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两会”民生热题之

教改:自主办学 公平入学

本刊记者 闵杰 《 民生周刊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除了总目标,工作报告中还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几项具体工作任务。

    目前,“入园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高考人才选拔制度期待突破、高等教育行政化、功利化倾向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各阶段教育的发展,也引起了广大百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十二五”期间,如何破解一系列教育难题?教育改革如何围绕百姓期盼的公平问题实现新突破?《民生周刊》记者在两会期间广泛听取了政协委员的小组发言,并采访了部分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共同探讨教育改革话题。

    教育经费要抓住重点

    钟秉林:很高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2012年教育性财政投入要占GDP的4%,今明年两年要增加六、七千亿的增量。钱一定要用好,这很关键,要抓住重点,不能用撒胡椒面的方法。比如,农村教育要加大投入,农村教育不发展,中国现代化实现不了。另一个是要增加生均经费,还要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从海外引进教师之后,怎么对他们进行培养培训,要让他们熟悉教育教学规律,要讲好课,要对学生负责,这个过去一直比较薄弱。

    期待教育管理制度更大突破

    朱清时:南方科技大学的目标是一步到位建成研究型大学,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受到了现有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限制。这些法律法规是许多年前制定的,当时没有人考虑到研究型大学应该怎么办。法规规定了中国大学都必须渐进式发展,也就是说要先建成大专、或者是普通的学院,建好了以后再升格为大学,再慢慢申请硕士点、博士点,一个博士点的申请就要很多年时间。这样的话,就算干得好,也要几十年才能办成一个研究型大学。但常规路径发展的学校又很难办成研究型大学,整体队伍形成了以后再要改进、再提升质量就很困难了。现在的教育管理制度已经法制化了,这些法制有些内容不适合迅速建成一些培养高度创新人才的学校,钱学森老先生期望的那种学校目前在中国很难建成。我希望硕士点、博士点的申请能立刻取得突破,这样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和学者前来任教。很多国外学者回来的前提,不仅仅是工资的问题,还有就是马上就能招研究生、马上能搞研究,不能保证这个,他们不可能回来。

    钟秉林:南科大是地方政府拿出经费想创建一所好的大学,从这个角度讲,我个人认为是件好事,应该支持。但是,一个新建学校如何发展,这个学校的定位、跟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南科大定位为高水平研究性大学,而且在起步阶段就想建设一个比较高的平台,这些都可以理解。要办好的话,除了各方面支持,除了学校领导班子要开拓进取之外,很重要的是需要政策的保证和支持,有些政策需要倾斜,有些政策需要突破。在中国20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在校学生当中,这毕竟是很小的一块,希望社会和舆论界给它一个宽松的环境。

    程天权:高校是一种土壤、环境和氛围。对于一般的高校来说,普及高等教育才是首要任务。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并不是高校最直接的任务。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很多个人和社会因素。大学是分享思想的地方,而不是去争抢一个苹果。

    “去行政化”需办学自主

    钟秉林:高校“去行政化”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内涵是什么。很多人在炒作行政级别,行政级别和“行政化”没有直接联系。我个人同意取消行政级别,平时也没这方面感觉。但就算取消之后,学校的管理还是一个科层式的管理。这种层级式的管理,在保证学校成为一个整体方面、实现学校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去行政化”包含两方面内涵:在大学和政府的关系方面,政府不能用过多行政化手段来管理大学,要尊重、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大学内部,学术事务的决策应该更多尊重和吸取专家、教授、学者们的意见。高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应该互相匹配,目前尤其要克服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干涉过多的现象,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

    教育结构调整要跟上

    程天权: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发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央对教育的认识已经到位了,但改进的做法还不够。对于目前教育的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都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目前经济社会方面在讲调结构转方式,过去会计、法律专业一哄而上,造成人才过剩,现在中央倡导职业教育,各地又一哄而上。教育结构的调整需要制度上的强行规定,更需要社会舆论的广泛宣传。

    英国有专门的管家学校,这种学校层次很高。要求学生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有很优秀的技能,也需要很好的形象和素质。我们的大学生,为什么都不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呢?人的幸福,不是各方面都最优秀,而是要各得其所。

    重塑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王晓秋:目前大学教育缺少文化和大学精神,表现出行政化、功利化、趋同化、平庸化的特点。导致教育变得很复杂,很多事情都跟钱挂钩,不再提倡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学校应该是引领社会,而不是迎合社会。

    柯惠新:现在大学教育把最本质的东西丢了,都在追求快速出科研成果,快速实现转化。老师们都在争项目,评价老师的制度变成了“记工分”,很难让教师们在安静的环境下做学术。

    望舆论给高考改革多点空间

    钟秉林:高等教育还不是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现在高等教育发展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是好的学校,吸纳能力有限,这就需要选拔。选拔和竞争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这就涉及人才标准的问题。高考制度还要坚持,目前社会公众比较认可的方式就是高考。但同时,高考制度需要改革,在内容和方式都可以改,包括现在舆论很关注的高校联考。既然是改革,就需要过程,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碰到问题。希望社会和媒体给大学一些空间,让我们去试,有问题我们调整,成功的话我们再扩大。

    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

    赵路:学前教育过去中央财政没有专项经费,今年列了30亿。学前教育按照规划纲要,财政部去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去年到今年春节前,财政部搞了八次调研,调研各类幼儿园。目前学前教育供给不足、矛盾突出,群众也有很多意见,但是学前教育的情况非常复杂。城市幼儿园大多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基本是单位办幼儿园,当时基本都是为本单位职工办福利的性质,而教育部门办的对社会公开开放的社会幼儿园并不太多。现在有一个机关办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问题,如果单位机关办的幼儿园由财政安排预算,那就必须对社会开放,老百姓的子女同样可以入园。

    下一步我们准备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措施,上报国务院。财政如何支持呢?首先要把体制搞清楚、政策搞清楚、支持的路径搞清楚。要充分利用一些教育的闲置资源来发展学前教育,目前小学生人数在逐年递减,出现了大量闲置校舍,下一步发展公办幼儿园要利用好闲置资源。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如何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也是一个课题。要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这样才能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钟秉林:目前,不管是学前教育机构还是师资都很短缺,缺口还很大,现在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干部自身的素质水平也亟待提升。这两方面叠加起来,任务很繁重。同时,政府在建园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和很好的规划,但另一方面我认为很重要的是要打通多种渠道,多种渠道筹集经费来发展学前教育,多种形式探索来发展学前教育。目前一些小学尝试招收学前班来延伸学前教育,这都可以探索,但要注意不要把学前教育又纳入了应试教育体系,孩子们就应该好好玩,身心健康发展。

两会,让幸福再提速
城镇化: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红利
教改:自主办学 公平入学
医改:没有良方 鼓励探索
社保:人群广覆盖 待遇逐年增
水利:补足历史欠账 创新修管体制
鼓励民间投入 激活内河航运
建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靠服务管好非公经济
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