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别让温暖被冷漠取代

《 民生周刊 》(

    一人跌倒众人扶,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当“许云鹤”“彭宇”“小悦悦”这些名字走进人们的视线时,我们的道德水准却面临尴尬。一边是令人哭笑不得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而另一面,我们却在王永的顺风车、谈方的好人网中,看到了人们对于良知的鼓励和坚守。道德建设何去何从?让我们听听其他媒体的思考和建议。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护。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传播、预警,使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筑起坚实的道德保障。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用法律为道德“撑腰”

    因为法律救助的滞后性,面对见义勇为者的困境,除了法律的救助渠道之外,还应该有其他的社会救助机制。比如政府、社会公益团体可以设立见义勇为帮扶基金,同时公共媒体、社会宣传还有待加强,还需要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帮扶的社会氛围,不要让见义勇为者求助无门,流血又流泪。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仅仅需要公德对见义勇为者的道德赞美,更要在社会机制上让见义勇为者没有后顾之忧,从法律层面上保护见义勇为者的身体和经济利益。

    (摘自《北京晨报》)

    道德建设亟待制度呵护

    从社会层面来说,制度保障的欠缺使道德频遭“风吹雨打”。早前频频发生的“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事件,让人感慨:十三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而在这场“摔与扶”的博弈中,道德同样受了“重伤”。有德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失德者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长此以往,只会让人们“心安理得”于自己在危难面前的不作为。

    (摘自新华网)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

    为官一任必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为人师表必须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尊敬、琢玉成器;经商办企业必须讲商德,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市场、长远发展。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摘自《人民日报》)

    用制度助推道德模范示范作用发挥

    公民道德的体制机制保障建设已经引起国家重视,相关工作正在稳步开展。当制度能够为道德建设树起厚实的“防风墙”时,数十上百位全国道德模范树起的火炬才能在前行中继续发光发热,并成功点亮十几亿人心中那小小的、温暖的烛光。 

    (摘自新华网)

    道德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上,我们再次看到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千里送薪,诠释“诚信”二字最珍贵的含义;“最美妈妈”吴菊萍不计后果爱心托举,给坠楼女童带来生的希望;“索道医生”邓前堆在溜索上来来往往28年,为当地百姓送去医疗服务……一幅幅震撼人心的道德“群英谱”,生动展示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一支红烛点亮一间屋,一片火把照亮半边天。这些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激发起无数人向善的力量。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

    (闵杰综合整理)

我们需要“活雷锋”
榜样的力量与困惑
“中国好人网”的理想与现实
道德的“立法难题”
别让温暖被冷漠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