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作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贵刊第12期的报道《孩子,上学去哪儿》让我沉默了。
10年前,或者更久以前,他们来到北京。这么多年来,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着他们的汗水和贡献,在付出和收获中建立起了与这座城市之间难以割舍的感情。然而,孩子上学的问题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他们头上。
回家乡也许并不会比留在北京过得差,问题在于政策的突如其来让他们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措手不及之下,无论是逃离还是坚守都显得过于慌乱和无奈。
北京的人口确实太多了,虽然我们无法准确计算出北京的人口承载量,但是把人挤成相片的公交地铁,都时时刻刻昭示着这个问题。北京需要人口调控和转型,但这不是通过“一刀切”的政策就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的问题,漫长的转型期需要更加合理的政策与市场配合才能完成。
这是一道难题,但我相信它并非无解。
北京 千山
记者手记
6月12日,我和同事崔靖芳踏上了保定之旅。自“京津冀一体化”新闻升温以来,保定一直是媒体追逐的对象。这一次,因为巴西世界杯,因为英利这一中国唯一的世界杯赞助商,保定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采访过程中,我们挖掘到了英利连续赞助两届世界杯的幕后故事。然而,谈到英利,谈到世界杯,却总也绕不开欧洲、北美市场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绕不开国内市场“光伏入户”的曲折和缓慢。
一位专家曾猜测,英利是在三年前签下的巴西世界杯赞助协议,如果得知欧洲市场如此不景气,英利是否会改变当初的选择?英利背后,实则是中国新兴企业在全球市场遭遇欧美围剿的缩影。转型升级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迫在眉睫,可如何将已有阵地保留下来也是个课题。对于英利来说,世界杯或许是其保持世界光伏出口量第一的重要砝码。
但在英利老总苗连生看来,英利的世界版图才刚刚开始。从拜仁慕尼黑到西甲,从南非世界杯到巴西世界杯,每一次赞助足球,都恰好与世界光伏市场的开拓步调一致。然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无论国际市场如何不景气,英利两万九千名员工无一人下岗。
在接受我们采访的那个午后,苗连生正穿着一双黑色老头鞋在池塘边钓鱼。他将自己最爱吃的馒头投进湖中,引来鸭鹅和鲤鱼围绕。采访过程中,苗连生眉宇之间未见忧虑,但谁都知道他前面的路不太好走。
本刊记者 郭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