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给保障房建设多点“保障”

《 民生周刊 》(

    全国保障房建设的要求或许都是相似的,但媒体报道中的保障房各有各的问题。

    在武汉,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曾刊印专版广告,宣称“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101.98%圆满完成”。但媒体调查发现,这份耀眼的成绩单水分不少,有些所谓的“新建保障房”,其实是已使用十多年的旧学生宿舍,只不过被贴了一块保障房的新牌子。

    在海南,345吨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瘦身钢筋”,畅通无阻地流入了文昌市保障房工地,当质量监督稽查队发现问题时,部分钢筋已经加工待用。神奇的是,这些蕴含重大安全隐患的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一应俱全。

    在深圳,曾荣获“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等多项荣誉的保障房项目,刚建成就出现墙体开裂和楼板漏水问题。面对住户的质疑和愤怒,相关部门负责人竟解释称,这是“建筑行业很难克服的通病”,并承诺提供“保修”。

    在北京,大兴区一个即将完工的保障房项目,却被推土机夷为废墟。这些因质量问题不得不推倒重建的安居房,被网友戏称为保障房领域的“楼脆脆”。

    ……

    也许这些只是全国保障房建设中的个案,却让我们担忧并不禁追问:在落实“3600万套保障房计划”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杜绝“个案”变成“通病”呢?

    一是堵住数据造假漏洞。保障房绝非仅存于数字中的虚假福利,要让这一宏大的民生举措惠泽广大民众,前提是必须挤掉保障房统计数据中的水分,堵住保障房数据造假的漏洞。其实,贴牌冒充也好,挖坑充数也罢,单凭肉眼就能识破玄机,只要有关部门真正负起责任,堵住漏洞并不难。而安徽探索的保障房建管“回头看”活动,正是对保障房数据去伪存真的有益实践。

    二是严格落实“问责机制”。保障房不是劣质房的代名词,但正因为质量作假成本太低,胆大妄为者才敢前赴后继。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房问责机制,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保障房质量出现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只有监管和问责硬起来,保障房质量才不会软下去。

    三是拓展建设融资渠道。保障房的困境并非全在监管方面,巨额资金缺口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现实考验。保障房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低,资金回流周期长,很多地方政府在保障房质量上“动脑筋”,说到底还是因为迫于完成数量指标的压力。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保障房建设才不会在数量和质量之间顾此失彼。

    说来说去一句话,保障房建设也得多点“保障”才行。

给保障房建设多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