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行业协会不能被“绑架”

严碧华 本刊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消费者和企业把年份酒的混乱归结于标准的缺失,而行业协会则把标准不能实施的皮球推给了企业未达成共识。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年份酒一个比一个历史悠久,即便是专业人士,都难以分辨其虚实。

    媒体调查显示,我国销售额排名前100名的白酒企业有近六成推出年份酒,有些酒企建厂才几年却推出了五十年年份酒。

    公开的秘密是酒企利润高,而年份酒更堪称暴利。逐利背景下,酒企一窝蜂地上马年份酒,最终导致容量至少数十亿元的年份酒市场混乱不堪。

    几年前,关于年份酒年份虚假的报道就屡见报端,每次涉事企业总是会很委屈地表示,“我们用的基酒确实来源于数十年前,再加上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所以不能认定年份虚假。”

    照此逻辑,也就是说一瓶500毫升的白酒里哪怕含有一滴三十年前的基酒都能标注为三十年份酒。如此类推,五十年直至百年窖藏便“应运而生”。

    笔者几年前曾调查采访过一家生产五十年年份酒的企业,标价1000多元的年份酒,从包装来看,属于典型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产车间却简陋至极。

    说是生产车间,其实就是个小作坊,主司灌装和包装。调阅酒厂的工商资料更让笔者惊愕,成立时间短短八年,且几易其址。

    市场的混乱最终指向了标准,而正常理解当是行业协会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来规范行业。

    年份酒(白酒)在国内市场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1997年。七年之后的2004年,贵州茅台集团将年份酒市场引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矛头指向了行业协会,但协会显得也很委屈。鲜为人知的是,协会相关负责人披露:“关于年份酒整体性的标准其实早就有了,可以追溯到2006年之前,只是一直未能推行。”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原因在于业内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再加上年份酒标准即便出台,也只能‘依靠行业自律’,缺乏强制性。”该负责人如此推卸责任。

    问题至此,其实简单明了。消费者和企业把年份酒的混乱归结于标准的缺失,而行业协会则把标准不能实施的皮球推给了企业未达成共识。

    笔者亦相信,在规范年份酒这一问题上协会的确做了不少工作,但因受制于种种条件导致了标准难产了八年。

    当然更深层面,或许来自于利益,一是酒企自身的利益,对于标准,酒企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则是协会的利益,因酒企大都是协会会员,手心手背都是肉,协会缺乏变革的勇气。

    通俗点讲,就是协会被企业或利益“绑架”。

    笔者看来,协会至少有两个职能,一是规范行业;二是为业内企业服务。粗看起来,两者似乎存在矛盾,一些协会为了利益本能地做好了第二方面的工作,而对于行业规范却总是迟迟不能“下手”,属于典型的被“绑架”。

    长远来看,规范行业与为企业服务两者并行不悖,反而是相辅相成。

“福喜之痛”不能交给时间抚平
机场贵宾厅是滥用公共资源
表演性整改根在治理体系不良
行业协会不能被“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