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健康时报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一次挂号管三天”暖心更便民(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 健康时报 》( 2024年05月10日   第 01 版)

  近日,江苏省施行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测算,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量每年约有3亿人次,因为检查、检验报告当日未出的原因,每年约有8%~10%的患者需要在首诊后再次复诊。“一次挂号管三天”将通过优化门诊就医流程,进一步方便百姓就医。

  医院的“看病难”,首先难在挂号上。就医过程中,不少患者都会遇到挂号、候诊、检查都要排队的“痛点”。很多疾病需要前往医院复诊多次,有时拍片子、做检查得排半天队,如果赶不上当天出结果就得再挂第二天的号重新就诊——这样的流程设计,显然不合情理。

  患者挂了号,就视同患者与医院签订了医疗服务合同,应当获得一次完整的医疗服务,包括问诊、检查、诊断、治疗等环节。江苏的做法深得人心,目前,该省352家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完成了“一次挂号管三天”信息系统的改造升级,患者二次就诊不再重复挂号,可谓“手里有号,心中不慌”。

  “一号管三天”并非孤例。2017年出台的《重庆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对门诊注射输液、换药、理疗、针灸、推拿、血透、放射治疗等患者,1个疗程只收取1次诊察费。近年来,山东济宁、淄博、青岛等地在全市或部分公立医院也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免挂号费政策。淄博市卫健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这项举措一年可为患者减免挂号费约240万元。“一次挂号管三天”看起来是个小小改进,但本质上是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减轻患者看病负担的切实举措。

  当然,也有人对“一次挂号管三天”发出不同声音。比如,无时间限制会对医生的出诊排班带来困扰;又比如,医生每次坐诊也是付出劳动的过程,超出时限的复诊,重新挂号缴费是尊重和保障医生劳动价值的体现。眼下来看,这个做法也只是在普通门诊,只要配套的制度完善到位,可以在不增加医生负担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暖心又便民。

  国家卫健委2022年6月发布的《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强调,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挂号有效时间,建立患者因检验、检查结果回报就诊的保障机制,合理安排患者复诊次序。惠民举措有据可依,落地探索“口惠实至”。希望“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医疗机构越来越多,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患者就医感受,让小小的便民举措,带来大大的获得感。详见本期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