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正能量”

关联词: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 民生周刊 》(

    在充斥负面情绪的当今社会,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展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勇气。

    2012年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代课教师张丽莉在面对疾驶而来的汽车时,奋不顾身地推开学生,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据她的同事回忆,张丽莉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还一直叮嘱医护人员说:“先救学生。”

    这位年仅29岁的年轻女孩,在千钧一发的生死之间,用生命中最本真的善良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最为柔软的一处,也向被围困在各种负面信息里的中国网民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事后,媒体将张丽莉称为“最美女教师”。 

    时隔不到一个月,浙江省杭州市用一座城的温暖送别了“最美司机”。5月29日,客车司机吴斌被高速公路上突然飞来一个铁块击中。吴斌当场脾脏破裂,但他没有松开方向盘,而是做了一系列规范的停车动作,然后拉起手刹,打开双闪灯,用虚弱的声音告知乘客安全下车。他用最后的意念保全了车上24条人命,但是他的生命指针却永远定格在了48岁。

    在杨花漫天的五月,两个普通人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伟大,也让所有中国人重新理解了“最美”的含义。随后,在网络上,他们所展现的善念和勇气被凝结成一个词——正能量。

    “正能量”一词源自英语的“positive energy”。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能量和负能量,在正确引导下,正能量可以向周边人传递积极正面的情绪。

    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正能量”一词席卷网络,成为媒体使用的最为频繁的词汇之一。拒收盲人乘客车费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北京暴雨中执勤交警、在及腰的雨水中俯身用手抠取堵在下水井中杂物的清洁工……他们都是“正能量”的最好诠释。

    从网络到纸媒、从民间到官方,“正能量”这个词语的传播速度令人叹为观止。被冠以“正能量”之名的,大多是普通人,不是“榜样”、也不是“英雄”,却每一次都极为精准地敲打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良知。

    在充斥着不信任、猜忌和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的当今社会,他们用自己看似微小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展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勇气。

    人们愿意回馈这些正能量。张丽莉的康复状态仍为人们关注;天津的哥马志刚收到了下一位乘客的双倍车费;在暴雨中,私家车主们打着双闪灯去机场接滞留在京的乘客;崔永元自掏腰包请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救人的农民工吃饭……传递正能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也许,“正能量”这个词语不会一直维持它的热度,但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温度不会变冷。

词别 2012
“十八大”
“异地高考”
“微博反腐”
“延迟退休”
“莫言”
“活熊取胆”
“看海”
“正能量”
“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