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上海自贸区:开放还是管制?

本刊记者 丁筱净 《 民生周刊 》(

    “这真令人疑惑,自贸区到底是在试验开放还是在试验管制呢?把区外几乎所有管制都移植到自贸区,而自贸区新增加的管制措施试验后再复制、推广到区外吗?”

    这次要做的是深水区的改革。深圳特区的意义是从无到有,是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到接触、拥抱市场经济,从完全的封闭经济到对外开放。上海自贸区的意义,是喊了10多年都没有改变的核心领域改革,就看能不能做下来。

    9月29日,筹备半年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10月1日至10月27日,上海市工商局的相关统计显示,上海自贸区内共设立登记企业208户,其中内资企业188户,外资企业20户。新设企业中,较为集中的行业分别为贸易业122户,投资和资产管理业36户。此外,已通过名称核准的1528户,各类咨询达1.6万人次。

    10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上海自贸区成立意义及目的吹风会,在提问环节,负面清单过长、自贸区注册企业偏虚等问题纷纷被记者提出。成立一个月后,上海自贸区成绩与问题并现。

    自贸区的注册人

    10月24日,因为将注册资本1亿元填成了1000万元,来自成都的商人刘勇一上午的等待白费了,他需要重新拿号排队。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到自贸区了,前后一共停留超过10天,企业注册流程才走完了不到三分之一。新闻上所说的自贸区4天就能注册一家企业的情况,对于每天起早排队、在人山人海中等待咨询和办理机会的刘勇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时年28岁的刘勇毅然丢下乡党委书记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当初被“春风吹下海”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是一家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房地产企业老总。

    9月30日,看到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的消息,刘勇立即订了当晚最后一班飞往上海的飞机票。凌晨落地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外高桥保税区的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等待开门后咨询注册事宜。

    和刘勇一起的还有他在清华总裁班的同学杨绪波。杨绪波是上海本地商人,做家具生意。目前,他所在企业生产的家具中,70%在国内销售,另外30%出口。

    和刘勇一样,杨绪波也希望在自贸区注册一家新企业。以前,他的货物大多走无锡保税区进关,但即使是在保税区,杨绪波还是感觉到了许多不便。

    最大的不便,就是货物进关时间过长,导致企业租用的运输车队在保税区常常一等就是好几天,凭空增加了不少成本。因此,即便自己的企业拥有进出口权,杨绪波还是委托了第三方代办企业办理进出关手续。第三方企业因长期在区内为企业服务,拥有自己的人脉和经验,办理进关平均能节约2天左右。即使收取手续费,算下来还是比自己办理划算。

    即便这样,办理进关手续的时间还是十分漫长。据他介绍,一批货上午8点到港,最快也要下午4点以后才能进关。如果海关要验货,就要一件件卸货,然后上收费托盘接受检验,直到第二天下午甚至第三天才能进关。出关手续也类似。“第三方企业都这样了,可想而知我们自己做会是什么速度。进关的过程浪费了很多时间、金钱,这让我们很头痛。” 杨绪波说。

    如果成功在自贸区注册企业,这个问题或许就能解决。杨绪波查了自贸区相关政策,进口时货物可以先进仓储,只要在运出自贸区之前办理报关手续即可;出口时,杨绪波可以在自贸区关内和外国客户直接交易,交易后由客户方办理出口的相关手续。

    “我和客户沟通过,对方是比较大的进出口企业,有专门的报关人员,他们也愿意接受这样的交易模式,而且这样交易我们和客户就能进行资金对接,不再通过第三方企业交易,资金周转至少节约了一周。” 

    相比杨绪波注册企业只是为了方便原企业的进出口流程,老同学刘勇进军自贸区的野心就大多了。

    刘勇现在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室内装潢、建材进出口、物业管理等业务。如果能进入自贸区,除了方便原有的建材进出口经营外,刘勇还希望进军农业。因为上海周边有很多产粮大区,刘勇想利用地缘优势扩展企业业务,尝试粮油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领域。

    可是,负面清单的出炉,让刘勇的计划遇到了阻碍。

    负面清单宽了些

    多年以前,刘勇就想过和外商合作共同经营,但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在自贸区挂牌之前,他听闻国家会对自贸区外商投资放开一部分限制,他觉得自己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刘勇希望和外商在粮油深加工方面进行合作,采取合资合营的方式,能够吸纳外商先进的生产理念、技术和出口资源等。

    为了第一时间获知自贸区颁布的新政,刘勇每天都在手机上刷新关于自贸区的信息。

    9月30日,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3年)(即负面清单)正式公布。刘勇发现,恰恰是在自己想与外商合作的领域,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作了限制。

    负面清单规定,限制外商在自贸区内投资食用植物油脂加工,并要求必须由中方控股。这无疑给刘勇寻找合作对象增加了难度。

    “负面清单限制得稍微宽了一些。在必要的时间内,我希望逐渐缩短负面清单,这份清单有些繁琐,应该进行适度精简。”刘勇表示,“因为自贸区不光要面对国内企业,如果对外商限制过多,会不会导致自贸区里内资企业一方唱戏的情况?”

    在上海自贸区10月1日至10月27日新设的208户企业中,内资企业有188户,而外资企业仅20户,占比不到一成。

    与外资企业注册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商的考察热情。据上海边检部门披露,10月份,上海两大机场的公务机出入境数量较9月增长近6成,公务机出入境人员近2000人次,增幅近8成。其中,以考察自贸区、洽谈合作、注册企业为目的的国际公务机航班增速明显。

    是否是负面清单造成了这种反差,目前还不得而知。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曾经仔细对比负面清单和在全国实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结果令人吃惊。“《目录》所有禁止、限制投资产业都体现在了清单里,清单里的禁止、限制投资产业以及管制措施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清单里的限制产业和管制措施比《目录》犹有过之。”

    “这真令人疑惑,自贸区到底是在试验开放还是在试验管制呢?把区外的几乎所有管制都移植到自贸区,而自贸区新增加的管制措施试验后再复制、推广到区外吗?”马宇反问。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对《民生周刊》记者说,清单缩短是必然的,这样一份负面清单是无法和外国谈判的。“中国之所以要尝试进行负面清单管理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也是国际谈判的需要。现在的WTO框架下的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上主流的区域贸易一体化举措都要求参与国使用负面清单管理,中国的负面清单越长,对谈判越不利。”

    陈波还表示,虽然负面清单管理是一种非禁即可的管理方式,相对于过去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一个进步,但在实际操作中或许和过去不会产生太大区别。

    “因为地方政府都在争取外商投资,所以在正面清单之外、以政府审批为准的部分,地方政府也有动力在审批的时候尽量给外商行方便。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把模糊的部分当作负面清单在做了。”

    “只是在正面清单管理模式下,模糊区域随时可以加以管制,而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后,这种不确定性减少了。”陈波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在上海自贸区吹风会上表示:“现在讲负面清单,虽然说是一个比较长的单子,但从理念上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试验是一小步,但对我们的管理和改革是一大步,这是管理理念革命性的变化。”

    炒热自贸区

    在注册过程中,杨绪波发现,自贸区注册普遍偏虚,虚拟注册量较大。

    所谓的虚拟注册,就是企业注册人并未在注册地开展实际经营活动,注册企业不产生营收和税收。

    由于在自贸区注册企业不需要验资,注册时只需要投入基本的注册费用,就可以成立企业,这样的低门槛也导致注册者鱼龙混杂:有带着明确目标注册的,有先注册下来再根据政策决定经营项目的,还有注册企业等着卖出的。

    “目前看来,已注册成功的很多是‘皮包公司’,大多数企业只是先在区内注册一个点,等上面政策下来了再开展活动。真正带着很强的规划和目标注册的非常少。一般都是原来就有公司的,再来区内注册,寻求新的发展。”陈波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据我了解好多是先占个位置,想着等国家新的政策收紧注册之后,再将已注册完成的企业卖给他人。我自己遇到的这部分占比不少,将近20%左右的注册人都带着这样的想法。”杨绪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10月1日,杨绪波到管委会咨询时发现,自贸区内人潮涌动,其中不少是温州人。“他们一个团队就注册10几家甚至20家公司,但不想做实体经济,就是想炒自贸区概念,把之前已经租下的店面价格炒高。注册的人一多,注册难度就会加大,时间也会增加,这也使得代理注册公司的收费水涨船高。”

    同策咨询研究部一份报告显示,10月上旬,外高桥自贸区的租金是每天每平方米4.9元,较年初上涨了207%,这一增长速率超过了传统中央商务区(CBD)10年的涨幅,而且目前价格仍处于动荡上扬期。

    一边是不断被炒热的租金,另一边则是偏虚的注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杨绪波认为,将来国家一定会出台政策将自贸区的企业注册收紧。“如果很多企业放在那里,却没有产生营收和税收,对自贸区也是很大的损失,我认为可能会出台政策收紧。”

    针对《民生周刊》记者提出的自贸区注册公司偏虚的情况,隆国强这样回答:“有这么多人咨询和注册,可见,第一,现行的管理方式、开放程度及相关制度抑制了生产力发展,所以,我们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海自贸区是新一轮改革的先声。可能在已经出台的政策方面,有的人还觉得不过瘾,但已经有这么多人充满激情地去,说明投资者总体来说看好中国的未来,看好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趋势。但是,自贸区毕竟刚成立一个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这个月的数据来说未来会怎么样。我个人认为,这代表了改革开放的整体方向,投资者的热烈反应恰恰说明了他们对未来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高度认同。”

    “当年建立深圳特区时我没有赶上,现在就看能不能搭上自贸区这第二波改革的浪潮了。”成都商人刘勇信心满满地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我们这次改革是空前的,要做的都是深水区的改革。建立深圳特区的意义是从无到有,是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到接触、拥抱市场经济,从完全的封闭经济到对外开放。而上海自贸区的意义,是喊了10几年都没有改变的核心领域改革,作为总理方案都提出了,就看能不能做下来。”陈波表示。

    在陈波心目中,建国以来有3次涉及经济改革的事件至关重要: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WTO。“从目前来看,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如果能够成功,他将成为我们国家第四次意义重大的改革。”

上海自贸区:开放还是管制?
工商登记改革意在宽进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