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何谓幼稚

吴澧 《 京华周刊 》(

    某年圣诞节蹭洋饭,同桌有两位法国女留学生。我问她们对中国大学生的看法。对男生的评价,这里就 pass 了。问话的是男人,她们自然讲些“都很聪明”之类。对女生的评价,她们光笑不肯说。问不出来就骗,我说:这个问题对我很重要,我现在对一位美国姑娘有好感,但又觉得某个中国女孩也不错,想听听来自你们这一特殊角度的比较。她俩想了一下,说:中国的女大学生,好像还是些中学女孩,从思想到表情到动作都像,跟男生讲话还会这样(一位做了个歪头傻笑的动作)。

    谈话至此,我不得不为女同胞辩护:有些美国姑娘跟男人讲话时,如果要强调语意,会突然一摆脑袋。这个动作最先是好莱坞电影里的,是睡在床上做的,当作高潮的暗示。后来洗发液广告也有了,取代以前那种脑袋慢慢转动、秀发轻舞飞扬的熟套。再后来就传到社会上。这一动作作为复合性媒介符号,象征着对社会禁忌的颠覆。我们不能称它“幼稚”。

    我这话使得她们的表情严肃起来,于是我们探讨了几句,达成的共识是:一,有文化的法国女大学生决不会做这种动作;二,如果美国姑娘有意识有控制地辐射自己的性感,那么这一动作是成熟的表现;三,如果是无意识的,则是对所处环境中矮化女性的文化因素缺乏反思,表明了人格发展的幼稚。

    我嘴上为女同胞辩护,其实心里颇有共鸣。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几位大姐来做媒。一席话捧得我轻飘飘,毫不犹豫开条件。我说:讲三条有明确客观标准的吧,一,不是独生女儿或最小的;二,读书时当过班干部或团干部;三,喜欢体育运动,打过团队运动篮球或排球的校队,则最好。俺只想娶个比较成熟的老婆,器量足够大,不至于为点鸡毛蒜皮把老公关在门外。

    大姐们真有本事,按这三条把人找来了。一接触,问她当干部时,和同学闹了意见怎么办?告诉老师啊,她理直气壮地说。问她喜欢什么运动,说爱打羽毛球。问她打过双打没有,说当然打过。有一回,对面女孩撤娇,向俺这位的男伴嗲声嗲气的。她看得火起,对面女孩打过来,本该男伴接球的,她冲过去一记猛抽。几个回合下来,两位男生退到边线,男女双打变成两女独斗。她说一句,我在心里打个叉。熬到约会结束,一眼望去,觉得对面满脸都挂着亮闪闪的大红叉,古话就叫“母夜叉”。

    虽说个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外面谈起这类话题,让我感到迷惑的是,东亚儒家圈里,为什么很难找出响当当的女性政治家?反观英美,铁娘子撤切尔,希拉里·克林顿,前国务卿奥布莱特,还有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位女议长派洛西,那种见识和口才,在东亚儒家圈里,确是罕见。

    按社会发展程度,日本是最可能出女政治家的。曾经有个风头很劲的田中真纪子,也是时间很短就去位了。真纪子批评布什的欧洲导弹防御计划是给德克萨斯石油工业送大礼,引起美国很大不满。真纪子想调解气氛,后来在APEC越南会议上扮作女佣,逼鲍威尔唱歌,还抱着吻颈子。老鲍心里肯定很尴尬。真纪子的下台,名义上是挪用秘书工资,但党内大佬没一个为之说项,则是因为各国反映太差了。联合国的外交官说到这位女士,背后都在摇头。

    我们的邻国印度,也出了女首相英迪拉·甘地。她跟真纪子一样,同为相门虎女,但本事强太多了。当年英迪拉刚刚就任,遇到东巴(现孟加拉国)和西巴(今巴基斯坦)内战。她旋风式访问美国苏联,跟白宫缓和关系,争取美国中立;跟苏联签了友好互助条约。然后首创“人道干涉”旗号,堵住西方国家的嘴,以解救孟加拉难民的名义进军孟加拉。在即将完胜、容易头脑发热的时刻,英迪拉冷静撤兵,要求巴基斯坦同意任何第三方不得插手克什米尔。英迪拉的运筹帷幄,如今已是外交经典。

    什么样的文化适合造就女性政治家,这是个大题目,喜欢讲大道理的人可以写出几十万。我只知道,大学时代,按年龄讲,是性格定型的阶段。如果这时候仍然幼稚如中学生,将来至多就是给撒切尔夫人拎包了。

“保粮”要有长效措施
何谓幼稚
我们不是贝勒爷
美国人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