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多了,地铁也通了,商场超市陆续建成开业,新医院也比以前强多了。”这是家住台湖镇次渠村的王大爷对家乡近两年变化的总结。台湖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西部,面积82.5平方公里,辖45个自然村,46个行政村。
新城建设的助力
通州区台湖镇次渠,元代成村。明代有山西移民迁至该地,在沟渠之旁定居建村,形成较大的村落。因渠中茨藜丛生,荷花(又称芙蕖)茂盛,故称“茨蕖庄”。后因多次洪水带来泥沙淤塞了河道,致使茨蕖庄北面的湖泊逐渐淤浅变小,最终消失,1913年改成“次渠村”,1949年简称“次渠”。
1989年经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设立次渠工业区,1994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为区县级工业开发区,地处京城东南郊,北接朝阳,是北京市确定的23个重点工业开发区之一。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辅,在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微电子、光电子、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等主导产业。
据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郑刚介绍,至2010年基地落地企业累计210家,投产规模企业53家,全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35.8亿元,实现税收10.55亿元,占台湖镇总体税收的81.78%,成为通州首个“10亿税收”园区。其中,税收过百万元企业95家,过千万元企业16家,李宁公司总部实现税收达到4.1亿元。
郑刚表示,光机电基地管委会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忘逐步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基地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基本完善并与基地发展相匹配,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地建成11万伏变电站一座,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电力保障;完成基地内、外环城市主、次干道、支路等各类道路建设共计约10.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基地内外的交通条件;与北京公交总公司合作,在基地北部设立974公交车总站,方便基地内企业员工和附近村庄人员出行。在完善市政管网、绿化美化方面,基地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基础设施配套与公共环境水平都有极大提高。
此外,企业相继入驻工业园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基地管委会定期组织当地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每年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达900人次。
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2010年1月3日,经过两年紧张施工,次渠卫生院新院正式投入使用。改造后医院综合通州区老年病院、次渠卫生院、次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通州区第三医院为一体,承担起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
据顾献忠副院长介绍,医院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主楼使用面积9960平方米。由台湖镇政府独立投资,按照当时北京市二级医院的最低标准施工建设。医院职工175人,返聘专家20多人。床位数110张。
顾献忠仿照城区“区域诊疗中心”提法,将其称为的“地段医院”。他表示,新院投入使用一年来,极大地改善了原有次渠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人员班底薄弱,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就医需求的情况。新增科室包括妇产科、康复科、创伤科、儿科、中医科等,口腔科也正在筹备当中。以妇产科为例,妇产科的正式接诊一方面方便了居民就近就医,另一方面也大大缓解了城区医院的压力。此外,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曾有患者到市区医院复查,得到的答复是之前所做的治疗是正确的、有效的,没有必要再做其他治疗。去年,医院接收了一位心肌梗塞病人,由于抢救及时、方法得当,成功使病人转危为安。医院目前的日接诊量在500人左右,年接诊量13万多人次,是次渠卫生院改造之前的两倍。
随着城里搬迁到此的住户增多和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的提高,辖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以前本地居民的就医条件差,就医依从性也比较差。因为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有病不投医或确诊后不遵医嘱进行治疗的情况大有改善。
医院并不满足完成社区医院基本职能,而是要立足于充分发挥二级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个特性,从患者的实际就医需求出发,通过不断地实践,在医疗水平、管理水平、队伍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为辖区内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随着接诊量增多和病人情况的复杂性多样化,年轻医生在老专家的带领下,得到了更多实践的机会,获得了更多的经验,提高了诊断和处置水平。
台湖镇政府对百姓的健康问题也非常重视,去年年底镇政府主管领导与医院座谈,商讨决定每年镇政府出资为本地区60岁以上的农民进行体检。各村的支部书记、村长也与医院进行过洽商,强烈要求给自己村的村民做体检,费用由村委承担。台湖镇还在全区乃至全市首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次报销”政策,报销政策涉及本镇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所有人员,报销范围涵盖了此期间内发生的住院医药费用、门诊特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在区合作医疗参保人员家庭的报销金额基础上,镇政府再给予25%的报销,即二次报销(年度累计封顶金额为3万元)。针对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镇政府还制定了对患有重大疾病人员、低保人员实行年终困难补助的政策。
打造特色生态小镇
“两站一街”是轻轨L2线通州段次渠站、垡渠南站、亦庄火车站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简称,两站是指轻轨L2线次渠站和亦庄火车站,一街是指轻轨L2线次渠站、亦庄火车站沿线商业街。
按照立足亦庄、服务京津、面向环渤海综合创新区的规划设想,项目分为核心商务区、总部基地园区、绿色生活区、别墅区、回迁区、生态设施园和城市湿地等功能片区,最终将形成“两轴,多中心”的整体格局。“两轴”即由地铁站和亦庄高铁站形成的交通枢纽轴,和以南北现状湿地贯穿基地的绿色文化景观轴。“多中心”是总部基地公园个体组团中心、文化景观中心、交通枢纽中心以及居民生活中心。
“两站一街”安置楼项目位于通州区台湖镇次渠地区,由住宅建筑、配套商业及配套小学、幼儿园、消防中队、市政站点等组成,分为11个建设地块总建筑面积约84万平米,总共可以满足“两站一街”项目涉及的14个村、1.68万人回迁安置需求。目前,安置楼项目一期工程59个楼座已基本完成主体封顶,计划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
为实现建设特色生态小镇的目标,安置楼项目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采取生态过滤和湿地净化处理方法,将雨水予以综合利用;利用集中热水地板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半地下生态车库,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考虑生态环保,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改造市级“挂账村”
作为台湖镇第二大村落,也是北京市50个“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之一的北神树村,聚居着大量的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成为了蚁族聚居区。私搭乱建随处可见,大量无证照的低级次产业在此安营扎寨:超范围经营的旅店、废旧金属收购、歌舞厅、洗浴、电子游艺、美容美发屡禁不绝。这一地区,由于人口密度高,成分复杂,卫生环境脏乱,群众安全感不高。该村现状不符合通州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功能定位,与台湖镇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的要求也相去甚远。
去年,台湖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北神树村的整治改造——加快解决其人口比例倒挂、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尽快对该村进行城市化改造,将村民全部妥善安置,整体搬迁上楼。结合朝阳、大兴等周边地区的拆迁工作经验,光机电基地对北神树村整体进行规划调整,汇总了村周边及安置楼现状与规划、电力基础设施实施方案、项目实施计划及资金需求,完成了资金总体平衡方案及拆迁具体工作方案。据悉,北神树村非住宅搬迁签约工作已于2010年11月25日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