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康城社区组织了一场“万人拔河比赛”活动。社区里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共同呐喊,其乐融融,让人不禁感慨,邻里关系又重新“热络”起来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新型社区人与人的关系由传统的亲人关系和熟人关系向业缘关系、法理关系转变;城市迁徙不断加强、住区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大,导致难以形成稳定邻里关系;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将更多时间花在学习提升和加班上,建立和维护邻里关系的成本上升。近邻原本承载的“互帮互助”功能被家政公司、外卖平台等各类上门服务的第三产业所取代,邻里之间缺少相互交流的需要和欲望;人们日益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主动透露也不主动打探邻居的信息;因交流日益减少,防御心理逐渐加重,也妨碍了邻里之间沟通往来。
在遥远的年代,城市主要由低矮的平房、狭窄的巷弄构成。那时,邻居的门都是敞开的,人们东家串串、西家坐坐,一家有事邻居都来帮忙,为当年逼仄的生活拓展了精神空间。如今,“邻居”这个带有温度的词汇变成了住在隔壁的陌生人。人心铸成的一道道心门,使近在咫尺的心灵远隔天涯,隔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出了所谓的安全感,也隔出了冰冷的社区人情氛围。
然而,“远亲不如近邻”,住在对门的邻居,其实是在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最快给予帮助的人。尤其是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家族功能逐渐弱化的今天,邻里关系、居民幸福感已成为社区发展的价值尺度之一。“行下春风望夏雨”,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的社区精神和价值观念应该始终是现代社区治理的追求。
因此,让邻里关系重新“热络”起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区的人际互动中,我们需要建立以居民合作为基础的价值共同体,通过开辟小区共同休闲区域等方式,来建立社区联系、重组社区关系,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近年来,一些社区已开始创建社区居民互动机制。通过开通社区居民微信群、定期召开业主大会、组织集体活动等方式,增加社区居民间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由居民共同管理社区事务,使社区充满亲情、友情和温情。
街头巷尾的吆喝声夹杂着亲切的乡音,色香俱佳的家常菜暗藏着熟悉的口味,在人来人往的情谊流转里,孤独的感受将被渐渐消解。在重新“热络”的邻里关系中,你我对生活的理解也将悄悄变得明媚而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