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美利坚帝国的反恐之累

丁刚 《 京华周刊 》(

    本·拉登死了,很可能是一发子弹就要了他的命。本·拉登的死是不是来得有点太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算了笔账: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打的两场战争,共花了1万多亿美元,夺走了15万人的生命。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9·11事件后的纽约证交所。

    2001年9月17日,纽约证交所在恐怖袭击后复市的铃声震响后,不到22分钟,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600多点,5900亿美元化为乌有。整个世界惴惴不安地注视着美利坚帝国的未来走向。

    随后传来的信息表明,本·拉登的目的是十分清晰的。这个曾经在阿富汗拖垮了另一超级大国苏联的阴谋高手,是想借恐怖袭击来长时间地折腾美国。他发动的是一场持久战,一场消耗这个帝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持久战。

    应当说,选择9·11那个时机发动袭击是相当“聪明”的。它在美国经济出现周期性下滑的关口狠狠地出手一击,对因互联网泡沫破裂而处于低迷的市场信心来说,如同雪上加霜。

    在反恐的危机关头,美国只能进不能退。美联储不得不再次提升货币闸门,试图逆经济规律而行,遏止周期性下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货币扩张和低利率政策接连出笼,借贷成本大大降低,促使美国民众拥向房地产。

    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不断上涨的房价又不断地激励着美国人的消费勇气。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国自有住房者每年从出售房屋、房屋净值贷款、抵押贷款再融资等套现活动中平均提取了近1万亿美元的“收益”。

    一场伟大的消费运动开始了。那个时候,在纽约市中心的时报广场上,可以看见一幅巨大的标语,上写:“让纽约重新站起来――去商店购物!下馆子吃饭!”

    布什政府必须让美国人“绝对放心”。塔利班倒台、本·拉登逃亡、萨达姆覆灭,胜利接踵而至,而美国也因此而债台高筑。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时间5月10日上午9时30分),美国“国家债钟”显示的数据是14338759532463.21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扛着46173.82美元。

    是泡沫就总有一天会破灭。早在2004年,就有一些研究机构,甚至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都发出警告:华尔街可能要出大问题。但是,在“悠悠万事,反恐为大”的关键时刻,布什总统哪里还有精力去应对这样的“细枝末节”呢?监管的阀门一旦大开,贪婪便如洪水狂泻,直到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海啸将这个帝国的经济推向衰退边缘。

    现在回头去看,很多人会把矛头对准当初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但那时的美国,换了谁去干这个主席,还会有更好的选择吗?与其说这是一种选择,不如说这更是一种现实:一个拼了老命要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

    去年我有机会重返纽约。比起我2003年离开那里时,这座世界级都市的保安装置显然要更多也更先进。朋友告诉我,这些年来,纽约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许多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都安装了监视器,仅公交系统就安装了5000多个摄像头。像自由女神像、艾丽丝岛等游人较多的区域,已全部实行严格的安检。进入市区的重要路段,甚至还安装了最先进的检测“脏弹”(即带有放射性物质的炸弹)的装置。

    在随后短短的两天里,我来来回回至少接受了数十次安检。在我住的酒店门口,常常会有数十人排成长队,轮番接受安检。我还碰到两位西装革履的绅士想从边上“溜”进,被保安拉回后大发雷霆。而更多的人则是像登机时那样,取出手机,解下皮带,伸臂,转身,规规矩矩地做出一整套连贯的动作。

    差不多10年前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就这样一直在深刻地改变着纽约,改变着美国,也改变着世界。没有人知道美国的安保还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才能让美国人不再把恐怖袭击当成第一威胁,就像没有人能预测到下一次恐怖袭击会在何时发生一样,即使是本·拉登已经被击毙。

“五道杠”狂欢与钱学森之问
中国人的信念哪里去了
徐武的自由之路有多远
美利坚帝国的反恐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