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石排免费教育难博全堂彩

本刊记者 尹丽丽 《 民生周刊 》(

    从神木到吴起,再到石排,教育的“免费之火”从陕北燎到了广东。25年免费教育的大手笔,正如石排镇的名字一样,可谓石破天惊。此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小镇,正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

    25年免费教育的概念确实包含着噱头的因素,它不应叫免费教育,而应叫教育补贴,是给户籍人口的一种教育补贴。

    2010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正式实现从幼儿园到博士的25年免费教育。这是石排镇免费教育“三步走”政策的最后一步。

    石排镇的免费教育可以追溯到2008年3月。当时镇政府颁发的《石排镇本镇户籍人口从幼儿园到大学免费教育实施办法》中规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对高中生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从2009年9月1日起,实现幼儿园阶段免费教育,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2010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大学阶段免费教育,具体补贴额度为大专生每人每年4000元、本科生每人每年6000元、硕士生每人每年8000元、博士生每人每年10000元。

    至此,石排镇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博士的“一条龙”式免费教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幼儿园到博士免费教育的县镇,也成为网友眼中的“最牛教育强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石排镇本地儿童从幼儿园一路顺利地读到博士,那么他最高可以获得96000元的教育补贴。

    高昂的学费往往是一个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免费教育给每一个孩子带来了读书的机会,本是再好不过的惠民政策,理应获得高度评价与喝彩。但是,自从8月25日石排镇免费教育新闻发布会召开以来,对“石排模式”争议和质疑的声音就从未停息。

    14万新莞人被“边缘化”

    争议的焦点首先是免费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石排镇的户籍人口仅为4.2万,而外来人口却有14万。也就是说,免费教育惠及的人群十分有限,只是占全镇总人口不到1/4的“石排土著”。而为石排镇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外来“石排新民”的孩子们却无法享受和本地孩子同等的待遇。

    “每个父母都有教育好自己子女的责任,当然也会有教育好他人小孩的愿望。只是,有没有能力实现这个愿望呢?如果现在我说有,那是骗你的。”石排镇党委书记翟崇碧接受采访时,对这个问题并不回避。

    翟崇碧认为,免费教育只惠及户籍人口,是镇政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表现,石排镇目前没有能力去解决更多人的教育费用,而这一问题也不仅是石排镇的责任。此外,作为一种吸引优秀人才的手段,石排镇户籍门槛并不高,只要是中级职称及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在石排有工作单位的外来建设者都可以入户石排,从而享受优惠政策。

    对于政府忽视新莞人的说法,翟崇碧并不赞同。他说,石排镇已经提出,每年将全镇30%的公办学校上学名额提供给在石排工作的优秀新莞人子女,以奖励和回馈他们为石排作出的贡献。这些新莞人子女将和本地孩子一样,在公办学校里享受真正的9年免费义务教育。

    “我敢说,在全国范围内,这一比例也是最高的。”翟崇碧说。

    但是,有人指出,本地户籍学生可享受25年免费教育,而新莞人子女只享受全国通用的9年免费义务教育;占全镇总人口23%的本地人口享有70%的公办学位,而占77%的新莞人子女只享有30%。在显而易见的差异面前,政府对新莞人的鼓励政策显得有些杯水车薪,14万新莞人被政策“边缘化”了。

    东莞社会学者吴嘉杰认为,石排的免费教育存在不可回避的局限性。此举进一步拉大了户籍居民和低端外来群体的人力资本差距,客观上强化了户籍制度的非合理性。而留美学者姜晨则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石排镇无论免费公交还是免费教育,都把非户籍人员排除在外。这样一来,户籍人口与常住非户籍人口在享受制度福利方面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作为一个非户籍人口已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城镇,有那么多孩子被排斥在公立教育之外,总不是一个正常的事情。

    究竟为什么要把14万新莞人排除在外?姜晨认为,如果不以户籍为限,就无法确定免费教育享受的范围。如果大家都到石排享受免费公交和免费教育,当地财政也无法承受。但是,这个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有人提出,居住证制度就是一条可行之路。实施了居住证制度以后,就可以向持有居住证的非户籍人口提供免费教育。

    媒体评论员刘戈说,25年免费教育的概念确实包含着噱头的因素,它不应叫免费教育,而应叫教育补贴,是给户籍人口的一种教育补贴。在目前的情况下,让所有在东莞的孩子,包括外来打工者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九年义务教育才是当务之急。

    500万经费被强制摊派

    “这笔资金只占财政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完全有能力支撑免费教育的持续实施。”

    石排一直是东莞的“欠发达镇”。2008年,石排镇的经济实力在全市32个镇中位列倒数第三。25年免费教育政策一出,关于“穷镇作秀”的质疑此起彼伏。分管财政的石排镇委委员陆奕彪回应质疑时斩钉截铁,称石排镇3.6亿的年财政收入完全可以支撑1500万免费教育经费。翟崇碧也曾公开表态,即使是每年投入一个亿在教育上,石排镇也能承受得起。“推行免费教育,石排镇绝对不差钱。”

    而事实上,2009年石排镇的1500万免费教育经费支出,镇财政只负担了1000万,而余下的500万,则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强制下辖的19个村按不同比例进行了分摊。

    根据《石排镇本镇户籍人口从幼儿园到大学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幼儿园的免费教育经费由镇财政负担,普通高中和大学、硕士、博士阶段的免费教育经费则由镇、村共同负担。按照经济实力的差距,石排下辖19个村被分成4档,分别按7:3、6:4、5:5、4:6的比例与镇财政分摊这一支出。

    陆奕彪介绍,2009年,村委和村小组的两级总收入为2.7亿元,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为3.6亿元,所以完全有能力分摊这1500万元。

    而据报道,石排镇的财政状况并不理想。当地一名村干部透露,如果镇里真这么有钱,完全没必要让村里出钱。况且,有些村的经济形势也并不好。据庙边王村一名工作人员称,办法规定村里要按5:5的比例和镇里分摊经费,而实际上,该村今年上半年财政紧张,一度出现过没钱发工资的情况。

    按照官方的说法,此举是在探索一种新的户籍人口福利分红模式,即将村组利润转化为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事业的均等化。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翟崇碧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如果不强制村委会把钱拿出来搞免费教育,村里的收入就很可能被村民分掉吃掉。用文件强制村委会分摊开支,就是不想让村委会简单分红,把村民“养懒养笨”。村民素质普遍不高,如果不由镇政府加以引导,他们有了钱就会享乐、赌博、不务正业。

    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认为,石排镇政府强制要求村委出资的做法不妥,明显属于越权行为。“如果是镇里要求村里投入9年义务教育,那没问题,这是国家义务。可是义务教育以外的,政府就无权要求村里投入了。”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里的财政支出由村民集体决定,村组织不是镇政府的组成部门,镇政府无权强制支配村里的收入。

    对于这一质疑,翟崇碧不以为然。“不是我石排第一个这么做,全国各地这种文件很多。我觉得,这么做也不违法。”

    “家长给孩子把把关,你觉得家长错了吗?”翟崇碧曾这样打比方。

    “叫好不叫座”遇尴尬

    8月25日晚,石排镇举办了免费教育文艺晚会。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任槐在现场表示,石排推行免费教育,体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怀,减轻很多家长的教育负担,有利于鼓励少年儿童努力读书,为国家建设培育人才,很有意义。

    翟崇碧也认为“石排模式”完全可以被复制推广。但自2008年石排免费教育政策出台至今,东莞市辖的另外31个乡镇无一响应。在东莞,石排镇成了孤单的前行者。

    石排镇为何会遭遇如此的尴尬?惠民政策缘何无人效仿?有媒体评论称,从陕西神木到陕西吴起,再到东莞石排,虽然医疗与教育的免费正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但从当下看来,要想指望有更多的城市或乡镇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恐怕还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

    然而截至今年9月,我国有多个地区依然开始实施或即将实施年限不一的免费教育。陕西省吴起县和神木县早在两三年前就推行了小学到高中的12年免费教育;2009年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今年秋季学期起,江西省德兴市也开始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和石排镇不一样,上述地区都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县级行政区域,本地人口少,移民更少,范围小,免费教育推行起来相对简单,带来的实惠也十分有限。要把免费教育推广到更大的范围,真正实现既叫好又叫座,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石排免费教育难博全堂彩
最差政策房评选的秋后账
撼不动的偷税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