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市场经济地位无需他国承认

汪娜|文 《 京华周刊 》(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美国需要跟中国合作,所以承诺将全方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要得到正式承认,还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这并不需要他国承认。

    2011年5月7日,在第三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国承诺将全方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但这个得来不易的协定尚有隐痛。其4个附加条款中的第1条规定了“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15年不变。10年来,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寻求各国对其“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同。“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此次美国的“承诺”会不会成为空头支票? 

    为此,记者专访了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非市场经济地位”从何而来?

    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由“入世”而来,但是,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概念并不是关贸总协定或世贸组织作出的规定。

    作为当年“入世”谈判智囊团的主力成员,张汉林说,“一直以来,无论是关贸总协定还是世贸组织,都没有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概念,事实上,由于各国实施不同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世界上也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国家’标准”。那么,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又何来“非市场经济地位”一说呢?

    他进一步介绍,“‘非市场经济地位’概念其实是起源于美国内法。美国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完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因此,出口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完全不真实,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国内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的数据作为‘替代’”。那又该选择谁来做第三国?

    “世贸组织不仅没有提及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没有提及应当使用何种替代标准。正是世贸组织的回避,导致美欧等WTO成员各自制定出自己的‘市场经济’标准。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具有较大的任意性”。

    然而,当年,我国世贸谈判代表团在谈判时,由于情势所迫,却不得不接受“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附加条款。世贸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在200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当时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让步,是因为“谈判很艰难,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外方的妥协。当时的底限是不能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他说,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一旦开放资本市场,将有大量“热钱”涌入。如果在反倾销方面做出让步,只涉及整个出口的0.5%,但如果在金融方面做出承诺,就将涉及整个中国的经济体制。

    没“地位”的影响有多大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非市场经济地位”确实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种种困扰。

    梅新育向本刊记者介绍:“市场经济地位若不被承认,别国就会采用替代国价格或结构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而具体选用哪种方式,选择谁做替代国,可以玩的花样太多。如果市场经济地位得不到承认,就会很容易出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问题。” 

    他举了一个经典案例,“一次,美国对我们的蘑菇反倾销,拿印尼作替代国。虽然印尼也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蘑菇是在温带生长的,而印尼属于热带地区,他们的蘑菇要在空调房间里生长,成本比我们要高很多。这样来算倾销幅度是不合适的。”

    对此,张汉林认为:“从实践结果来看,非市场经济地位会对中国反倾销应诉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这些涉案企业占中国整体的出口额不到1%。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对他们中的大多数确实有失公允。”

    承诺能否兑现

    美国宣称要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前两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国就已经宣称要“迅速承认”。然而,每次对话之后,美国却总是进一步增加对中国贸易的各种限制措施。这次美国的“承诺”会不会再次成为空头支票? 

    梅新育认为,“这次美国承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应该能够得到落实。”他说:“虽然这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是没能决定性地遏制中国的出口,中国仍旧成为了出口第一大国。如果这个手段没有起到所期望的作用,这个手段是否还需要是要打问号的。最重要的是,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上升了,美国需要跟中国合作,在对中国作决策时需要考虑中国的态度,投桃报李。”

    与此同时,他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担忧:“要得到正式承认的话,还需要一定时间。对于美国政治游戏的反复,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被问及如何评价这次美国的承诺时,张汉林说,“这并不令人欢欣鼓舞。这只是美国的基本承诺,美国既没有提出明确的时间表,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在这一年中,也没有发现美国有任何具体行动。”

    他还向记者指出:“这也不值得让人欢欣鼓舞。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是不需要任何国家和地区证明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行为要比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更为重要。”

    有“地位”喜忧参半?

    无论如何,这10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寻求各国对其“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同。此次美国的承诺无疑是这10年努力的一个积极回应。如果美国这次不再像以前那样食言,对中国又会有怎样的后续影响?

    梅新育说:“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对美国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会下降很多,不会像以前那样没谱。”

    他还认为,那些还没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立场也会随之动摇。“由于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最大的国家,其做法有风向标的作用”。

    在谈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梅新育称:“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负面影响,无非是可能会有更高的反补贴标准。但美国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时,它对中国就已经同时实行双反政策。”

    他认为:“反补贴很大程度上是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单纯依靠贸易法规来构建一个平稳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不行的。关键还是在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威慑力量的上升,这是根本上减少他们滥用贸易法规、贸易壁垒工具最有效的措施。”

    张汉林对可能带来的反补贴并不乐观:“即便美国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美国仍然可以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仍然要面对复杂的应诉程序。即便是反倾销税率幅度可能会有所降低,但是,中国面临的反补贴调查可能会迅速增多。根据美国的反补贴法案,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可以适用于市场经济导向的行业。”

    因此,他坚持认为,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没有什么重大的实质意义,唯一的意义是有利于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争取相对主动的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无需他国承认
房产税不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