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花花公子”的中国梦

2011年是中国农历兔年,以邦尼兔为标志的《花花公子》在中国的拓展十分应景。

《 京华周刊 》(

    由于看好亚洲市场,美国花花公子集团开始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大举扩张业务。

    美国《赫芬顿邮报》2010年12月27日报道称,花花公子集团2010年第3季度的亏损额已达2740万美元。由于在亚洲的业务发展迅速,该集团将焦点转向亚洲。作为亚洲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是花花公子集团亚洲拓展计划的重点。

    据预计,《花花公子》2011年在亚洲的经营收入可占全球收入的34%,比两年前翻一番。2012年,亚洲将为它带来2000万美元的收入。

    休·海夫纳被称为“花花公子之父”。1953年,成人杂志《花花公子》在他手里诞生。为了办杂志,他向家人和朋友筹了8000美金,又花500美金买了一张玛丽莲·梦露1949年的经典裸照挂历作为杂志封面。结果这张照片使玛丽莲·梦露出了名,《花花公子》也一炮打响,光创刊号就销了53991本。

    尽管争议不断,但海夫纳一直坚持自己的初衷:“就像性解放一样,是一场革新,这并不是一本肮脏的色情杂志,而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杂志。”

    此后,《花花公子》的销路扶摇直上,到1972年每月销量高达700万份。海夫纳对刊物的内容大加整顿,增加了严肃的内容。他开出全美最高的稿酬,大批著名作家如海明威、英洛维亚、史坦倍克等的新作品都曾在《花花公子》上最先发表,每篇文章最少付15000至25000美元的稿酬,每期的制作费用高达二三十万美元。

    上世纪60年代,海夫纳大胆地刊登避孕药广告,在欧美社会改革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他曾开玩笑说:“三大文明发明是火、车轮和《花花公子》”。

    70年代是《花花公子》的全盛时期,曾创下单期700万本的销售纪录。

    与《花花公子》成长史相伴随的,是海夫纳的艳情史。他曾先后与旗下3名模特结婚。

    1949年-1959年他因与米尔德丽德·威廉姆斯的婚姻,和80年代那场被公众所熟知的分分合合,及2007年的再度迎娶而备受争议。

    海夫纳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长女叫克莉丝汀·海夫纳,如今正是《花花公子》的继承人。

    海夫纳的第二任妻子金伯利·康瑞德是1989年《花花公子》年度玩伴女郎。但2010年,他又和康瑞德分手。

    恢复单身后的海夫纳,身边永远少不了美女相伴,甚至同时有过7个女友。

    在单身了将近一年之后,海夫纳又开始了他的第三段婚姻。据美联社2010年12月27日报道,年届84岁的海夫纳又当了一次新郎官。现任妻子哈里斯是一名24岁的英国女孩,10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是2009年12月的《花花公子》月度女郎。

    “享乐”是海夫纳和《花花公子》的哲学理念。海夫纳曾在《花花公子》的创刊词里写道:“‘花花公子’并不指颓废的享乐主义者。我们所谓的‘花花公子’是一个不把生活看做仅仅是一串辛酸眼泪的人。娱乐和享受是好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只在世上匆匆而过,生活应该过得有品味。” 

    这段创刊词也可看做是海夫纳人生哲学的独白。

    2008年,密苏里大学历史系教授瓦兹以学术观点出版了海夫纳的传记《花花公子先生:海夫纳和美国梦》。书中认为,海夫纳成功的奥秘乃在于,“花花公子公司生意并不幼稚,而是童年乐观主义的体现。”

    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让花花公子集团资产缩水79.2%后,仅剩2776万美元。这一年,其利润净亏1.56亿美元,资产锐减了42%,仅剩2.55亿美元。现在,《花花公子》每期在美国发行300万份,但已经不到70年代最辉煌时期发行量的一半。

    尽管时代在改变,尽管《花花公子》面临全球化的冲击,但海夫纳依然在构造自己的美梦。他说,他誓将“享乐哲学”进行到底。“我要把自己葬在玛丽莲·梦露的身边,她是我最崇拜的女人之一。”

    2010年10月,《花花公子》与一家中国企业签订价值5000万美元的5年合约,计划在中国开设2000家品牌专卖店。11月20日,《花花公子》在中国澳门的俱乐部开张。它还计划于2012年在澳门建成一栋花花公子大厦。

    2011年,中国农历兔年,以邦尼兔为标志的花花公子在中国的拓展十分应景。集团总裁Scott Flanders说:“这是我们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这显然具有极大吸引力。我希望我们在亚洲比在美国更受欢迎。”

    编辑:朱中原

    资料来源:《美国赫芬顿邮报》、《纽约邮报》

梁鸿:“梁庄”的疼痛
三毛辞世20年
情感荒漠里的橄榄树
文物回流“天路”
不是段子,是微小说
围剿“偷票房”
陈奕迅:
香港乐坛最后的救命稻草?
“花花公子”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