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生态保护的东营样本

《 民生周刊 》(

    挖1米以上的深坑,先铺排碱管,再铺沙子或石子,上面铺稻草隔碱;树坑四周贴好隔离膜防周围盐碱渗透。然后用从40公里以外运来的土壤填坑埋树。最后,树上挂上防虫防盐碱的“吊瓶”。这是东营在盐碱地上种树的办法。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未经开垦的大河三角洲,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开发的经验教训,避免盲目开发?

    自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黄三角所涉各市。

    盐碱地上种树

    大面积栽树,成为黄三角核心开发区——东营市的选择。在盐碱荒滩上建立的东营市,亟需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破解生态难题。

    渤海之滨的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因胜利油田而于1983年建市。由于海水侵蚀地下水,土壤严重盐碱化,平均含盐量1.7%,最高值达到3%以上。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仅在东营市万亩以上成方连片的盐碱荒滩就有20多处。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是黄三角区域规划实施的两条主线,2015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5%。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推进办公室和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薛荣兴告诉记者,就该区域未来经济容量而言,生态改善关乎黄三角生命线,直接决定未来在该区域可以摆放多少工业项目。

    为了彻底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东营市逐步摸清了水盐运动规律和规避盐碱的办法,探索出盐碱滩上栽树的办法:每棵树都要挖1米以上的深坑,先铺排碱管,再铺沙子或石子,上面铺稻草隔碱;树坑四周还要贴好隔离膜防周围盐碱渗透。然后用从40公里以外运来的土壤填坑埋树。最后,树上还要挂着防虫防盐碱的“吊瓶”。

    据估算:在东营市区,每平方米的绿化成本在120元-150元之间,这是一般城市绿化成本的2-3倍以上。

    “三网”绿化保生态

    就是用这样的办法,东营市城区绿化推进速度极快:2005年,东营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5平方米,居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之首。

    “如果仅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绿化角度而言,这个成绩还不错,然而,对于建设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而言,还远远不够。”薛荣兴表示。

    “高效和生态原本是一对矛盾,必须实现有机融合,方为示范。”薛荣兴说,栽树更承载着非同一般的区域发展逻辑。

    黄三角地区虽生态脆弱,但资源丰富,仅东营市境内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达50亿吨和2300亿立方,国有未利用土地超过450万亩,其中万亩以上成方连片未利用土地就有28块。

    2007年,东营市财政每年列支1亿元连续5年建立“三网”绿化专项资金,在市区以外推广大田造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三网”绿化,是路网、林网、水网相结合,集治水改土造林于一体,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标志性和先导性工程,也是黄三角开发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工程。

    具体做法是,沿路网、水网修筑台田,人为抬高地面距离地下水的高度造田改善土壤,同时解决远距离运土方的难题,地沟则用于引水构筑水网,最终形成路网、水网、林网一体化的绿化模式。

    据东营市“三网”办工作人员、林业局经济林站副站长张庆国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东营市县乡三级财政带动社会投入于“三网”绿化的资金超过32亿元,动用土石方3亿立方,造林87万亩。

    在国务院批复的黄三角规划中,东营市所创立的“三网”合一绿化工程,被列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

    中国林科院信息所承担的《东营市“三网”绿化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报告》评估显示,2011年“三网”绿化工程带来的资产增值117.45亿元,每年可提供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价值53.16亿元;到2020年将带来资产增值303.08亿元,每年可提供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价值84.99亿元。

    搭建碳汇交易平台

    相对于黄三角发展规划中“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5%”目标来说,这也远远不够。

    “这是一个需要跳起来努力伸手才能达到的目标。”薛荣兴形象地说。

    难度来自于生态造林的资金压力。据了解,在“三网”绿化中,东营市级财政与县乡财政按照1:3的比例配套,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林业。

    目前,东营市亩均造林成本已经超过9000元,452万亩盐碱荒滩土地中,即便拿出1/4用于造林,资金需求也远在100亿以上,显然难以单靠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随着黄三角区域重化工业等大项目的相继落户,在该区域将形成大量的碳排放,这让东营市政府和当地嗅觉灵敏的企业找到了利益结合点。

    东营三明林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林业科研、生态研发、种苗繁育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公司,自有林地十万余亩,也是东营首家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

    2011年,该企业向中国碳汇基金会认捐1000万元,在东营市政府的支持下,促成黄河三角洲碳汇基金在东营落户。

    这符合了东营市更为深远的区域发展打算:引进碳汇基金,探索、培育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化机制,并抢占区域碳汇交易先机。

    (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鄂尔多斯的危机与救赎
生态保护的东营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