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小虫大战

□ 本刊记者 尹建权 郑旭 高光 《 民生周刊 》(

    今年6月末至8月中下旬,东北、华北、西北中东部等地玉米主产区相继发现二、三代粘虫幼虫集中爆发。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国玉米粘虫发生面积接近6000万亩,其中严重的有950万亩。

    以河北省为例,三代粘虫灾害爆发后,冀东平原便打响了“除治粘虫保丰收”的歼灭战。据不完全统计,为取胜这场战役,河北省市县村和农户共投入防治资金近6000万元,廊坊、保定、沧州、秦皇岛、唐山等重灾区在8月底前均宣布大战告捷。

    尽管三代粘虫可防、可控、可治,防控效果也明显有效,但在河北当地,一些玉米种植户仍心生疑问:几十年不遇的粘虫今年来得如此突然,真的只是天灾吗?

    粘虫来袭

    “今年雨水充足,本来以为能有个好收成,没想到……”让河北廊坊霸州农民张珍(化名)如此感慨的正是八月份爆发的那场席卷全国十余个省份的“粘虫灾害”。

    粘虫在我国是一种常见农业害虫,其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历史上曾有粘虫“食稼殆尽”和“伤禾苗,夏无收”的记载。据文献记载,从北魏到清朝末年,粘虫造成的严重灾害共49次。建国以来,粘虫仍不断发生,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大的粘虫灾害共发生过6次。

    今年发生在河北省的已经是第三代粘虫,食量极大,且喜欢在阴暗处隐藏,难以发现。廊坊市的霸州地区正是处于此次虫灾的“过境”地区,“一夜之间虫子简直是铺天盖地。”当地老百姓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粘虫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吃光玉米杆和叶子,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在河北,当地农民将粘虫称为“剃枝虫”。 霸州市南孟镇东坨村村民朱俊亮告诉记者,当一片地块里的玉米被吃光时,“剃枝虫”的幼虫常成群结队迁到另一地块继续啃食,在一些已经造成绝收的玉米地里,几乎还来不及防治就已被吃光了。

    东坨村现有村民200余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4亩,因玉米属于稳产作物,加之近几年价格上下浮动不大,所以村民们都在自己的地里种植了玉米。

    朱俊亮是东坨村的种粮大户,在他的记忆中,上一次粘虫集中爆发还是在20多年前。

    雄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在保定地区最大,在整个河北省也算得上农业大县。在该县农业局副局长刘玉堆的记忆里,像今年这样大规模爆发的虫灾,雄县历史上只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生过。

    不只是河北,据农业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此次粘虫灾害全国受灾面积近6000万亩,其中严重的有950万亩,多数为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危害程度为近十年之最。

    受灾原因

    多年未有的虫灾缘何在今年大规模爆发?受访专家表示,这与极端气候息息相关。

    “7月中下旬,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受西南暖湿气流和高空冷气流控制,再加上台风影响,形成了多雨天气,这为粘虫大量迁入、产卵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运载气流。” 农业部种植业司植保处处长朱恩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除此之外,亦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2010年冬季温度偏低,2011年夏季温度又偏高,使得大部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较轻,达到防治指标的农作物面积不大,不需要进行防控,使得粘虫越冬种群数量相对较高,为今年的大规模虫灾提供了虫源基数。

    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今年7月下旬,河北北部、东部正处于气旋活动中心,降雨频繁,造成庄稼和杂草长势茂盛,为粘虫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资源。

    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指出,今年该省玉米种植面积4537万亩,整个秋粮占到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0%,受7月下旬连续强降雨影响,致使迁入该省的粘虫成虫大量滞留,形成全省范围的大面积虫灾,发生范围涉及11个地市。

    频繁的降雨使大面积起飞的粘虫集中降落在华北北部,一部分滞留当地危害农田庄稼,一部分继续迁飞到东北的辽宁、吉林“为非作歹”,导致8月上旬三代幼虫相继暴发。

    合力歼虫

    粘虫来袭时,朱俊亮是东坨村“预警人”之一,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他建议村民去三农服务中心购买农药,及时对玉米进行了药雾处理。

    不只是农户的自救,虫情发生后,河北省重灾区范围内开始了一场牵动全省的粘虫围歼战。

    8月4日,雄县昝岗乡南庄村首先发现了粘虫的踪迹,雄县农业局及植保站及时反应,组织人员、设备进行防治,购买农药5000公斤左右由乡镇统一分发到农民手中。仅仅一周的时间,雄县就已经完成了粘虫的防治。

    雄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定任务、定人员、定期限、定范围,上下联动,确保防控措施的落实是当时省里统一的部署,县里同时根据虫情动态制定应急防控预案和防治技术要点,要求各地加强防控。

    据河北省农业厅政务公开信息显示:8月1日,该省植保植检站发布了三代粘虫警报。8月6日,派出4个技术组到重发生区调查了解虫情,实地指导防控工作。8月9日,省农业厅又派出4个工作组深入重发生区督导防控工作。

    有消息称,河北省各级植保机构725名技术人员在条件恶劣、田间积水、玉米高大茂密的情况下,深入田间用人力进行拉网式普查,确定发生地块,提出防控区域,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进行科学防控。

    而为了支持应急防控三代粘虫,河北省有关部门又协调资金,除了省里筹集2000万元资金用于紧急采购高效烟雾机8460台外,市县村及农户还投入资金3678万元直接用于粘虫防治,甚至还调用了3架直升机和轻型飞机喷洒农药用于粘虫防控。

    灾情过后

    虽然这次虫害对秋粮总产量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孙忠富研究员分析认为,除了天气因素,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种植方式、种植品种的单一化,也是造成此次虫害规模空前的重要因素。

    孙忠富认为,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给虫害的暴发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在传统的农业耕作中,农民一般都在冬季进行人工深翻,将田地进行深挖,让藏在地表下的害虫暴露出来,依靠冬季的低温将其冻死。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多农民已经不再采取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田地不再深挖,导致地下的虫卵没有被冻死,粘虫得以在温度适宜时繁殖发育。

    此外,孙忠富还指出,出于大规模农业发展的需要,加上农业部门的大力推广,许多农户选择的品种过于单一,导致玉米主要种植区的品质趋向一致,品种抗性差使得虫害加重发生。

    朱俊亮担心,今年的粘虫已经击退,如果明年气候依旧异常,粘虫还会不会回来呢?

突出“虫”围
小虫大战
与“虫灾”赛跑
农业保险困局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