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次重大变革中,机遇永远只有短暂的时间窗。中国高等教育新的改革窗口已经打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领导者,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思考未来5年、10年,你的学校将会排在队伍什么地方?”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教育改革深水区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从办学历史来看,部分以医学、教育、师范专业为主的新建本科高校可以号称“百年老校”;从发展角度来看,这类高校的不少专业就业困难,第一志愿填报的高考考生越来越少。中部省份的一名高校党委书记说。
另外一所新建本科高校教务长透露,该校36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16个专业被亮“红牌”、“黄牌”,转型发展面临艰巨任务。校方不可能把这些专业停掉,这对就读于这些专业的在校生是一种严重打击。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诞生的一种高校类型。1999年以来,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高层次需求,调整各地区本科教育发展布局,教育部门将多所单科性院校(以师范类为主)合并升格,或一所多科性专科院校独立升格成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
专升本10多年来,到底应该怎么定位,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为什么国家一直呼唤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高等学校的特色办学,却难以落到实处?今年以来,这些问题越来越多地引发关注。
严重的路径依赖症
到2013年12月底,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达650所(含民办),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全部1169所的55.6%。
今年4月,教育部又公示了新一批“升本”高校名单:24所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1所新建民办本科学校,3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8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
“国内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以复制精英大学的模式实现规模扩张,升本建校基础大多数是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教育学院、成人高校等,从而导致新建本科高校生源、师资与教育教学条件、培养质量都不如精英大学,有‘东施效颦’之嫌。”知情者说。
一方面,一年又一年的专升本,导致本科院校队伍越来越长,但升格院校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原本定位为职业教育的专科学校升格变成普通本科院校后,许多学校仿效精英大学办学模式,定位反而不清,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远。
这其中有一大批学校是由师专升格的。比如,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2001年5月升格为渝西学院,2005年5月渝西学院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在国内新建本科高校群体中,与重庆文理学院发展路径相似的还有湖北荆州师院参与组建长江大学,江苏南通师院参与组建南通大学,包头师范参与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升格为临沂大学等。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认为,中国普通高校发展犯了一种严重的路径依赖症,即专科要变成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点要变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学位授予点要变博士学位授予点;学院要更名大学,教学型大学要变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要变研究型大学。
国家在审批新建本科高校时都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发展目标,现实中受利益机制的驱动与评价标准的导向,高校往往偏离发展目标甚至是南辕北辙。地方高校生均经费标准是1.2万元/年,学费约为5000元/年,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也是固定的,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贡献能力没有关系。许多学校把规模大、专业全作为办学追求目标,再加上受拨款机制与收费标准的影响,高校领导往往更加重视扩大招生规模,开设低成本专业,以获得越来越多的经费和提高经济效益。
升本换汤不换药
从教育资源与学术资源来讲,现在的话语权基本被所谓的研究型大学垄断了,它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起点低、基础弱,在传统路径较量中难以战胜对方,更不要说去赶超先进大学。宣勇说。
现行单一的评估标准也容易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在不断改进本科高校的评估标准,但如何评价高校的质量、特色、贡献能力还没有根本性突破。由于缺乏分类评估,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与中西部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评估用的是一把尺子。
各类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副主任往往由985、211大学教授担任,其制定的学科建设规范与专业标准往往适用于研究型大学,难以适应地方新建高校。这些因素导致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同研究型大学一样,注重教授数量、论文指标、精品学科等硬指标建设,忽视服务地方经济、行业企业与社会需求的软实力提升。
安徽省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透露,全国大部分院校都是由师专升本,很多院校虽然现在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但实质上还抱着原来的专业不放。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建立的本科院校中,物理、数学、化学、中文、英语等基础专业学科,怎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既要与省属师范大学或省城师范学院同台竞争、错位发展,又要解决师资等问题。
贵州省共18所本科院校,其中师范类教育为主的院校有11所,占全省本科院校总数的61%;医学类院校3所,占16.6%;财经类院校、民族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各占1所,各占5.6%。从学科专业结构看,传统文理科的长线专业居多,工科专业点只有118个,不到全省本科专业点总数的16.46%;全省工科类在校生仅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3.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牟延林介绍,重庆直辖以来,普通本科院校由16所发展到24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师范院校多、复制跟随型高校多的现象。新建本科高校存在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强、模拟实训条件落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弱等问题。
据了解,英语专业是重庆本科高校开办最多的专业,达到21所,占全市本科高校总数的88%;英语专业在校学生达到2.6万多人,占全市本科高校在校生数的6.5%。牟延林认为,部分新建本科高校专业结构严重失调,沿袭传统的多,紧跟时代的少;封闭办学多,产教融合少;喜好随意多,体现个性少;热心上层次多,专心抓质量少;追求规模多,注重结构少。
在欧洲有一个社会现象值得关注,经济发展较好、社会相对稳定、青年失业率低于15%的德国、瑞士、荷兰、奥地利、丹麦、芬兰等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的比例都在30%以上;相反,经济发展低迷、青年失业率高于25%的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应用技术大学比例均不超过6%。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赴欧洲考察报告说:“当前背景下,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不是校长与老师愿不愿意做的问题,而是大势所趋。”
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引导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进行了部署。此前,4月26日河南驻马店召开的产教融合发展国际论坛上,178所高校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政策,支持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说:“工业化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的增量主要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大学的崛起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论坛上,鲁昕向各界传递了国家关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首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涉及面广、周期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要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扩大地方高校在招生考试、专业设置、教师聘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以进一步激发地方高校的办学活力和转型动力。
其次,加快高校设置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设置标准,为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创造条件。今后,除少量一开始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和特殊类型的高校外,新设本科学校和更名大学都要明确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第三是从今年开始,在基本稳定规模的前提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支持转型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高校和专业,省级对存量计划进行调整,用于扩大符合产业规划、就业质量高和贡献力强的专业招生规模。
转型是深水区工程
“韩国高等职业院校2000年达到发展高峰期的158所,到2013年已下降至130所。”韩国职业教育研究院教授田成元透露,为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孩子上四年本科大学,而不再是上高职院校。
重庆科技学院院长严欣平介绍,德国现有247所应用技术大学,150所普通大学,2012年应用技术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量的33%。2001~2012年德国大学生增幅为25%,其中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增幅达到43%。
欧洲发达国家一些州政府主办的大学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80年代过渡,到90年代基本成型,进入21世纪仍不断地在创新。它们同样面临一个痛苦期,直到欧洲在顶层设计中把应用技术大学定位在“不同类型但是等值”的高等学校,确立其与学术大学同等的地位,才较好地解决了各类发展问题。
比如,荷兰1986年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法案》确立了应用科技大学与大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1995年,芬兰议会通过《多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应用技术大学与普通大学并行的教育体系地位。2003年,芬兰修改《多科技术学院法》,赋予应用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士学位的授予权,2005年再次修订法律,应用技术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被认为是这些国家能够有效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秘密武器之一,特别是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最近几年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这些国家的排名都在世界前列,其中瑞士连续多年排在第一位。
对于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严欣平建议,要从法律上解决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问题,从舆论上解决应用技术大学的声誉问题,从招生、就业改革上解决应用技术大学的生源问题,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上解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层次问题,从拨款机制上解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费问题,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一批成功的应用技术大学。
如果没有国家的顶层设计,仅依靠各省、市、自治区乃至地方高校自身来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财力支持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势必出现应用技术大学良莠不齐的现象,反而对新一轮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改革造成不良影响。
在回应这个问题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表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教育改革“深水区”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部在引领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之上,正在研究制定整个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方案,将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的统筹权,支持省级政府因省制宜、制定改革试点方案。同时,在改革的进程中,有的省走得快一点,有的省走得慢一点,都是正常的。只要方向正确、步子稳妥,就会越走越好、越走越快。
陈锋用排队的例子来解释部分地方高校面临的形势:当大学队伍排得很长时,经常会打开一个新的窗口,谁会最积极地跑过去?常常是排在每个队伍最后的人,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新的窗口,变成排在最前面的人;谁是最犹豫的人?往往是排在每个队伍中间的人,他们患得患失,可是只要稍许错过时间,就变成了队伍最后的人。
“在任何一次重大变革中,机遇永远只有短暂的时间窗。中国高等教育新的改革窗口已经打开,每一所学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领导者,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思考未来5年、10年,你的学校将会排在队伍什么地方?”陈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