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保护式拆迁:难以清算的补偿

□ 本刊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2013年3月,66岁的杨增新因家中老宅被非法强拆而无奈走上维权之路。然而,在历经了近一年的举报、投诉、上访后,杨增新依旧无可奈何。

    2013年3月,66岁的杨增新因家中老宅被非法强拆而无奈走上维权之路。此后,他与“一套人马两个班子”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文投”集团)及“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管委会较上了真。然而,在历经了近一年的举报、投诉、上访后,杨增新依旧无可奈何。

    拆违“大事记”

    即将过去的2013年为陕西省韩城古城居民的人生增添了诸多难忘的“大事记”:

    3月14日,因当天上午举行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王增祥清楚地记得这一天。然而,真正让他铭记这一日子的并非人大会议,而是当天晚上,他的家被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强拆掉了。他的家也成了东营村最早被强拆的老宅。

    3月24日,段少杰也遭遇了同样的“打扰”。当天23点20分左右,段少杰被粗鲁的撞门声吵醒,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五六个陌生人拉到了院外的一辆白色面包车。随后,白色面包车在古城的几条街道上来回行驶,约两个小时后,段少杰被送回家,却发现自家老宅已成一片狼藉。

    3月28日午夜,已被告知自家老宅属于“私搭滥建”的魏慧迪和家人被多名面带口罩的男子强行推搡出房间。十几分钟后,魏慧迪的老宅被铲车夷为平地……

    在经历了几场令人惊悚的“拆违”后,韩城古城的“保护式拆迁”在当地迅速展开。

    关于拆迁行为的具体说明,当地政府在一些公开报道中声称:“为了保证古宅古建的完整性,2011年韩城市政府决定开展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工程,与‘陕文投集团’联手启动韩城历史文化景区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努力保护城区古建筑群,保留和恢复古城的历史风貌。”

    此后,韩城市政府和“陕文投集团”共同成立了一个名为“史记韩城·风追司马”的文化景区建设管委会,称其职能是负责古城文化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2011年秋天,古城内的东营村被管委会告知:因被政府划定在保护改造工程范围内,除10余户市级重点保护建筑内的住户不用迁出外,其余的300余户住户需要配合政府完成搬迁工作。

    随后,古城多处老宅遭遇强拆。直到老宅被毁,一直“安于现状”的王增祥才越发清醒地认识到,与安于现状相比,幸福其实就是能有所居。

    补偿没着落

    2013年9月9日,《民生周刊》记者以《韩城式“拆违”》为题,对古城居民遭遇强拆的事实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然而,事件的进展远没有杨增新等人预想得那么值得期待。

    杨增新近日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关于“保护式拆迁”的报道见刊后,当地再没出现过强拆现象,但是关于拆迁的补偿和安置问题,至今没有明确说法。谈及此事,杨增新情绪依然激动。

    “报道后,政府嫌丢人,想低调处理此事,也曾与我主动联系,表示想用现金及安置房的条件解决我的老宅问题。”提及政府提出的补偿条件,杨增新态度坚决,表示法律面前不考虑退让。“管委会可以讲他们的条件,但我也有我的条件,只要求依法办事。” 

    在老宅遭遇强拆后,杨增新一直坚持原址原貌重建并交还给房屋所有人。“管委会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蛮横了,可关于交还老宅与恢复原貌的事情他们总是避而不谈。”

    杨增新表示,维权之路很累很艰辛,但他还要走下去,尤其在他拿出证据证明陕文投集团与管委会的非法行为后。事情如今没有妥善解决,他大胆怀疑此事遭遇了幕后潜规则,但他隐约感觉到,他和邻居们距离揭开那层黑幕已为时不远。

    与杨增新不同,遭遇强拆的王增祥和段少杰从始至终都没提出归还老宅的诉求。强拆前,他们只是对管委会“违建”的说法不认同,同时对安置补偿标准不认可。时至今日,在现实生活的逼迫下,他们两家选择接受管委会的补偿条件。

    王增祥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补偿问题上,他主动让了一大步。9月份,管委会与他谈妥了拆迁补偿协议,即按照强拆前的标准,按房屋原有面积进行安置房补偿。

    拥有居民身份的王增祥签订了230平米安置房和12万元现金的补偿协议,但何时能住进安置房,他只能寄希望于工程项目不出现任何问题。至于农民和居民身份之间相差悬殊的补偿标准,王增祥已经不去多想。

    拥有农民身份的段少杰如今也与管委会签订了补偿协议。段少杰一家共有6口人,按照补偿标准,他们本应得到每人65平米的安置房。因施工已有两年之久的安置房依然没有竣工的苗头,段少杰全家思前想后,最后决定把部分安置房的面积折成现金,接受了60万元现金和125平米安置房的补偿条件。“明知这样不合适,但怕最后连一平米的安置房都得不到,也只能如此了。”

    段少杰说,像他这样已经签订补偿协议的居民已“实属幸运”。开发商在强拆原址上重建新项目时,段少杰和家人曾出面阻拦施工,并指出施工方没有土地使用证属非法施工。之后,“管委会便很快出面进行协商,最后达成补偿内容。”

    而另外一些遭遇强拆的邻居则没有这么“幸运”。据段少杰回忆,施工队在旧址上翻盖花园时,一些居民并没有出面制止,但在花园建好后,补偿款依然没有着落。无奈下,他们只能选择再次上访来解决问题。

    据回访对象介绍,目前被强拆的旧址有的盖成了花园,有的在路边做了简单的绿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但房屋的主体建设还未有大的进展。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投资公司缺少资金,也有人认为是管委会在中央禁止大拆大建政策面前望而却步。

谁为地方债戴上“紧箍咒”
再访五里铺
振宁土鸡的严冬
再探大唐“环保门”
中考新政,职校围城
“镉米”阴影未散
杭州湾“治水运动”
保护式拆迁:难以清算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