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微博深喉”姜朋勇

因郭美美事件一举成名,姜朋勇背后有一个怎样的爆料江湖?

本刊见习记者 肖婧 实习生 潘佼佼 《 京华周刊 》(

    自称“铁血反腐”的姜朋勇,在郭美美事件中表现活跃,频频爆料、质询痛骂,甚至签下生死状“誓死挖到幕后真相”。但在“郭美美事件”落幕时,他的“英勇行为”又屡受指责、被指为“哗众取宠”。

    惹来是非一身,姜朋勇成名了。

    “名”起郭美美

    爱名车、爱炫富、爱别墅、爱社交、爱拍照、爱微薄、爱分享……6月21日之前,漂亮女孩郭美美(郭美玲),一直默默“享受”着几千粉丝的关注目光。这位加“V”认证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没想到,几天之后,她的“粉丝”迅速增长、飞快变身“扒粪者”。

    以“炫富女孩”、“红十字会”为关键词,一场舆论风波飞速形成,所有参与撰写转发微博的网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数次点击的鼠标,会在若干天之后将中国红十字会逼向“墙角”。

    乐于在天涯、百度贴吧、人人网甚至淘宝论坛上发言的姜朋勇,在新浪微博上也有自己的账号,他开始也没想到自己成为“郭美美事件”的主推手。他说:“可能我是加V的认证用户吧,所以很多人选择相信我,转发我的帖子。”

    他自曝人大、传媒双学士,曾在北京电视台2套某娱乐节目做主持人,目前退出娱乐圈正在做生意。记者问及具体细节,他不愿做进一步披露。

    谁也不知道,这位“大忙人”为何会忽然关注郭美美。唯一的线索是,后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因工作原因他于去年11月份曾见过郭美美本人。

    在6月21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姜朋勇与众人一起连续追踪曝光郭美美,不过让他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的,是他在6月26日下午释放的重磅信息——一张电子机票截图。微博上顿时疯狂转发、争相告知“6月27日凌晨郭美美将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首都机场”。

    郭美美炫富车辆的保险单据、郭美美的户籍状态等信息不停流出,姜朋勇的微博粉丝数量也迅速增加,在此期间姜朋勇频频更换微博账号。他曾用过的账号包括“巨蟹姜朋勇”、“1姜朋勇”、“姜朋勇”、“思尘姜朋勇”、“姜小朋勇”、“2姜朋勇”,还有最近的“以前姜朋勇”。由于姜朋勇经常在各个账号之间相互转发,因而每一个账号都有众多粉丝。

    铁血反腐QQ群也随之建立,姜朋勇成为了“铁血反腐”的先锋,化身为“郭美美事件”中寻求真相的斗士。但他的行事风格,显然并不为所有网络爆料者所欣赏。

    “他很激动,甚至有点胡搅蛮缠。我从不传播没有确切信息源的消息,我也呼吁所有的网友在传播信息时都能略加思考。”同样活跃在网络上的爆料人徐春柳说。

    《南方都市报》记者王星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质疑,他说姜朋勇“根本不在乎真假,别人已经提供证据证明它是假的,他依然不为所动,并且微博有大量转发、评论,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

    当《京华周刊》记者转述王星的质疑时,姜朋勇立刻打断,并提高了声调:“我有证据,他们不敢。不然怎么没人告我呢?”他还说:“我对信息来源不负责。我提供线索,给有能力查证的人来查。”

    扑朔迷离的“出逃”

    姜朋勇“成名”后,向记者倾诉自己的“麻烦”:“6月23日凌晨2点34分,我收到用网络电话打来的恐吓,他报出了我父母家的住址,我现在的居住地以及以往的所有资料,然后他说他会让我混不下去,找工作找不着,开店就给砸店。”

    虽然在媒体与微博上控诉“恐吓者”,但他没有报警,理由是“打官司成本太高,折腾不起,不知道他们设了什么圈套”。

    6月25日晚,姜朋勇的微博上“闪”出这样的消息:“机场估计是不行了……而且签证一时半会弄不下来。美国使馆周边也被他们布人了,只能偷渡了,蛇头报价15W美金怎么办?”

    同时放出的消息还有开户名为“姜朋勇”的6个银行账户和支付宝账户,甚至附着一张工商银行汇款单图片——抹掉了汇款人和账号,收款人为“姜朋勇”,金额为1万元人民币。

    第二天,姜朋勇主动在微博上删除了他的实名认证。

    相关微博后来全部被删除,但很多网友已经截图为证,姜朋勇回应《京华周刊》记者说,这是别人冒名而为的,“诈捐不是我,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

    看到“劝捐”微博之后,一直关注姜朋勇的网络爆料者周筱赟发微博质疑姜的爆料来源:“我发现,他爆料中正确的部分,都是他从天涯论坛的那个‘高楼’里抄袭来的,而错误的都是他自己编的。”

    同为爆料人的徐春柳对恐吓一说也是半信半疑:“因为‘郭美美事件’受到人身威胁,要寻求外国使馆的庇护,这种言论就非常不靠谱。我们几个致力于挖掘‘郭美美事件’真相的网友,全程都没有受到任何压力或者干扰。”

    红十字风波渐渐淡去,姜朋勇似乎并没有受到他之前形容的“严重人身迫害”,只是以“反腐压力大”为由离开北京到武汉开了一家奢侈品店,并在微博上卖“叔叔的和田玉”、登载招商信息。

    姜朋勇的解释是,反腐只是副业,他也要吃饭。

    “浑水”之中的爆料者

    姜朋勇只是庞大的微博爆料群体中的一员。

    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微博日益成为了爆料的重要方式,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

    周筱赟对微博爆料的“诱惑性”深有感触,他的微博在早期以评论为主,在爆料中石化天价酒被关注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通过自己的力量能揭露真相、曝光黑幕,感觉很有成就感”。

    微博爆料者的身份也日趋多元化,周筱赟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出于个人兴趣爆料。

    今年爆料故宫建福宫私人会所的网友“不要脸爱面子”,由于能够拿出大量的内部资料,而被人们怀疑是建福宫的工作人员或者潜在营销对象。

    更有许多人通过微博方式“上访喊冤”,主动提供自己的信息。一些弱势群体,在获得了媒体关注之后,亦转身帮其他弱势群体“爆料”,如宜黄强拆事件中的钟如九等。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增至1.95亿,微博成为海量信息的传播平台,但在《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早已指出的隐忧也开始显现——微博成为流言滋生、扩散的重灾区。

    “微博上传播的东西,十之八九不可信,可以当做八卦看看,但是普通个体很难搞明白是真是假。”新媒体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师魏武挥说,在他眼中,微博就是一个“小菜场、茶馆、澡堂子”,“可以传播大量的消息,但是难以形成理性的探讨”。

    由于海量信息真假难辨,于是出现了很多周筱赟眼中的“浑水摸鱼”者,“这些人不为自己的言论真实性负责,众声嘈杂、良莠不齐,这些搅浑水的如果排除水军、五毛,大多是想多搞点粉丝”。

    魏武挥认为微博爆料人没有核实真实性的义务,“记者讲专业主义,探求事实真相,他们有天然的义务和伦理核实真相。但是爆料人没有责任和义务,他们更像是举报者,拥有举报的权利。”

    尽管对爆料者群体中的一些“浑水摸鱼者”颇有微词,周筱赟认为微博中的杂乱声音“总比只有一个声音好”,他指出:“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老百姓就很容易相信阴谋论。”

    对于那些微博转发爆料“一夜成名者”,魏武挥认为:“民众对爆料者的追捧,可能并非出于对爆料者本人的认可,只是为了表示情绪上的支持。”

“微博深喉”姜朋勇
“卖头条总编”的黑与红
喜禾的“特殊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