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个性学校是怎样炼成的

《 京华周刊 》(

    一所南科大,一个朱清时,是什么让一所大学从筹建到招生的4年里,无时不刻不让人关注?

    2月底,一张民国时期清华学校研究院的毕业证走红网络,这张被称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之所以牛,是因为导师一栏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人。

    或许无数国民所怀念的、羡慕的,不过是那个个性大学、个性大师存在的年代,而南科大给了我们再见“个性”的可能。

    当南科大立起香港科技大学这个偶像时;当朱清时再次喊起口号,要建个中国的“加州理工学院” 让我们不禁好奇,这些个性学校是如何炼成的?

 

    香港科技大学

    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

    香港科技大学, 一所几乎没有“历史”的大学用20年的时间办成举世瞩目的大学,说明要建“国际一流”大学,有“金钱”,更要有“制度”。在这里,他们克隆的是国际著名大学的“教授治校”学术管理制度:教授既有极大的权力,又有极大的压力。

    香港科技大学建于1991年,在建校才7年时,科大商学院就已被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推为亚洲七大优秀商学院之一。2010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最新MBA排名榜中,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MBA)硕士名列第9位,跻身全球十大并领衔亚洲。一个创办不过20年的学校,竞如此迅速崛起,与“国际一流”虽还有距离,但已是世界名校。它的成功当然与充足的经费这种“硬力量”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软力量”,即它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政府投资占八成

    大学要发展,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创建外部环境方面,政府无疑是最重要的力量。香港科大在创建时期的自由度是空前的,政府干预几乎为零,香港科大获得了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香港科大创办时,香港政府投资的近20亿美金没有附带任何条件、任何要求、任何框架和任何压力。这也让香港科大高薪请教授、买器材,毫无后顾之忧。 

    其实,在香港,政府会按不同学科的需要,对教育资金的投入进行分配,比如医科,政府拨出的经费就会多一些,工程和科学次之,而文科最少。除此之外,政府还看各学校的绩效来发放经费,但这部分要求学校组织相应的研究计划,以此竞争研究经费。比如,当政府有预算专门进行基础科学研究时,它会在全世界找评审委员,然后评审哪一所学校的研究计划更出色。而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率达到了 62%,而排在第 2 名的学校,成功率仅为 42%。也就是说,香港科大的办学经费主要还是来自政府。而政府的经费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正常拨出的,另一部分是要靠竞争才能得到的。如果考虑进去学费的因素,在办学中政府的整个投入大概占了 80% 左右。

    让教授治校

    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伊始,就确定一个宗旨,“克隆”国际著名大学的学术管理制度——“教授治校”,明确提出“教授是学校的灵魂”。比如要新聘教授时,应聘者从一开始就要与其所应聘院系的“招聘委员会”打交道,委员多是系内在职教授,而每个委员都要对应聘者打分,当应聘者进入到最后试讲环节时,全系教授都可以参与投票。与以前主要是人事部门负责、一些教授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参与一下完全不同,这样做最大限度保证了招聘工作的公平、公正,保证确能招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此外,教授的聘用还要有严格的外部评审,并严格规定评审者不可以是被评审者原论文的指导教授、不可以是共同发表过论文或主持同一研究项目的人、不可以是过去或现在的同事和部属等等。

    而教授工作数年后是否续聘、是否晋升为“终身教职”都由主要是教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决定,而新进教授如果7年内达不到终身聘用标准就得离开,与美国一流学校差不多,留下的人可能不到一半。

    很明显,在这里教授有极大的权力,但同时也有极大的压力。总之,香港科大的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尽量扩大教授对学校管理的权力,限制行政人员的权力。

    加州理工学院

    科学是唯一的主题

    有人说,“压力”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代名词,因为这里的学业负担之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还有人说,“除非你想当科学家或是工程师,不然千万不要到这儿来上学”。提取这两句话的关键词,或许能听出它们对加州理工学院的褒奖,那就是到了加州理工,你能当个科学家或是工程师。

    是的,加州理工学院,虽不如哈佛、耶鲁古老,但至今已有3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它一直坚持“小而精”的办学理念,即使是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时期,它仍然保持精英人才培养的理念,这才得以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毕不了业

    加州理工学院出了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许多学者将学校成功归功于设备的先进和齐全。但这儿的学生们更信奉,“成功=努力”。

    一位学生说:“除非你想当科学家或是工程师,不然千万不要到这儿来上学。”在南加州明媚灿烂的阳光中,迪斯尼、好莱坞以及洛杉矶近在咫尺,可加州理工学院有的学生4年都没迈出过他们124英亩的校园一步。因为这儿的压力山大。

    每年20%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毕不了业,最终只能选择辍学,或是转走。而留下来的学生都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均一个星期学习50小时,毕业前必须修满486小时的课程,也就是平均每个学期5门课,一年3个学期共修15门课——大部分人甚至比这还多。学院将每一年分成3个学期(trimester)。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上5门物理课,2门化学、2门数学、1门生物,1门天文或是地质,另外,还要上2门实验课。在这里,几乎人人抱着一种“不管教授们给我们布置什么难题都能完成”的态度。

    一个“解题老手”声称,在加州理工学院,一个人想完成所有功课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集体做题”不但常见而且非常必要,整夜不睡地做题也是家常便饭。“我最恨的事就是解题才解到一半就发现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一个小而精的学院

    幸好,这里的新生们第一年上课不评分,只给打“通过”或“不通过”。于是,这些“菜鸟”们有一年的时间来适应加州理工学院“让人喘不过气”的节奏。

    可是,由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奠基人们都信奉着“科学研究应该打破并超越旧的学科界限”,所以,学校极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和学科之间的交流,如化学家定期参加物理研讨会,或者物理学家通过观察宇宙来检验化学演化的理论。

    所以,新生第一年必须完成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和社会方面的必修课。直到第二学年,学生才可选择某一课程门类,开始部分的专业学习。直到后两年才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所选领域和专业中。

    不过,加州理工学院的机构实在简单,它不分校、院、系三个级别,而是直接分为生物系,化学与行星科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物理系,数学与天文学系等6个系。

    担任加州理工学院校长22年的杜布里奇坚信,加州理工与其他学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小规模、高质量。 加州理工每年本科招生八九百人,加上研究生,一共两千多人,与麻省理工近万人的学生相比,实在算小。 这让加州理工的师生比例为1:3,而哈佛或麻省则是1个老师教7—10名学生。还是因为小,加州理工的所有本科生课程都由教授亲自讲授,且一年级的学生就有可能参加教授的研究项目。

    在课程设置上,加州理工学院也是重质量,而不盲目追求课程的门数。为了掌握科技市场动态,各系每年都邀请企业界、工业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参加顾问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趋势。2005年,加州理工学院预算超过5亿美元,而科研收入与社会赞助为其主要收入,而学费收入只占3%,科研收入占48%。

    “逃学日”的聪明才智

    加州理工学院,并不是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学究,它可是全美两所公开承认能容忍学生们恶作剧的学校,另一所则是麻省理工。

    在“逃学日”这一天,四年级学生们把自己的宿舍用电缆、钢筋甚至电脑密码封锁起来,只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暗示怎样开门,然后就全体撤出学校,留下低年级学生们在这里苦思冥想一整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如能成功破门,则低年级的学生可获得“战利品”——四年级学生留下的食品。不过,校方不成文的规矩是:谁搞的破坏,谁就得负责出钱把房间维修得与原来一样。

    1968年,四年级学生艾德·斯贡(Ed Seguine)的房间变成了一片“沙漠”,甚至还栽了几棵棕榈树!完成这个恶作剧的学生们花了至少两吨的沙子。有一年,一个高年级学生在自己门外留下了一堆道奇V-8型号车的零件,低年级学生们得把它组装并且发动起来。顺便说一句,他们成功了。

    编辑 张巍华 (综合《华人时刊》、《教育》、《文汇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

南方科大的破与立
“探索者”朱清时
“个性”朱清时
春天里的南方科大
“放牛班”的孩子们
南方科大筹建之路
个性学校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