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后,河北省衡水桃城区东庄村农民王广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购置了一条百米长的“小白龙”软水管,以代替原来用坏的“小白龙”,准备在小麦过冬浇水时用。这样的节水浇灌设备如今已是东庄村家家户户的必备用具,节水意识已经深入到东庄村每一个人的意识里。
“自打有了‘一提一补’,节水跟农民自身利益挂上了钩,现在是从生产到生活,时时、事事都想方设法节约用水。”东庄村村支部书记王文位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王文位说的“一提一补”,就是衡水市桃城区在全国率先推出的节水新机制。“一提”,就是用水浇地以电计量水价,用电每千瓦时提高0.2元;“一补”,就是财政部门按用电量每千瓦时补贴0.1元。然后,将财政补贴资金和水价提高部分作为节水调节基金,按承包地面积平均补贴给农民。
桃城区地处严重缺水的黑龙港流域,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只有12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5.4%。全区多年平均需水量1.4亿立方米,而水资源可利用量仅600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七成以上,农民以往浇地都用水漫灌,浪费严重。
作为全国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唯一的试点县区,该区经过不断探索,2005年推出了“一提一补“节水机制。经过数年的验证,这一制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据测算,目前全区40个试点村年节约用水300万立方米,节水率达20%。
提补与奖罚
实际上,王广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算计水的用量。这是因为几年前在村里刚刚实行“一提一补”节水制度时,他在用水上与同村王文库比“吃亏”不小:“实行‘提补水价’后,水价提高了,我和王文库都种30亩地,分钱时都拿到600元,可人家只缴了1425元灌溉电费,而我愣是缴了2850元。”
作为村里的一把手,王文位深知节水的重要性。每年浇地的时候都是王文位最忙的时候,村里十来眼机井一齐抽水都忙不过来,地下水位每年以3、4米的速度往下降,抽水用的管子每年都要加上好几米。
东庄村的“一提一补”节水试点,在王文位的坚持下实行起来。不过,东庄村实行的是按电计量,电价体现水价,全村灌溉用电由每度电0.65元提高到0.95元,每亩提高的0.3元作为节水调节基金。王广治种30亩地用电3000度,缴电费2850元,其中900元纳入基金。
“补”就是把纳入基金的提价电费,加上每度电补贴的0.1元,捆起来使用,再由村里按承包地总面积平均补贴给农民。算下来东庄村每亩地可补贴20元。王中义和王文库各分到600元。
这样一来,王广治缴纳900元基金,得到600元补贴,相当于“亏了”300元;王文库缴450元基金,也得到600元补贴,却相当于“赚了”150元。
而在盐堤村等地,实行的是按水计量的办法,不仅用水多少与水价挂钩,而且用水优劣也与水价挂钩。不管哪种办法,“提补水价”都体现了用水多则水价高、用水少则水价低的原则。
“‘一提一补’节水制度内含节水竞争机制的长效节水制度。实质上是依据平均用水量进行奖罚,而平均用水量是随用水户的用水行为而不断变化的。当大家都注意节水的时候,总还有更为节水的农户仍会受奖,这就约束人们更加节水。同时不管用水如何变化,都是以平均用水量作为奖罚标准,平均用水量作为奖罚标准可被农户普遍接受,可以长期实施下去。”桃城区水务局局长李文安表示。
制度的力量
“一提一补”节水制度在东庄村实行后,效果非常明显。
“2006年村里实行‘一提一补’,当年村里浇水用电量从18万度一下子下降到10多万度,下降了三分之一还多。”王文位说。
而在另一个试点村——植高村的用水量也由平水年的40万立方米下降到26万立方米,粮食产量却与往年持平。
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农户的灌溉方式。过去村民们浇地不算水账,不图省水图省事,挡大埝、修大畦、浇大水,一亩地一个小时浇不完;现在纷纷平整土地,挡小埝、隔小畦,还买来百余米长的“小白龙”引水浇地,不到半个小时就浇完一亩地。
“虽然水价在实际上并没有提高,但在农民看来,在交电费的时候拿出的却是真金白银。农民看着电表走字就心疼。” 王文位说。
由于节水意识的提高,很多农户不断改进现有节水技术。如在“小白龙”的使用方法上,农户将“小白龙”按每个管道出水口控制的畦数和畦长截成数截,后截套前截,浇地时先浇最后一畦,一畦浇完后,撤去一截“小白龙”软管,继续浇下一畦。这样就避免了用一条“小白龙”浇地时,在改浇下一畦地时反复移动“小白龙”和反复停泵的劳动投入,同时也节约了灌溉用水损失,节省了时间,提高灌溉效率。
有些农户在种植上也尽可能地采用节水的方法。邓庄乡速流村农民采用在麦田中套种棉花的方法节水,在临近麦收期在麦田中种植棉花,充分利用小麦根系持有的水份,减少灌溉用水量。
新水价还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民自觉压缩了高耗水、低收益的作物,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由于“一提一补”新机制实行节奖超罚,近两年,桃城区农民又开始琢磨着种植耗水低、收益高的作物,棉花、辣椒、拱棚蔬菜等开始受到青睐。王文位说,东庄村1400多亩耕地,近两年新增棉花400 多亩、天鹰椒300亩和拱棚蔬菜100多亩。目前桃城区节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
“一提一补”节水机制在农业生产领域取得成功后,2010年初,桃城区又在全国首家尝试将“一提一补”引入生活节水领域。“一提”就是将自来水价格由现在的每立方米2元提高到6元,提高的4元作为节水调节基金;“一补”就是区水务局按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一年分两次发放补贴基金。“今后洗衣服的水不能白白倒掉了,还可以涮墩布,最后再用来冲厕所;淘米水可用来洗菜,洗菜水还可用来浇花……省水就是赚钱哩!”肖家村61岁的张秀合大娘说。
专家评点
有专家认为,提补水价看似简单,但实质是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带来了好的利益调整,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
2010年9月23日,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作了题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努力开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新局面》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河北省衡水市农业用水实行“一提一补”的水价改革,既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实现了节奖超罚,又没有增加农民负担。
2009年2月14日,在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作了题为《一部绿色交响曲——水资源管理十年回顾》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评价说:河北省衡水桃城区首创的提补水价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实现了用水的节奖超罚,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2009年2月19日,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节水要靠经济杠杆。但是,调高农业用水价格又会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河北省推行的“一提一补”制度比较有效。这个制度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用水价格,然后按方收费、按亩返还,农民亩均用水越少,收到的实惠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