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没有高兴的感觉,如果余下的人继续打官司,我会加入并支持。“北京是需要控人,但可以用其他手段,不能拿幼儿园的孩子下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对丁朔之一家而言,不幸就是,由于自己非京籍的身份,女儿不能如愿在北京上小学。
“来京21年,(我)自己的公司有400多员工,300多平方的大房子,千辛万苦得来的独生女,被卡在暂住证上了。”6月10日,以这样的开场白,丁朔之和《民生周刊》记者建立了联系。
回忆过去的40天,他感觉身心疲惫,不堪回首。即便如此,他依然是幸运的。6月13日,昌平区“幼升小”政策开了一个小口,符合“新标准”的他最终为女儿拿到了借读证,而更多的孩子依然被挡在了小学门外。
“最刻骨铭心的5个字”
6月13日,丁朔之一家等来了最终结果:信息已验证。“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5个字。”他说,“借读证也是我见过最昂贵的一张纸。”他看到有老人拿着《在京就读证明》(即借读证)哭着说,“为了这半张纸,家都快散了。”
拿到借读证后,丁朔之甚至忘记了高兴。“黑色的5月,整整40天,度日如年!”他回忆,为了这个事,一个多月的时间,和太太几乎是每两天吵一架,动手就有四五次。“昨天我们还动手了呢。”
在丁朔之眼中,太太性格很好,很贤惠。“我知道她心里也不舒服,经常偷着掉眼泪。我是西北人,有点大男子主义,这么做也是推卸自己的责任,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事实上,丁朔之的妻子姚文芳考虑到户口不在北京,从前几年开始,就为孩子上学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能想到的各种证件都提前办理了,虽然自己不在单位工作,也交了社保。
作为公司董事长,丁朔之一个多月来根本没精力管公司,这段日子他基本没上班。“本打算去新疆出差,这个事情没落地,哪里也去不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生活在西安,都是大学教授,已经退休,一直对国家政策比较关心。几个月前,他们多次提醒儿子:北京今年的政策,可能对非京籍的孩子上学控制比较严。
丁朔之很自信地回答,“跟我没关系”。在他看来,第一,各种准备工作,他们做得很充分;第二,准备让孩子读私立学校,即使政策再严,也管不到私立学校吧。第三,早就联系好了学校,并通过了提前进行的入学考试。
然而,坏消息不断传来。5月4日,北外附小的老师模棱两可地说“等通知”。6日,学校突然发来短信,今年北京对幼升小的要求改变了,和公立学校一样,私立学校也要“五证”齐全。
只用了两三天时间,姚文芳就办齐了街道办事处要求的所有材料。但她没想到的是,因暂住证时间断档,被回龙观街道办事处拒收。直到5月16日,街道办事处通知再次上交资料,用于“暂存”。
然后,全家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我趴在窗户外面听行不行”
6月11日晚上,在丁朔之居住的龙城花园,记者见到了这一家三口。
龙城花园属昌平区回龙观街道管辖。丁朔之说,该小区面积约4平方千米,却没有配套的学校。“规划时是有学校的,后来都变成了商品房。”
6岁半的苗苗扎着两个羊角辫,知礼懂事,一见面就向记者问好。“我女儿非常优秀。” 丁朔之夸起了女儿,“学前班入学1/5的录取率,苗苗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取;这次北外附小3月份提前考试,1/8的录取率也顺利通过了。”
对于女儿,丁朔之坦言“有点溺爱”,因为得来不易。他告诉记者,他和妻子1995年结婚,由于妻子先天性染色体变异,怀不住孩子,苗苗是他们准备要孩子以后的第五个。后来想生二胎,怀过几次,也没有成功。“我弟弟家没孩子,我姐姐也没有孩子,这是我们全家的一根独苗。”
在女儿上学的问题上,丁朔之更是深思熟虑。读公立学校,需要20多万元赞助费,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三小等名校价格更高。读汇佳类的贵族学校很好,但他担心女儿在那里沾染上攀比之风。
综合考虑后,丁朔之帮女儿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北外附小:一年学费4万多元,6年24万元。
“孩子很敏感,我们谈论很多事情都避着她。”前段时间,苗苗不知怎么听到了。她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去北外附小上学了?”
姚文芳告诉她,像公共汽车一样,里面只有20个座位,但上来50位乘客,座位不够了。“我不坐了,我站着行吗?”苗苗说。姚文芳说,“站着的空间也不够。”苗苗想了想,“我趴在窗户外面听行不行?”
丁朔之也不好受,他的生活步调一直很正常,忽然被打乱了。前天晚上跟妻子吵了架,还动手摔了东西。昨天他自己去接孩子,妻子没去。孩子见到他就问,“爸爸,你是不是跟妈妈离婚了?”
“我觉得,人这辈子,孩子真正属于你的时间也就是10来年,真正天天跟你在一起也就那么几天,所以我绝不可能让孩子到爷爷奶奶那里留守。”况且,条件也不具备。“孩子的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而且上面还有个102岁的老人。”
当被问及如果拿不到借读证怎么办时,丁朔之说,实在不行,宁可把北京的公司关了,把房子卖了,也要陪着孩子去读书。“一定不让孩子离开我身边,这是我的最终决定。”
“感觉特失败,对不起孩子”
1993年,丁朔之从西安来到北京,至今已经21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2000年年薪已超过50万元;2001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经有400多名员工;300多平方米的房子也完全靠他的收入。
“正因为之前的顺风顺水,我有些自满,这次孩子上学的事情,一下把我打回了原形。” 丁朔之说。
丁朔之在北京多年,只有两次感觉失败:1994年因为人事问题跟老板闹翻离开原来的公司,第二次就是这次,“感觉特失败,对不起孩子。”
21年“暂住”北京,他并没有因为户口遇到什么问题。1997年以后,买车买房没有任何限制,所以没把户口的问题当成困扰。“你觉得我暂住在自己的房子合理吗?”
“我以前过于自信,并不关心这些琐事。”他说,听说有人为了孩子上学(假)离婚,感觉完全不理解。所以,今年“最严幼升小政策”砸到头上,他有些懵了。“周围有七八对夫妻(假)离婚,如果能解决孩子上学问题,我没准也(假)离婚了。”
5月22日,丁朔之响应QQ群的号召去市政府、区政府抗议。据他观察,队伍中多数人都是有房有业的。“那些真正临时暂住的已经妥协了,他们的材料交上去,街道办都不收。”
从市政府回来的当天晚上,丁朔之在微信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王朔说:“中国人是猪,不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就光知道埋头赚钱,谁死都和自己没关系。一旦伤害到自己了,马上就惨叫,叫得简直哭天抢地,然后一个大白馒头扔过去,立马又焉了,别人喊的时候,他依然埋头吃喝!”
“我曾经也是猪,现在也正在哭天抢地地惨叫,谁给我丢一个剩馒头,没准我也焉了!”
21天后,即6月13日,丁朔之得到了“剩馒头”。他说,没有高兴的感觉,如果余下的人继续打官司,我会加入并支持。“北京是需要控人,但可以用其他手段,不能拿幼儿园的孩子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