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张春江的“电信黑洞”

本刊记者 朱中原 《 京华周刊 》(

    作为中国通信史上30年来唯一被中央纪委定性为个人严重违纪的副部级官员,张春江的落马正在演变为一个“电信黑洞”。

    今年5月,中移动数据部原总经理马力、中移动旗下卓望集团CEO叶兵等人的落马,让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转向了2009年中移动原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张春江的落马。

    2009年12月26日,中纪委证实,张春江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此时,离张春江调任中国移动只不过一年时间。

    随后的2010年1月8日,中移动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罢免张春江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之职。

    作为中国通信史上30年来唯一被中纪委定性为个人严重违纪的副部级官员,张春江落马,撕开了中国电信反腐大幕,引发了一场电信大地震。

    纵观张春江的仕途,一生未离开邮电和通信。他的官场履历,体现了鲜明的“邮电系”色彩。中国邮电体制改革之后,从邮电系统跨到电信系统,从邮电官员到电信国企一把手,张春江实现了他的“二级跳”。他既有官场履历,更兼业务能手,为他在电信改革中施展拳脚增添了砝码。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份和资历,张春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电信改革和中国网通重组的担当人之一。

    在十年的电信改革中,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开始膨胀。膨胀的同时,伴随着诸多积弊。种种积弊自然会蔓延到张春江身上。张春江一方面引吭高歌,另一方面却慢慢地陷入一个深不可测的“电信黑洞”。

    特定关系人

    张春江案发的原因,目前仍然众说纷纭。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张春江被调查,缘于与他有特殊关系的宋世存和王晖(原网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副总)被调查。

    宋世存是张春江的大学同学,王晖是张春江的老部下兼情妇。

    早在2009年12月初,宋世存和王晖已先后被有关部门调查。有消息称,得知此事后,本来就身患糖尿病的张春江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很快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

    知情者对本刊记者透露,宋世存是对张春江仕途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张春江就读北京邮电大学载波7711班时,宋世存担任班长,1984年成为时任邮电部副部长吴基传的首任秘书。吴基传到大连考察时,在大连市邮电局下属电信中心局当局长的张春江被安排前去接机,得以与吴基传见面。随后的考察过程中,张春江以突出的业务能力受到吴基传赏识,仕途由此明朗。而张春江与宋世存也一直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张春江担任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主任时,王晖即为其下属。张春江主政网通之后,王晖被安排到网通的财务部门,后来成为财务共享中心副总,由于提拔较快,曾在公司内部引发争议。

    坊间传言,宋世存和王晖进入相关部门的视线,有可能是源于房产问题。

    2008年4月,张春江与妻子姬蓉离婚,随后分别以前妻姬蓉和王晖的名义,购买了三套总价值2000多万元的房产,引起相关部门注意。而购买这三套房产的款项,皆与宋世存的账户有关。

    张春江的前妻姬蓉曾在国际数据集团及大唐电信研究院工作,数年前赴美攻读MBA,后将儿子带出国读大学。据接近张春江的人士称,姬蓉赴美期间,张春江被查出糖尿病,得到了王晖的悉心照顾。尽管此后曾有离合,但2009年,张春江决定与姬蓉离婚,并与王晖再组新家。

    准备结婚时,张春江向宋世存“购买”了一套位于北京城南、估价约400万元的别墅,后以388万元成交。截至案发,房产已过户到王晖名下,但王晖只支付了首付款,余款尚未结清。

    宋世存案发后,王晖被有关部门带走接受调查。张春江曾力辩王晖清白,但他也很快被带走。

    在张春江的仕途中,与他关系密切的另一人是张锐。张锐此前的身份是北京瑞致通信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因涉及张春江案,张锐也被“协助调查”。作为张春江的“特定关系人”,张锐有可能涉及电信腐败洗钱。电信业界人所共知,利用第三方公司实现资产转移,是电信腐败路径之一。

    一位接近张锐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张锐经历复杂,个性鲜明,“具有十足的北京爷们气质”。1980年代,张锐从校办工厂起步,后下海创办通讯公司,主要推销小交换机,由此认识当时在大连市邮电局工作的张春江。

    2005年,关掉北京国贸中心的专卖店之后,张锐投身艺术品收藏,旗下包括有更阁餐厅和北京现在画廊,曾被收藏界称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此时,以“张皓铭”名字出现的张锐不改高调个性,居住在1700平米“古根海姆”式的家庭博物馆里,经常在各种媒体上抛头露面。有人曾对其手中800余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予以估价,市值高达4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张锐的妻子杨蕊宁是北京阳光加信广告公司董事长。该公司在业内声誉鹊起,凭借的正是对网通的广告代理业务。2004年3月,该公司获得中国网通企业形象的全权代理,其创意的“中国网,宽天下”广告词家喻户晓。此后,该公司就一直负责网通总部及多家地方分公司的广告业务。

    铁腕改革派?

    在电信行业,张春江一直以“铁腕改革派”的形象出现。

    一位邮电系统官员评价,落马前,张春江是一位年轻有为、一帆风顺的政府官员,也是中国电信行业的元老级代表和风云人物。

    一位跟随张春江十余年的老部下,甚至称张春江为《中国电信管理条例》的“发动机”。

    张春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初,他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先在辽宁省邮电管理局任职,1985年入党,升至大连市邮电局副局长,1993年8月,任辽宁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1995年1月,调入邮电部,历任移动通信局局长、电信总局副局长和办公厅主任等职。

    1999年年底,时年41岁的张春江被提升为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主要负责电信监管事务,成为信息产业部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副部长。

    当时,张春江被视为激进的电信改革派。他平时用得最多的词是“闯关”,他曾说:“我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彻底解决电信领域的遗留问题,让电信甩掉所有包袱,迎接新世纪”,“痛就痛一次,硬着头皮也要闯过去。要一揽子解决问题,我的想法是,彻底取消初装费,手机单向收费,长途以秒计费;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互联网费用大幅度成倍降,一次降到位。”

    作为电信改革的先行者,张春江亲历了过去十年中的两次重大改革。一次是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通集团相继挂牌。2003年,张春江开始执掌网通集团;另一次是在2008年,为顺应3G发展,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的G网合并成新联通集团,张春江调任中国移动。

    在是否重组和拆分中国电信的问题上,当时主要分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拆分,另一种意见不主张拆分,只要放宽市场准入就能实现市场竞争。

    主张拆分的意见中又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竖拆,即按业务拆开;另一派主张网业分离,即成立专门的网络管理公司,由政府统一行政调度,由竞争运营商租用。

    正当这场大讨论激烈进行之时,一个横拆中国电信的方案横空出世:“按地域拆成两大集团。”

    这个方案的主导者之一就是张春江。

    横拆方案遭到了许多质疑,有人认为,这种拆分方法只会将全国垄断变成局部垄断,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竞争,而且地域间的互联互通将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讨论进行了半年,最终还是横拆了。2001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电信企业进行重组。

    根据方案,原中国电信一分为二,将其资源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其中,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

    这次拆分,既是中国电信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张春江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因为他的从商经历,将从中国网通开始。

    2003年5月,时年45岁的张春江开始执掌网通。当他接掌之后,立即以铁腕手段大力裁员,以“迅雷”之势拉开整合大幕。

    2003年6月11日,吉通重组进入“实施阶段”,网通集团按实收资本1:1收购吉通4.819亿元的国有股权,吉通公司原班人马就地整编,与网通集团的属地通信公司合并。

    2003年7月15日,网通集团北方融合重组工作全面实施,以当年12月31日前为过渡期,小网通北方10省分公司从网络、业务、人员、资产各方面整建制融入当地通信公司,过渡期内作为各地通信公司的子公司进行管理。

    2003年11月6日,中国网通集团国际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是一家由网通集团和小网通拥有的国际通信相关资产、网络、业务和人员进行融合组建而成、专注经营国际电信业务的公司,原小网通总裁田溯宁担任网通国际总裁。

    2004年1月8日和15日,网通北方公司和南方公司分别挂牌,后者是在网通集团在南方15省新成立的分公司和小网通南方21省原有分公司基础上组建,总经理一职同样由田溯宁担任。2004年7月,为实现上市,上述三家分公司被注销,其管理和运营职能一并由集团公司收回。

    2004年11月16日,中国网通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第二天上午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张春江为网通海外IPO划上了成功的句号。

    根据香港网通2004年的年报和财务报表,公司实现净利润92.48亿元,此后逐年增加,营业收入保持在800亿元至900亿元之间,净利润超过百亿元。

    网通黑账

    无论是对于中国电信行业,还是对于张春江,2008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电信启动第二轮改革大幕,同时,张春江由中国网通履新中国移动。

    这次改革,亦被称为第四次中国电信行业大重组。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伴随着这次改革,三大电信运营商高层人事发生了变动。张春江调入中国移动任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主管人事方面的工作。

    正是这一轮改革,使得张春江执掌网通时期的账目黑洞得以曝光。

    一位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国联通接手中国网通之后,发现网通存在巨大的虚报业绩行为,“实际亏空可能达200亿元”。

    一位电信行业中层干部对本刊记者称:2008年,张春江虚报网通业绩,目的是在联通重组网通后,有机会出任联通一把手。但事与愿违,他出任了中移动二把手。新联通重新审查网通财务时发现了问题,新联通不愿背上原网通的债务包袱,从而激化了矛盾。

    此间,还有消息称,对于张春江的调查,中纪委早已秘密开始。初步判断,张春江出事是到移动之前的事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时机发布消息。因为中移动是上市公司,怕影响其股价。

    张春江铁腕整治了小网通、吉通,但整合后的网通并没有顺利走上盈利的道路,网通的业绩也因整合而一路艰险。

    网通的整合上市,张春江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从1998年开始,中国电信业十年历经四次重组,总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人评价说:“正因为看到了如许的艰难,张(春江)才想到要借2008年电信业二次改革之机,再次往上升迁。”

    孰料,一切都成为泡影。

    一位电信专家说,如同中国其他行业一样,国企改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灰色地带。中国电信行业30年来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不少寻租空间。

    双面张春江

    张春江落马,某种程度上表征着中国电信业一个时代的终结。

    作为一名电信大佬,张春江的身上体现着多重性格。他既有作为改革者铁腕激进的一面,也有作为“独裁者”专横霸道的一面。

    张春江的符号性色彩,也许与中国电信业一家独大的垄断色彩一脉相承。

    作为一名国企高管,电信业呼风唤雨的人物,张春江身上有诸多不可忽视的优点,比如,他的干练,他的大格局大战略,他的改革做派。但这些优点都没有挽救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的他。

    多名受访者均向本刊记者表示,张春江有气度、有能力、想做事,而且身为山东汉子,有粗犷气,喝酒很猛,做事有大格局,大战略,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人交往时常现“作风强势,思路开阔”的形象。

    但是,另一方面,张春江也是一个非常霸气的人,官腔很重,很霸道。在一些下属眼里,他为人粗鲁,嗜酒如命。

    有网通内部人士称,在网通内部,张春江并不受欢迎。在整合电信北方九省一市、小网通和吉通时,因岗位重合,张春江裁掉了很多职位。2004年网通上市时,张春江又砍掉很多“三产”公司,因此树敌不少。

    无论是在信产部还是网通,张春江都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位高权重,牵涉利益太大,诱惑太多,树敌也多。

    有接近过张春江的人士称,以张春江的个性,为官为商都不宜,出事是迟早的事。 

    不论是对中国网通,还是对中国移动来说,张春江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然而,中移动和中国电信业的将来,是否会是一片洁净的蓝天?

移动帝国反腐风暴
中移动反腐链
张春江的“电信黑洞”
李向东的“音乐”江湖
李华梦断“藩王”
中移动痛苦变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