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视点

《 民生周刊 》(

    保障房弃购

    前段时间,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保障房弃购的怪事。原因很简单:住得上,但住不起。这些保障房建在较偏远地块,基本的生活设施没能跟上,交通、工作、生活都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只好忍痛放弃。

    人民日报:

    混搭是个好办法

    一方面,政府花费大量资金建的房子空着,另一方面,老百姓照样住房难。这不是双输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提出了“混合收入社区”的理念。明眼人一瞧就会觉得熟悉:这跟我国商品房配建保障房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很多地方根据实际条件定出了配建的比例,有的地方还将保障房配建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这种配套建设,有两大好处:一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共享;二来,也有助于吸纳社会资金,扩大保障房建设的盘子,加快建设进程。

    当然,必须在成熟地块甚至中心地块中挖出一块儿来配建保障房,对开发商来讲,可能有点割肉的感觉。这既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需要政府拿出更有力的激励办法和更优惠的政策。有人建言,企业投资建设保障房的,应享受与政府投资相同的土地划拨、政府贴息、税费减免和信贷扶持政策。

    不但要让居者有其屋,更要让百姓住得好。只有这样,保障房才能成为幸福的家。                                                     

    房价拐点到来?

    随着多个城市房价同比、环比涨幅的明显回落,以及70个大中城市当中,9月份二手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数量首次超过价格上升的城市。由于二手房市场反应更加敏感,因此,有专家表示,可以说楼市提前出现了拐点。

    新华网:

    “楼市拐点已现”还言之过早

    笔者认为,现在说房价市场实质性向下拐点已经来临还言之过早,房价实质性向下还有待调控政策的持续性,以及大力度跟进发力。

    从数据上分析,环比来看,70个城市中仍有24个城市房价上涨;同比来看,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下降的城市仅为1个。从市场具体情况分析,一线城市房价仍处在拉锯状态,顶多也只是滞涨状态;中心城市房价真正有实质性下降的并不多;二三线城市房价仍在走高,只是涨价幅度缩小而已。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支撑房价走高和楼市调控的力量博弈已经进入白热化。在通胀居高的大经济环境下,摁住房价确实很难。在这种情况下,管住楼市,单单不让房价上涨或者还要让其下降确实难度不小,纵使利用强制的行政手段,摁住房价也是一大考验。特别是楼市调控对地方土地财政、房地产税收的冲击,动的是地方政府的奶酪,使得调控面临来自地方政府的暗中抵触,这是楼市调控进入深度博弈期的最大风险。

    专家从中窥见的拐点充其量只是“数据拐点”而已,而非市场实际拐点。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被数据蒙蔽眼睛,更不能陶醉于拐点已经出现而放松调控政策。

    建行提高首套房贷款利率

    10月13日,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将首套房贷款利率上调到基准利率的1.05倍。据统计,目前,已经有14个城市开始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包括广州、深圳、上海、武汉、长春、无锡等城市。

    中国青年报:

    首贷利率上调不会成为“那根稻草”

    上调首贷利率,表面看起来是对房地产进行“调控”,针对的是房价高企现实;矛头对准的好像是获取暴利的房地产商;结果好像是对普通老百姓有利。但事实上,面对高企的房价,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好不容易有能买得起的房子,除了一分不少地掏房款外,还要让银行再抠一部分去。

    从我们身边的情况来看,勉强能购房的人都在前面买了,而还没有买房的恰恰又是最困难的群体,也是受房价上涨之害最深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用首贷利率上调的方式调控房价,效果暂且不说,意义绝对不大,反而加大了刚需购房者的压力。试想,能够买得起高价房的,有几个是需要贷款的?

    现实的住房问题源于历史欠账,而历史欠账不应当由百姓埋单,至少不能光让百姓埋单。有网友期待,这次首贷利率的上调会促成房价的大幅下降,甚至希望其“崩盘”。这种认识颇为天真,望其“崩盘”?岂有此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绝对不可能是首贷利率上调。

善待国民是最好的国家形象
惩恶之外,还要扬善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