的是怕担当的命

    2013年,我市改革城管体制机制,组建了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赋予其协调各区、各部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职能,并对相关涉及部门交叉的职责进行了重新明确。市城管委领到了11项各部门长期互相推诿的新职责。城管部门是末端管理,也就成为行政管理的“兜底部门”,别人都不管的就交给城管管。对此,市区城管部门曾经抵触过,反对过,但是事情总得有人做。

    过去,武汉的道路难见本色,灰带严重。我们实施洗路战役,每天增加洗路频次,反复洗,洗反复。一些市民开始抱怨,认为洗路影响交通,浪费水资源,冬天容易造成道路结冰引发交通事故等等。面对重重压力,武汉城管仍然坚持洗路,只要把路洗干净了,城市才有了基本的洁净和良好的容貌。同时根据市民的意见,调整了洗路方法,实行夜间洗路,避开交通高峰,白天增加雾洒压尘;冬季低温时不洗路,中午温度较高时洗路;洗路时不是简单冲洗,尽量做到潮而不湿,减少对行人影响。一段时间的坚持,武汉的城市道路终于见本色。

    革的是方法简单的命

    城市管理没有全国统一的体系和标准,许多工作方法都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由于缺少规范标准,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过去的很多方法都显得过于简单。新的形势要求城管部门必须放弃一些老方法,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开展工作。

    比如在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占道夜市及炭火烧烤执法管理中,要准备充分,做好调研,有理有据,不能打无准备之整治,避免伤及群众和破坏稳定。特别是在拆违行动、查处违法渣土车等可能发生矛盾的执法工作中,要集中较多的人员,有的做违建户的思想工作,政策攻心;有的成立“三人帮教”小组,反复耐心劝导;有的实施依法强制拆除,取得较好的综合效果。要确保第一次就能整治成功,树立政府部门的执法权威,震慑违法行为。如在拆除洪山区一大体量违建楼时,200多名公安干警维护现场,数百名城管队员分工协作,一部分人员负责强拆,一部分人负责警戒,还有部分人入户做违建户思想工作。尽管遇到了暴徒开车暴力抗法,冲闯执法人员,但由于准备充分,分工有序,方法得当,依法制服了违法人员,同时顺利整体拆除了7000平方米的违法建设。

    严格执法的同时,必要的柔性执法作为补充,也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在“城管革命”中,各区探索了很多创新执法方式,眼神执法、鲜花执法、小品执法、举牌执法等等,一次次创新,探索和谐治理城市之道,刷新了武汉城管形象。

    我市的车外抛物整治,借用媒体曝光和有奖举报这样的小举措,用全体市民的眼睛去发现车外抛物行为,主次干道车外抛物现象明显减少,并带动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开展车外抛物整治,央视等主流媒体反复播发,我们把这叫作“影响全国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件小事”。

    革的是旧体制机制的命

    旧的体制机制根深蒂固,已经形成固定思维,不仅无法解决新问题,而且影响行政管理效率。“城管革命”要除旧布新,实现国内一流环境的目标,就必须改革旧的体制机制,对新任务、新机制、新职能进行明确。为此,我市出台了《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作为国内首部城市综合管理类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大城管”概念,即建立市政府统一领导,各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联动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城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可以指挥、协调、监督、考核各区、各部门及街道的城管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该条例进一步理清了政府及部门责任,减少了部门间推诿扯皮,同时明确了城管部门一些新的执法手段,比如封停工地,提高违法行为处罚标准等,为城管工作的落实和重难点问题解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城管革命”的一个重要创新机制是考核排名曝光机制,每月在媒体上公布一批典型环境问题和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通过舆论声势,督促责任单位整改。今年创卫关键时期,坚持每半月在媒体曝光10个环境最差城中村、城乡接合部、10个周边环境最差的集贸市场、10个不履行“门前三包”义务的单位,相关责任人同时曝光,有效推进了薄弱问题的解决。这项机制使各个责任单位的考核成绩、问题及负责人一起曝光,对区、街道震动很大,推动各区为了辖区环境,为了群众的满意,更为了自己面子,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革的是没有文化的命

    现代城市管理,不应只包含清扫保洁、收运垃圾、规范秩序等基础性管理工作,这些只能维持城市的基本面貌。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群众对环境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新时期的城市管理工作应该涵盖更多内容。“城管革命”中,武汉市城管委改变过去只管环境整治的思路,将文化理念引入城管工作,在抓环境卫生发同时,开展城市的景观设计与建设,让城市更美、更具文化创意。

    三年来,武汉城管在打造城市文化创意景观方面做了许多探索。美化了50余条道路(桥梁)210余公里路缘石美化,道路轮廓更加清晰;美化绿化20余座人行天桥,形成空中“绿色长廊”;提升“两江四岸”景观亮化,建设一批条亲民夜光景观街,城市夜景更靓;建设60余条“花街”,城市街头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设置4000余个爱心长椅,彰显城市爱心;美化了100余个工地围墙,为枯燥乏味的工地补上靓丽的妆容,注入文化元素,整座城市变得更加亲切。城市管理重在细节,只要用心,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都可以成为爽心的亮点。

    革的是旧的行为陋习的命

    过去,武汉被称为“大县城”,主要是因为有些市民素质不高,乱丢垃圾、乱穿马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习惯随处可见。环境变好了,市民素质不能同步提升,仍然不是理想的城市环境。因此,武汉“城管革命”一直坚持环境整治与市民素质同步抓。

    为了根治武汉市民的陋习,在“城管革命”中出台了许多新举措。开展“城管革命”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发动全体市民了解、参与城市管理;江汉区编写“城管教材”进课堂,将城管法规、文明素质培养编写成教材,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有一个文明的社会起点;组织志愿者队伍在路口值守,劝阻乱穿马路行为;组建市容监督员,劝阻、教育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全市开展“顶美行动”,定期组织周末清洁家园活动,清除老旧社区积存垃圾,为市民营造整洁的生活环境。发起公交禁食、车外抛物等治理活动,让市民监督市民,通过曝光治理违法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更新,武汉市民的行为习惯也在悄然改变。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的少了,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禁食已成为市民习惯,志愿者队伍已从维护环境卫生扩展到保护湖泊、山体等方面,武汉已经成为一个更加文明、更加自信、更富生机的城市。

武汉“城管革命”的成功密码
“民生套餐”让人民共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