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医师或建“黑名单”

本刊记者 罗 燕 《 民生周刊 》(

    在经历了几起严重医患冲突后,原本应该携手与疾病作战的医患双方关系日趋紧张。信任二字已经悄然远去。很多人在不断追问,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痛定思痛之后,针对医患关系的探讨已从相互指责走向了各自规范阶段。7月18日,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世界卫生组织编撰的《患者安全教程指南》中文版同天亦在京发布。发布会上,中国医师协会还提出要建立医师“黑名单”。

    这些举措是否标志着我国在探索改善医患关系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其效果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

    7月25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被杀案开庭审理,四个月前惨烈的医患冲突又浮现在人们眼前。被告人李梦南3月23日带祖父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建议其祖父先治疗肺结核,再治脊柱炎。但李梦南认为医生是故意刁难他,在医院附近商店买了一把水果刀,于当日下午4点半左右返回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持刀追砍医护人员,造成一死三伤的血案。

    惨案发生后,近千人自发到追悼会上悼念遇害的年轻实习医生王浩,而在腾讯网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网络投票中,4018人选择了“高兴”,占投票人数的65%。虽然这个设置简单的投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后被删除,但是其背后的怨愤情绪仍让人深思。 

    4月13日,北京市接连发生两起刺医血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邢志敏和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科医生赵立众被同一名行凶者刺成重伤,凶手吕福克曾在两家医院就诊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魏来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谈到这次事件依然很愤怒:“那个人是丧心病狂,我从医生角度不同意那是医患矛盾,那么说是给杀人犯找个理由。如果说这是医患关系,那医患关系被抹黑了!”

    “现在我们对病人特别小心,医院里什么病人都有,尤其是值晚班的医生更要当心。”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医生黄军表示。

    诚然,这些事例只是医患关系中的极端例子,不能说明医患关系的整体状况。但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医患关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关系之一,其状况确实堪忧。

    据2012年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北京市72%的医院发生过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等“医闹”事件;7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的事件。

    医师协会推“黑名单”

    7月18日,卫生部召开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专题新闻发布会。新出台的《行为规范》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行为规范》要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因病施治,不过度医疗;医生要尊重患者,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促进医患和谐关系。

    “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行为规范,既是对行为的约束,也是对我们这支队伍合法权益的保障,另外对于保障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在会上强调。

    中国医师协会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落实中将起到行业监督的作用,该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在发布会上表示,医师协会希望制定一些行业内部的测评,要建立医师“黑名单”,《行为规范》出台后,作为行业协会肯定要努力推进好这项工作。

    医师“黑名单”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网络上早就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医生红黑榜,尽管受到有关专家的否定,但却深受网民追捧。

    谢启麟告诉《民生周刊》,医师“黑名单”的建立很复杂,涉及的问题很多,要先从一些从业人数较少、风险高的行业试点。因担心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试点的行业他没有透露。“即使黑名单真的出现了,也不会向全社会公开,只会在行业内部公布。”

    谢启麟强调建立医师“黑名单”不是为了去抹黑某个医师,“任何行业都会有不好的人,建立黑名单最终是为了加强行业自律性。”

    “黑名单”由谁来做很关键。谢启麟认为,我国医疗服务方、支付方的定位存在问题,社保、保险公司作为医疗支付方,应参与医师评估体系的建立。

    “欧美国家一直有医师黑名单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成效也很好。”谢启麟介绍,“保险公司会详细记录怎么治疗,怎么用药,有很多监控,这样能避免大处方,过度用药。对于屡次犯规的医师,保险公司和医师协会将其拉入‘黑名单’,虽然不能强制取消其执照,但如果病人找这样的医生看病,保险公司可以不给其报销。”

    在医师“黑名单”工作的推进中,中国医师协会一直顾虑重重。“如果只是简单地列个名单,对医疗行业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谢启麟认为黑名单的制定要与医改紧密结合,“只有协调多个部门,联合行政、道德、保险等多方力量,才能真正形成一份有震慑力的医师‘黑名单’。”

    期待更好的行业监督

    提到医师“黑名单”建立,正在协和医院挂号窗口排队的朱明敏来了劲头,“真会有这个名单?我能不能看到?挂号之前一定要参考一下。”他认为建立这样的制度能让医生警醒,有所顾忌,更好地对待病人。在记者采访中,大部分患者及家属都希望这份黑名单早日出现,并且能对社会公开。

    不过,也有人对医师“黑名单”表示担忧,“很多行业都有黑名单,医疗行业建黑名单是很正常的。只是医师协会没有实权,黑名单这东西有可能变成一个形式,坚持不了多久。”正在候诊的江辉说。 

    受访时,医生多对这个黑名单表示不满。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邵晴觉得,评判医生是否违规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果医生真的违规了,法律会制裁,没必要建立黑名单。

    对于医生来说,黑名单非常残酷,一个医生如果被列入黑名单,他的职业生涯很可能就此完结。医生程峰表示能够接受行业内的监督,并且认为同行监督专业性强,应该是最有效的监督方式。但他还是觉得黑名单的方式太过分了。“难以接受,应该采用更好的方式进行同行监督。”

    医院管理者也对医师“黑名单”持保留态度。魏来说,“医院建立了‘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患者对医生有意见可以向医院投诉,由医院出面沟通。”他坚信医生和病人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产生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完善。(文中部分人物采用化名)

中关村“突围”
尚村农信社破产倒计时
医师或建“黑名单”
“五块钱”的人身保险
被盘活的林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