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激励不对路,谁会来当儿科医生(健康中国)

李爱勤 《 健康时报 》( 2015年08月10日   第 01 版)

  7月28日,湖南省卫计委医学考试中心转发国家卫计委通知,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从业人员实施加分,一时激起千重浪。中国缺少20多万儿科医生,这是一个痛了很久的旧伤。而这一通知让伤口更彻底地暴晒在国人眼前。

  实不相瞒,急救和儿童这两个专业都和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病患直接相关。从事这两个专业的医生,理应比其他学科需要更高的专业素养,却因为人员不足要走“降分录取”的路子。究竟为何?我们就其困局来看看这中间的诸多缘由。

  不只医生护士,哪怕在儿科待过的家长们也会有一些“别样”的体会。从门诊就医看,儿科人头拥挤,环境嘈杂,医生与小患者沟通困难。从医院管理看,儿科运行成本明显高于综合医院成人科室,工作量大、风险高却得不到相应回报。从专业自身看,儿科患者起病急、来势汹、发展快、变化多、死亡率高、风险大、纠纷多。在综合医院,儿科成了大多数临床医生专业方向的最后选择,甚至是万般无奈的选择。

  设想我国国民人均寿命72岁,0到18岁为儿科服务范畴,儿科承载了四分之一国民的医疗服务!但是,如此庞大的服务需求却在我国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找不到位置。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作了调整,删除了儿科学的本科专业,随后国内医学院校陆续撤销了儿科学专业。取消儿科学专业,直接导致今天我国20多万儿科医生短缺,还间接引发了医学生对儿科专业的歧视。

  恢复儿科专业或许指日可待。可是,若要在任的儿科医生安于工作,让将来的儿科医生有所憧憬,还需要一系列可行的激励措施。

  降低院前急救和儿科医生的从业门槛,并不能解决目前两个专业面临的困境,也不见得能调动医生们的积极性。院前急救可以作为医生们正式确定岗位前的必须课,解决儿科的问题似乎更加紧迫。

  首先,要从“量”上解决儿科医生的来源问题,医学院校开设儿科方向的专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次,要充分考虑儿科的特点,适当增加儿科医护人员的编制,缓解儿科医生的劳动强度。第三,要在经费投入上向儿科倾斜,儿科的经济回报低,不能指望儿科医生去向患儿家长要回报,国家或医院要加大对儿科的投入,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待遇,设置儿科补贴。

  降低门槛不能拯救院前急救和儿科,应用激励吸引更多的人才,让正确的激励助推这两个专业的发展。这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重视与慎重两者并重。作者系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

北京首开时尚跑,女人跑跑更健康
激励不对路,谁会来当儿科医生(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