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豪奢,巨贾云集。行事低调的王长田,因其控股的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即将火爆上市,而进入人们的视线。
年届不惑,王长田仍是业内知名的“工作狂”。他秉持“要做就做最好”的意识,其口头禅之一,“世人只知第一,不知第二”。
创业十余载 人生三转身
自1999年初算起,王长田创业已逾十载。
创业的艰难外人无法体会。王长田所处的,是一个“剩者之王”的领域,对民营企业而言政策限制极多的领域。12年大浪淘沙,先行同行者尽墨。王长田孤独地笑到最后,缔造了中国最大、最能赚钱的民营传媒娱乐机构。
“中国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和我们一样和娱乐界贴得如此之近。”王长田说,任何一个明星的联络方式,他只要十分钟就可以找出来。
王长田出生于大连农村,小时候家里穷,吃饭都有问题。
童年记忆零零星星,很少有快乐。王长田记得偶有比较高兴的时候,是看电影。他狂热地喜欢电影,经常为此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去看。
父亲给王长田取了一个“大国强”的小名,其中是否有所寄愿,直到父亲去世,王长田也未曾问过。他从小体弱多病,聪慧也很早便显露出来。村里一位大叔说:“大国强啊,你将来一定有出息!”
王长田不负众望,1984年,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
王长田觉得责任重大,大学期间拼命看书。每个学期结束时,枕边有整摞的报纸和经济类书籍。
1988年,王长田大学本科毕业,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1990年,他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转型,进入《中华工商时报》,做跑市场与商业口的记者。1991年,转到中国工商报。
王长田有一颗不安份的心。1992、1993年的时候,他曾经跟着下海经商潮到哈尔滨去做生意,做进口涂料。结果不赔不赚地回到北京,重新做记者。
上世纪90年代,赶上全国电视新闻领域的制片人制度改革,大量人才从各方拥入电视台。王长田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转型,1995年加盟北京电视台,成为《北京特快》的总策划。当时栏目主编李德来,如今是光线传媒的重要高管。
《北京特快》采取报人和电视结合的机制做一个新的节目,从形式到内容有所创新。节目1995年7月1号开播,当月就进入了黄金时段。
如按照这种人生轨迹发展下去,王长田如今可能已是北京电视台的一个频道负责人。但1998年,王长田因故被停职两个月。
进入电视台时,王长田已经30岁。他说,30到40岁之间是人的躁动期,这个年龄段的人背负着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的三重压力,如果30岁还没有起步的势头,40岁还没有成就,基本上也就没希望了。
停职后,王长田曾希望去凤凰卫视,无回音。于是选择创业,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转型。1998年底,离开北京电视台的王长田,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电视策划与制作机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
创业正逢佳期。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第82号文件,这被电视业界解读为“制播分离”的信号。短短两年内,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像光线这样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单是2000年的“北京国际电视周”,参展的民营公司数量便达317家。其中,光线传媒、派格太合、欢乐、唐龙四家公司,被当时业界戏称为“民营四公子”。
但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第一年光线虽然推出了高收视率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名为《娱乐现场》)和《世界娱乐报道》,却面临倒闭和被收编的危险。
电视行业投入很大,王长田投入的10万元很快花光了,员工已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最初与他一起卖策划案、做小专题片的合伙人陆续退出。王长田回忆,到1999年3月,5个合伙人走了4个。王长田一度做得心灰意冷。
他意识到,在传媒平台没有市场化的前提下,所谓“内容为王”是不成立的,内容必须与传播平台相结合。幸好,有从央视加盟过来的李德来、张锦力两位搭档的鼎力相助,光线挺了过来。他们3人组成的核心团队,一直延续至今。
1999年5月,《中国娱乐报道》样片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发布,7月正式在湖南台生活频道等20多家电视台播放,引娱乐风气之先的内容很快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收视率超过了《快乐大本营》。
一炮打响之后,王长田用多年积累的人脉,8月即覆盖了50多家电视台。
光线没有走卫星频道,而是和各地方电视台合作。2000年元月起,20分钟的《中国娱乐报道》在全国80多家电视台实现每天播出,被称为娱乐界“新闻联播”。
2000年4月24日,光线传媒的前身——北京光线广告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
不过,竞争伙伴一直在不停地关门,“民营四公子”最后也只剩下了光线一家。
“一个有问题的市场,多数公司是做不好的。2005年电视台有线无线合并,垄断加剧,这个行业就出了问题。”王长田说。但他挺了过来。
光线传媒已经形成了一个抗风险能力很强的市场网络,一个较成熟的经营模式。光线传媒以及核心团队,已逐渐培养出了核心竞争力。
如今,光线传媒的注册资本已达到8220万元,员工队伍已达到400人。
作为最成功与最富有的“记者”,他创立的光线传媒,7月26日网上公开发行申购,不日将在创业板挂牌交易。公司共发行2740万股,发行价格52.5元/股,对应市盈率为61.05倍。
至此,王长田的身家,超过30亿元。
经营模式成熟 长期自生发展
光线“印钞机”首先是娱乐电视节目的制作、发行与广告分成。
2010年,光线传媒的节目直接销售收入(面向电视台)仅有2932.47万元,但电视节目广告收入却高达23375.48万元,占栏目制作与广告业务收入的85.5%,占总营业收入的49%。光线传媒2008~2010年的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和冠名广告总收入增长44.02%,年均复合增长20%。
按2010年数据,光线传媒拥有10档日播栏目,和1档周播栏目,共计5.5小时,它一年制作286小时的栏目,公司娱乐节目平均每秒钟给公司带来约265.5元收入,或者说136.5元利润。其栏目制作与广告业务的毛利率高达51.42%。
这个吸金奇迹,关键在于一张网——地面频道联供网。
这张网王长田织了12年,覆盖全国所有地区的地面频道,包括307个电视频道,每天可播放1244频次。
光线将制作的娱乐节目,免费向各地区电视台提供,以换取其广告时间。据国家条文,30分钟节目规定20%的广告,在这6分钟的时间里,光线拿一至两分钟的广告,电视台拿四至五分钟。在这种模式下,光线拿到了各地电视台40%的广告时间,并进行独立运营,最后将全国各地电视台的广告时间联合起来打包销售。
在地面频道联供网中,光线传媒有三重身份: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
地面频道联供网为光线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这是光线金身不败的秘密。光线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好的业务架构:娱乐+传媒、内容+渠道。
光线传媒其主营现已包括三个方面:电视节目制作与广告业务、演艺活动、影视剧,三者营收在公司的占比,分别为57%、11%、与32%,三者所得利润占比,分别为74%、15%与11%。
演艺活动通过活动制作费、销售冠名权、植入式广告实现收入。
2001年初,王长田决定做颁奖典礼。2007年底,公司收购嘉华丽音让此业务上了一个台阶。
2008~2010年,光线传媒分别举办了《国剧盛典》、《蒙牛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这样的大型颁奖晚会,《康师傅冰力先锋乐队选拔赛》、《卡丹路亚运天使选拔大赛》这样的选秀活动,以及《北京银行年会》这样的企业年会。2010年,公司演艺活动的收入为5185.77万元。光线无愧于“中国第一活动公司”。
2005年,光线传媒电视节目制作业务陷入低谷,其第三大业务影视剧制作起步。2006年,光线改编电影《英格力士》毫无反响。
“它太文艺了。”王长田说,光线应该制作的,是商业片。
2006年以来,光线斥资亿元,投拍了20多部电视剧,不过多为情景剧、二轮剧的发行,附加值相对较低,2010年整体毛利率仅有13.03%,远低于同期中视传媒、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的18.12%、42.92%与56.82%。不过王长田说,2011年这一块的毛利率会高于20%。
王长田说,公司电影业务已跻身全国前三。2010年电影已有2亿票房,全年预计会有8亿。
学新闻集团 盯上默多克
光线传媒是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后,广电总局和证监会批准上市的制播分离第一股。
光线传媒在国内娱乐媒体行业稳居霸主地位,下一步学习的对象是新闻集团。有人说,王长田要做中国的默多克。
因为企业有举足轻重的行业领导地位,领导者又有雄心与谋略,市场对光线传媒的上市热烈追捧。按照光线传媒2009年制定的融资计划,其IPO募资额度只有3.8亿元,但公司此次实际募资额度达到14.385亿元。在当下较为低迷的市场,光线传媒是一个异数。
光线传媒当然还远不能与新闻集团相比。2010年,光线传媒主营收入4.796亿元,净利润1.128元。新闻集团年收入是500亿美金,相当于3500亿人民币,是光线的好几百倍。
光线想成为新闻集团,这是其努力的一个方向。新闻集团的业务结构非常好,介于全媒体+全娱乐的结构,且在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报业公司、电视公司,以及最大的电影公司与电视剧之一。它的内容与渠道之间相互支撑,现金流互补,公司成长是可预期的。
王长田说:“大的电影公司都依附在媒体公司之下,独立的电影公司基本上都死掉了,最近的例子是米高梅。”
在新闻集团,电影《阿凡达》上映期间,新闻集团几乎动用了全部力量来推销,而电影这些素材花絮也是传媒非常喜欢的娱乐内容。更重要的是,电影业务的现金流波动大,传媒业务现金流比较平稳,企业现金流刚好能形成互补。
王长田的理想,是希望能推动娱乐、影响娱乐界。做过记者的人,将社会责任会看得比较重。他要影响中国的娱乐业、影响社会的渴望,超过了对金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