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慢生活的哲学

《 民生周刊 》(

    山水、荒原、大海,本身就能让人的灵魂得以净化,让人们对自然和生命有一种敬畏之感。人只有常置身在山水之间,才能真正学会谦卑,体会到慢生活的真谛。

    长假结束,人们又回到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当人们像杂技艺人般,看到手中抛甩的小球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时,所有人都明白,终有失手崩溃的那一刻。然而又不敢停止,害怕停下就被社会抛弃。他们常被各种计划、约定和责任填满,在疲于奔命中,眼看生命与自己擦肩而过,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却渐行渐远。于是,开始有人提倡一种慢生活。

    慢才是活着,在快速的现代世界,很多人能感受到其中的真理。慢生活,首先要有对现代性的反思。速度和效率是现代性最迷人的陷阱。现代是一种单一的时间概念,它认为时间向着未来永远前行,意味着人与传统的彻底决裂。在现代性中,人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和主体,正是对存在的这种理解,驱使着人们对自然和世界的无限扩张,并认为人类是支配一切的力量。

    人们对慢生活虽有理念,但如果缺乏哲学支持,实行起来仍会感到困难重重。慢生活,意味着要发现一种简单哲学,来简化我们的生活。人到底需要多少东西,生活才能快乐和幸福呢?只有不断反问这个问题,人才能摆脱物的控制,否则脑中只会被占有、购买和消费等观念塞满。

    慢生活,意味着相信一种清贫哲学。这种哲学希望通过精神的积极作用,主动选择一种清贫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这种思想。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倡导的就是一种贫穷哲学。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因为他懂得放弃就是获得。这种清贫哲学,把贫穷视为一种美,视为一种高度清净的自由状态,是一种积极的生活选择,所以孔子说“君子固穷”、“贫而乐”。

    这种清贫哲学,还需要有对财富的反思。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思的是财富的合法性问题。而孟子说的“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大学》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反思的则是财富与心灵的关系,对财富的欲望太多,肯定会遮蔽心灵对世界的发现和对善的追求。因为人会执着于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之中。

    慢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发现一种山水哲学。当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他并不在意山水的经济价值,看重的是它们野性之美。山水、荒原、大海,本身就能让人的灵魂得以净化,让人们对自然和生命有一种敬畏之感。人只有常置身在山水之间,才能真正学会谦卑,体会到慢生活的真谛。

    只有当一个人对大自然有了敬畏、热爱和想象时,他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体肤、血脉、情感与自己是相通的。他会发现生命并不是一场竞赛,而像一条河流一样,快与慢、清洁与污浊都是生命唯一的形态,不会再有第二条相同的河流了。当人如大自然中的树木一样,心情平静时像大树枝干般舒展挺拔,心情愉快时像小树嫩枝般轻盈妙婉,才是慢生活的理想状态。

中餐与西餐
慢生活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