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伤人的跨越式发展,可乎?

中国曾经因为“慢”而饱受落后挨打之苦,对任何领域的“快”都有一种近乎崇拜的迷恋。

李泓冰 《 京华周刊 》(

    中国高铁在这个夏天仿佛要锲而不舍地占领所有中国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眼球,哪怕是以一种最悲剧的姿态。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给中国人带来的惊痛与悲哀,可能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化解,而对中国铁路特别是中国高铁的信任,也同样如此。

    我不知道,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断然表示,“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然有信心”。当然,王先生可以用一种令人迷惑的口气说,“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了”。问题在于,光是王先生一个人相信,有意义吗?

    中国高铁以超过三峡工程的超高投入带来的爆发式增长,不久前还令世界惊羡。在30年中一直创造发展速度奇迹的中国,这一次带来的是关于高铁建设速度的奇迹。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曾不能容忍任何人对高铁说“不”,他要的就是“跨越式发展”。在被拘前,此人曾豪迈地宣布,要创造一个“八小时计划”——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以外,北京到各省会城市都将控制在“8小时”车程以内。

    说实在的,除了个别讨嫌的专家外,大家都很兴奋。就像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发生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也曾经令全国人民很兴奋。

    公允地说,“跨越式发展”,不是刘志军的发明专利。

    中国,曾经因为“慢”而饱受落后挨打之苦,对任何领域的“快”都有一种近乎崇拜的迷恋。解放后,20年“超英赶美”,领袖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终结四人帮后,要在20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更是极大地释放了蛰伏已久的发展冲动,大干快上,时不我待,放飞“GDP”,似乎每一个中国人的手中都不由自主地捻着“快”字诀。

    中国确实“快”起来了,短短30多年,中国跨越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国国民来说,他们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物质进步,从煤油灯到私家游艇、从吃糠咽菜到鱼翅海鲜,其“跨越式进步”超过他们任何一代的祖先,甚至是这个地球上任何国家的任何一代人。

    然而,这次悲惨的动车追尾事故,200多人的死伤,电视屏幕上类似2012的可怖场景,把一个血淋淋的巨大问号推给了中国:跨越千山万壑的时候,能安全地带上所有13亿国民吗?那种把人带到沟里的“跨越式发展”,可乎?是否有一些过程,有一些细节,有一些有碍速度的讨论、审视和反思,是无法省略的?国民是否能用幸福的名义,郑重要求“慢”的权利……

    一切都太快了。快得来不及倾听不同意见,来不及精益求精,来不及试一试缓一缓,反正中国有实力、有钱了,有能力想多快就多快了。

    比如别国还在唧唧歪歪争议不休的高铁,在中国却像是一部快进快放的高速动作片,在全体国民还没整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哗”一下就决策了,瞬间就在全国铺轨了。主要决策人春风得意之际,可能还在准备出席年度盛典——京沪高铁通车典礼,却突然成了阶下囚;人们还沉浸在京沪高铁的喜悦中,该高铁却事故频发……

    甚至,在高铁事故之后的处理上,都还在忙不迭地“跨越”——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远远没到生命救援的黄金72小时时限,就宣布“已无生命迹像”而忙不迭地推倒、破拆、掩埋被撞车厢,不管是以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哪怕是为了尽快恢复通车,也无法解释这样的“快”——万一里面还有幸存的生命呢?事实上两岁半的小伊伊就是在被宣布“没有生命迹象”之后获救的“一个奇迹”。这是多么可怕的“快速处理”啊!何况它还可能伤及对遗体、遗物的保护和尊重呢!

    有人说,中国就像一列动车,太大、太新、太快了。那么,能不能以国民幸福的名义,让这列动车慢一点,再慢一点,细致地架好桥、铺好路,充分检验上路的安全设施之后,再开动引擎?

    请举起森林般的手臂,否决那种牺牲安全、牺牲清廉、牺牲幸福的“跨越式发展”。

伤人的跨越式发展,可乎?
如何唤醒公众安全的“守夜人”
不要让真相无处安放
泰国就业模式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