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陈奕迅:
香港乐坛最后的救命稻草?

李响 《 京华周刊 》(

    连续7年无人撼动其霸主宝座,无论对于香港乐坛还是陈奕迅本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岁末年初,香港“叱咤乐坛颁奖礼”和“新城颁奖礼”揭晓,陈奕迅再次横扫千军,拿奖拿到手软。

    到今年,陈奕迅已第七次获得“叱咤男歌手”金奖,连续6年当选“我最喜爱的男歌手”。几乎每一年都毫无悬念,砍瓜切菜。为Eason喝彩之余,禁不住想起那句古老的翻译笑话: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

    陈奕迅的实力历来受到业内外一致认可,但Eason独孤求败的七年,也是香港乐坛青黄不接的7年。陈奕迅与环球新艺宝唱片公司合同即将到期,东亚、英皇、华纳、Bma早已虎视眈眈,一面向Eason递上橄榄枝,一面做好准备与各路情敌争个你死我活——他们争的不是摇钱树,而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1995年,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陈奕迅,以模仿张学友步入香港乐坛。他身高1.71米,相貌平平,一头乱发,乍一看丝毫不具备偶像潜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他会成长为香港乐坛唯一的吸金法宝。那时的Eason满怀音乐理想,唱着粤语歌,步伐稳健地跻身香港一线歌手行列。

    2003年,扛不住英皇“威逼”,陈奕迅不情愿地把自己的粤语歌《明年今日》翻唱成国语版,这就是《十年》,想不到一举杀进内地,打入台湾,他的老歌《K歌之王》《你的背包》《谢谢侬》都借光复活。

    2006年11月25日,陈奕迅第一次在上海举办个唱,当时他正好出道十年,而《十年》已是全场歌迷大合唱的黄金单曲。从此,他几乎每年都会在内地各大城市巡演。“四大天王”之后,陈奕迅几乎是唯一能够在内地连续开个唱的香港艺人。

    有乐评人写道:“幸好当年陈奕迅的胳膊没有掰过英皇的大腿,乖乖地唱了《十年》,否则我们现在就只能空叹香港乐坛后继无人。”

    谈到星光黯淡的局面,香港几大唱片公司满腹委屈,他们自认为近年来一直努力培养新人,但新人大多昙花一现。2000至2005年,力推偶像型歌手是唱片公司的主攻方向,Twins、方力申、余文乐都是其中代表人物。他们样貌标致,影视歌通吃,容易在短时间内吸纳大批粉丝,但音乐方面后劲不足,成名后转向影视圈发展。

    香港元老级音乐人倪秉郎说:“大部分偶像歌手,都要靠样子卖碟。”

    屈指数数,现今香港乐坛有多少实力欠奉的偶像歌手,便知道为何那么多大头照陈列在CD架上。

    这种现象直到2005年后“唱作型”歌手崛起才有所改变,但人才断层已经难以弥补,老将年事已高纷纷“封麦”, 方大同、王菀之、张敬轩、张继聪等“唱作四小强”还未成大器。

    香港乐坛进入冰河期,感到寒意的并不只是香港歌手和唱片公司。香港流行乐是大陆70后、80后的集体记忆,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背景音,如今曲终人不见,怎不叫人心生凄凉。当你发现某人的MP3里还是四大天王、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别笑他老土,翻翻自己的播放列表,除了怀旧金曲,除了Eason国语精选,还有几首耐听的新歌?

    万幸还有陈奕迅;不幸只有陈奕迅。连续7年无人撼动霸主宝座,无论对于香港乐坛还是陈奕迅本人,都不是一件好事。2001年,初入江湖的Eason口出狂言:“除了张学友,其它三位天王的唱片对我已没有吸引力,我不会再买。”一时被粉丝和娱记围攻,几乎“下跪求饶”。今日狂言成真,曾经的歌神、教父都已定格在封神榜,红尘中的Eason,除了骄傲自豪,会不会也有些孤独寂寞?

梁鸿:“梁庄”的疼痛
三毛辞世20年
情感荒漠里的橄榄树
文物回流“天路”
不是段子,是微小说
围剿“偷票房”
陈奕迅:
香港乐坛最后的救命稻草?
“花花公子”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