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医改”依然是最大的热门话题。“看得起病,放心看病”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可现实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长期挥之不去。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看病难、看病贵,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尚未确立等均是因素所在。另外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还不能消除因病致贫现象。
公立医院改革如何破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紧张的医患关系如何才能得到缓解?“两会”期间,《民生周刊》记者专门听取了多场政协医卫小组的讨论,并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共同探讨我国当前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热点和难题。
医改长期艰巨,需不断探索
王国强:医改确实是世界性难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本国的医改是成功的,医改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尤其是像公立医院改革,究竟找出一条什么样的路径,从体制、机制、监管机制、补偿机制、价格体系包括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现在16个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应该先行先试,然后总结经验、面上推广。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尝试,但是这项工作现在确实遇到了很多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能降低药价、保证药品的质量,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金大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前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现在到了要认真落实的时候了。比如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步骤。但这方面还有很多困惑,有很多不足,跟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跟老百姓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
医改需宏观微观共同推进
吴明江:公立医院改革难在哪?我个人的看法,目前我们的公立医院既延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又在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叫做“公家开店、自主经营”。这种模式也许在企业是可以的,但是在社会公益性机构,尤其是在医院这样的机构,它必然带来弱化公益性,所以它的难点在哪呢?既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真正规范地进行治疗。看上去很好理解,但是实际上调整、改革很难。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
宏观层面上的问题,比如,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公立医疗机构的布局,如何保证相关区域的老百姓都能得到公立医院的服务。如何来明确公立医院的补偿政策,改变“以药补医”这样一些诸多非议的传统做法。建立符合医疗保险制度的支付制度等等,所以宏观层面上改革的内容很多。
在微观层面上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规范运营,这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成立医管局来探索管办分离的问题、政事分开的问题,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应用,零差率销售,调整医院的补偿政策。还有一些地方也在推进医师的多地点执业等等。在微观层面上,做的改进服务的工作、保障医疗安全的一些措施也很多,比如临床路径的推进、电子病历的建设、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等等,我觉得整个这些探索做了很多努力,到现在为止,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医改很多问题还没想透
王建业:公立医院的改革,怎么改,所有卫生部的文件都没有讲透,不知道怎么改。目前的这些改革措施,没有抓住根本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机制、体制改革的问题。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是卫生部门的事情,还是政府和全社会的事情。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很多问题目前还没有想透。目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鼓励大家进行探索。
李立明:公立医院还没有到“攻坚”的阶段,目前还在试点,而且都是在一些中小医院进行试点,还没有碰真正核心的大医院。但是公立医院改革这个命题是很重要的,是迟早要解决的。如果公立医院改革问题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中有很多问题,包括投入机制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布局问题,包括区域卫生规划、分级分类的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生水平的提高。
医改一半的任务在药品
高春芳:我们讲了多少年药品的问题,但是现在有两个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一个是药品的定价、流通、管理。如果药品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医改一半的任务就完成不了。比如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成本价是15.5元,投标指导价是136,零售价是213元。这些药为什么在发改委定价的时候就定不准呢?第二,为什么在招标的时候就不能把出厂价格公开?政府不知道出厂价是多少,药厂也不公开,最后的价格能不虚高吗?据我们统计,参与药厂卖药的药商有300万人的队伍。很多医药代表跟医生搞地下活动,给他们送钱,但我们医院很难知道,很难管理。根源是国家的制度没有定好,造成了药品价格的混乱。
理顺鉴定标准解决医疗纠纷
高春芳:完善医疗纠纷机制、改善医患关系,现在已经到了非常艰难的时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在于我国的法律不健全。医疗纠纷处理中有两套标准,一套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另一个是侵权责任法。医疗纠纷鉴定中两套标准并存的方式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现状。两种鉴定在赔偿方法和鉴定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了医患双方对鉴定选择的不一样,出现了多重鉴定、重复鉴定,给当事人和医院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建议,要加快医疗纠纷处理立法的步骤,把这两套鉴定标准合二为一,医学会鉴定和司法鉴定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加强农村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姚乃礼:当前影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而其中中医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尤其突出。由于农村中医药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太多,人才的培养涉及到教育、卫生、财政、人事等多个部门,采取的措施还不够有力。中医药人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医学教育问题,医疗机构编制问题,农村医生待遇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职继续教育等问题。而主要原因是农村适用人才培养途径少,为农村定向培养的人才不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及待遇解决不好,缺乏人才稳定发展的相应机制。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多部门配合,多途径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过少
姚乃礼: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实施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中药品种数量过少,不能满足临床基本用药的需求,即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医药界,特别是临床一线医生对此反映十分强烈。2009年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中成药只有102种,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基本需求。而且品种单一,学科覆盖面过窄,很难覆盖各学科临床用药。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的制定应该调整思路,不能单纯以控制数量为目标。应以满足临床基本需要为前提。品种的遴选,应能满足临床疾病辨证论治的要求。做到覆盖常见病及基本症候。对每种疾病的常见症型都要至少有2-3种药可以选择,才能确实做到辨证用药,真正做到有药可选。
重性精神疾患应免费服药
李蓉: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已超过1600万人,各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服药经费来自精神卫生防治经费,额度为辖区人口每年每人0.1元-3.0元,免费服药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占在册重性精神疾患人数比例极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本上属于非就业人群,多参加居民医保,年基本用药费用平均在1000元左右,因达不到医保起付线,使患者个人就医率更低。保守地说,我国90%以上重性精神疾患的病情稳定处于无控制状态,因而成为社会的重要不安定因素。因此我建议要制定我国全部重性精神疾患免费服药政策,制定全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额免费享有基本用药及基本检查政策,以提高重性精神疾患的治疗率,降低疾病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