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器官保鲜的最后一公里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徐婷婷 胡丹萍 《 健康时报 》( 2015年10月15日   第 23 版)

  陈静瑜团队在进行肺移植手术。

  新闻背景:国庆长假期间,一场从广西到无锡的器官转运引起广泛关注。“团队3天来的心血,最终因为航空公司的一句话‘按流程走’,眼看宝贵的心肺源浪费,我电话再三恳求,得到的冷漠的答复使我无奈。”10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在微博上发布一条“肺腑之言”。一条“#肺源转运机场受阻#,你觉得该怎么办?”的微博投票已有六万余人参与。其中97.2%认为应特事特办,开通应急绿色通道。

       

  相关阅读

  1、器官捐赠可在线登记  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弃用死囚器官后,移植所需人体器官均从捐赠而来。通过由国家卫计委等发起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www.savelife.org.cn),每位中国公民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线登记自愿捐献器官,并有权随时修改或取消捐献登记。

  2、儿童移植父母提供器官成功率更高  和被动等待器官移植比起来,移植领域的专家在儿童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突破——在父母亲身上“就地取材”。异体移植中,和肺移植比起来,肝脏、肾脏的移植数量更大。上海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夏强教授创立了国内最大的儿童肝脏移植中心,2011年起连续3年手术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很大一部分肝脏来自患儿父母肝脏的捐赠。肝脏代偿性高,技术高超并不影响供者身体,是较佳解决方案。

  健康时报记者尹薇整理  

  “肺”在路上争分夺秒

  据了解,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获取广西18岁病人脑死亡后爱心捐献的肺源信息,原计划搭乘8点20分南航飞机从广州返回无锡,可恰逢节假日返程高峰拥堵,走应急车道,8点05分才赶到机场。白云机场南航柜台值班经理以“客务没通知、时间已到”为由拒绝登机。最后,只能临时改签9时50分深圳航空航班。所幸最终有惊无险,患者成功完成肺移植,脱离了呼吸机自由呼吸。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公民捐献作为唯一器官来源,医院肺移植团队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一旦有合适的心脑死亡者捐献,将立刻奔赴全国各地获取肺源。

  陈静瑜介绍,上半年本有1600个脑死亡病人做了器官捐献,其中300个肺源可用,但是因各种原因只用了60个,转运困难是主因。按国外肺移植供体标准,脑死亡患者48小时内应完成器官捐献,因为脑死亡病人捐献的肺源一般需要应用呼吸机,一旦患者气管插管时间过长肺源有感染风险,则不能再利用。

  尽管移植技术日臻成熟,但异地转运肺源的交通运输联动机制欠缺一直让陈静瑜觉得遗憾。为避免延误,他们只能临时规划路线,并利用微博、微信向各方求助,要是遇上春运、节假日,异地转运的风险更高。

  北大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涛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当前我国脑死亡病人往往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后才会同意捐献,而这期间器官其实已经随着患者机体的衰竭而处于不断慢性损伤、持续功能下降的状态。因此,“争分夺秒”一方面是尽量缩短从脑死亡发生到决定捐献的间隔,另一方面则是不要把本来就稀缺的器官源浪费在路上。”

  “虽然每次都有惊无险,但是不能保证下一次还能顺利。”陈静瑜表示,每一次生死时速后,我们医务人员不仅体力、精力和心态上备受煎熬,也无形中背负起巨大的医患纠纷压力。

  6个可用器官仅移植2.5例

  事实上,器官捐献的“生死时速”不仅限于肺移植,因转运问题许多器官被浪费。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每年约3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其中仅有1万人能够获得合适的器官,并接受移植手术。另外因为信息不对称,目前移植供受体分配系统没有完全运行,有时可用的器官没有进入分配系统,最后因为来不及转运到医院而被迫放弃。

  “正常情况下,一个供者可以捐献1颗心、2个肺、1个肝、2个肾、2个眼角膜,共8个器官可以利用。”陈静瑜表示,因为器官保存时间短,难以达到快速转运。目前除眼角膜外我国仅用了2.5个器官,许多心、肺器官均浪费了。

  “器官移植中非常重要的是控制器官的冷缺血时间,心脏的冷缺血时间最短,应在6小时之内完成摘除到移植全过程。如果大于12个小时,心脏内部的细胞结构就会被破坏,术后恢复效果也会不理想。”器官移植手术经验丰富的北京宣武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欧彤文介绍,肾脏的“保鲜”时间比较长,肾脏的缺血耐受性强而且恢复能力也强,他做过的手术中缺血时间最长的肾脏长达二十多个小时。

  徐涛也表示,相较于眼角膜可较长时间保存外,心脏、肺等需供血器官则很难维护,肺至多能保存五到九个小时。

  “最后一公里”谁来管?

  “南航为未能成功协助陈静瑜院长团队深表歉意。我们将借此进一步加强内部协同,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10月6日晚,南航以极大的诚意向事件当事人陈静瑜发来长达1500字的“器官移植运输绿色通道保障方案”。

  陈静瑜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目前南方航空与我们团队建了一个微信群,南航已经答应如果有飞机转运的器官,一定会全力保障我们的转运。而且设有明确的责任人,给了24小时联系电话,拿出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在国家没有出台政策之前双方会沟通好。”

  据了解,2007年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与深圳市红十字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深圳市眼科医院共同签署了国内民航首个无偿运输人体捐献器官的公益协议《关于深航运送国际标准化人体捐献角膜和器官的协议》。深航将在不违反民航有关法规、确保航空安全等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航班、人力,将中华医学会批准运送的供体器官无偿运抵目的地。由机组人员负责全程携带;特殊情况下还可为陪同运输的医务人员提供免费客舱服务。

  然而,器官异地转运真正需要的并非一次次的“特事特办”的个案处理,而是亟待一整套的专门标准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美国航空公司对于器官运输就有一套专门标准,对整个运输流程、标签使用、人员安排等都作出要求,还包括发生意外时的各种处置措施,执行人员只需要按照标准操作即可,提高了航空器官运输的执行效率。

  “国外的器官转运体系非常成熟,但是也极其昂贵,在我国的可行性不强,但借助民航开通的器官转运绿色通道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欧彤文说。

  徐涛也表示,应从国家层面开通飞机转运的绿色通道确保器官顺利移植,例如做快速安检,快速上飞机,尽量不要让器官因为路面交通拥堵、飞机延误等交通问题而浪费掉。

  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陈静瑜就已带去了一个器官移植异地转运提案,呼吁我国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部门为器官移植的快速转运搭建一个绿色通道,民航总局也于今年7月书面表态要加快与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进行协商,研究建立快速登机通道等。

  据悉,国家卫计委已正式启动调研,准备起草相关建议书呈国家民航总局。陈静瑜向记者透露,将由无锡市人民医院牵头起草建立民航器官快速转运绿色通道的具体方案,很快会和交通部民航总局取得联系,争取能尽快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

器官保鲜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