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买买买”上瘾,是病!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 管 健 《 健康时报 》( 2019年06月25日   第 02 版)

  “年中大促”“错过一天,再等一年”……这段时间,我们被洗脑广告词狂轰滥炸。消费狂欢收割着存款和信用卡,不少人更是上了“买买买”的瘾。

  一个世纪之前,德国精神病学家、现代精神疾病的创始人埃米尔·克雷佩林把过度购物视为一种疾病,并给其命名为购物狂(Oniomania),即具有消费易感性,特征就是停不下来“买买买”。上世纪90年代,消费成瘾正式成为精神健康领域的研究内容。虽然这一现象未被确认为独立性精神障碍,但是其临床表现却如酗酒甚至吸毒一般难以自控。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号称史上最牛购物狂,被指买垮王朝,人送称号“赤字夫人”;法国文坛大师巴尔扎克拿着比财政大臣都高薪的稿费,但经常入不敷出,只因他挥金如土,意大利金制鼻烟盒、蓝色镂花扣子、漆有贵族纹章的马车充斥了他的生活,其一边享受着贵族的幸福生活,一边债台高筑。

  消费成瘾者往往存在明显的决策缺陷,表现出冲动性、风险寻求、奖赏失调等特征。而消费过程中的冲动性则表现为盲目的急促行为和缺乏计划性;消费决策具有短视和冒险性,甚至不惜以卡套卡,最终成为“卡奴”;占有之后瞬间变得乐趣全无,需要不断填补或追寻新的采购目标。由此,非理性在购物决策中被无限放大。

  消费成瘾的原因与生理快感、人格倾向和社会比较等有关。购物可以刺激人类大脑的奖赏中枢,对于琳琅满目商品的占有和对收获后的期待都可以使多巴胺浓度上升,传递给大脑一种美妙的冲动。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快乐转瞬即逝,想要维持,只能不停陷入“剁手”的漩涡中。

  社会比较也带来了炫耀性消费。人总是需要不断地通过社会比较来获得自尊,体现自我价值。他人积极评价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和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从远古到现代,亘古未变。购物有助于人们在社会比较中感受到自尊,拥有物质后满足炫耀,面对自我时克服自我怀疑。现在还有不少人用购物实现自我救赎。面对内心的孤独,社会的焦虑,难以言说的茫然和迷惘,当自我有无法释放的不安全感时,当个体对自我不甚满意的时候,都需要寻找一种补偿策略,便通过“买买买”来消磨时间、带来快感、缓解孤独、释放焦虑。

  对于不理智的消费成瘾需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可以通过有效的认知训练科学地觉察自己的购物体验,认清其暂时性和短暂性。运用目标管理训练,列购物清单照单购物,购物过程中严格购买那些当下真正有所需要的物品。

  我们不妨开启体验性消费,享受持久性的愉悦。在消费领域,可以分类为实物性消费和体验性消费。前者就是“买买买”,采购的是实物性物品;后者则可以帮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外出旅行、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欣赏京剧或芭蕾舞。实验证明,体验性消费可以让快乐更长久、更具回忆感,激起潜在的意义感,成为积极自传体记忆的一部分。由此,不妨将可支配的收入从大量的实物性消费转向更多的体验性消费,这样不仅能带来整个生命的升华,还可以带来持久性的愉悦感和价值感。

  据《人民论坛》2019年5月中期

“买买买”上瘾,是病!
图片报道
声音
胆囊取出7750颗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