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谭晶,1977年出生于山西侯马,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是中国第一位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2000年荣获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之后连续12年登上春晚舞台。近日,她因参加湖南卫视《歌手》节目备受关注。
“我自己写了点东西,你快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改的!”湖南卫视《歌手》节目的化妆间里,谭晶把手机递过来,跟《环球人物》记者说起自己这些天参加节目的感悟,脸上还有泪痕——她说自己今天哭了好几回,林忆莲、杜丽莎一开口就“打中”了她。
她的手机屏幕左上角裂了几条缝,上面还留着一点粉。备忘录里写着:“我把这次的《歌手》定为‘发现’之旅,既是探索、学习交流的过程,又是跨界融合的过程。”的确,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谭晶探索自我的一年,也是观众重新发现她的一年。从2016年的《蒙面唱将猜猜猜》到2017年的《歌手》,许多人几乎是在突然间意识到:这位平时只出现在春晚和音乐厅的“学院派”,内里却有着一颗既能唱摇滚也能哼民谣的“流行心”。
“我们之前做过一次你的采访,当时标题里还说到‘谭晶是个三好学生’。”记者与她聊起了7年前的采访。
“我记得。我一直都是个挺乖的人。那现在再给我起标题,你会写什么?”她反问记者。
“三好学生变‘坏’了?”
听到记者的回答,谭晶大笑起来。网上有粉丝称她“谭哈哈”,意思是别人说什么都特别捧场,天生爱笑,她说:“其实,我没变。我只是想唱出我自己,唱我心中最爱的音乐。”
撩一撩以前很少披下来的长发,理一理时髦的蓝色大衣,如今的谭晶一身“御姐范儿”。
“请多用点负能量唱歌”
刘洲是谭晶的音乐制作人,负责其《歌手》选曲、制作统筹及专辑制作等工作。他和谭晶的合作开始于一年前,最常对谭晶说的话就是:“姐,把内心的笼子打开,把野兽放出来。”他跟《环球人物》记者说起谭晶,总是提到一个词儿:正能量。
细数谭晶的履历,的确是“正”到令许多人倾羡:21岁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不久就考入总政歌舞团,两年后在当时最火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举夺魁,从此便是12年连登春晚,维也纳金色大厅、英国皇家音乐厅开唱,奥运会、残奥会献唱,每一项都值得被大书特书一番。偏偏这样闪耀的人性格还很好,2013年她回青歌赛当评委,所有选手都想让她点评,因为她总是夸奖,就算批评也是委婉得让人如沐春风。当时评委徐沛东坐她前面,点评时动不动就把话筒递到她面前说:“谭晶,唱两句示范一下。”于是,网友们纷纷点评:谭晶真是中国民歌界的“团宠”。
“我是一个相对比较柔和,不太会说狠话的人,对自己很狠但是很愿意照顾别人的情绪。”就在采访开始前,谭晶去演播厅抽签决定比赛的演唱顺序,主动要求第一个唱,她对记者说:“因为上一期我成绩比较好,这一期相对安全,所以我想那就第一个唱吧,让大家轻松一点,可以更好地投入唱歌。”《歌手》的编导告诉记者,节目开播5年来,第一次有歌手主动要求第一个出场。
“她是个特阳光、贴心的人,但就是太阳光了,所以唱歌总想压抑住负面情绪。”刘洲觉得,要想从观众眼中正能量爆棚的歌唱家,变成真正发光发热的舞台明星,谭晶缺少的恰恰是一点缺口,于是他对谭晶说:“请多用点负能量唱歌。”
所以在《歌手》的第一场,谭晶选择的曲目不是她赖以成名的《在那东山顶上》《远情》等民通歌曲,而是《再见青春》这样带着鲜明摇滚风格的翻唱作品。在准备这首歌时,谭晶每次哼起来就会表情沉郁,甚至有些悲伤。“我将在深秋的黎明出发/伴着铁皮车厢的摇晃/伴着野菊花开的芬芳/梦碎的黎明出发”,歌词敲击着她心底的记忆。
“唱这首歌的时候,尤其是头两句,我突然就想起了自己17岁时坐着绿皮火车从老家山西一个很小的城市,咣当咣当到北京考中国音乐学院,当时妈妈陪着我住在地下室,她又生病了,一幅幅画面就出现在眼前。”身边的人都知道,这是她开始进入“负能量”状态了,而这在她二十几年的演唱生涯中是很少见的。
等到真正站在《歌手》的舞台上,谭晶想起这是时隔17年自己再一次参加比赛,回忆在脑中翻江倒海,一曲唱罢下台,她轻轻对身边的人说:“感觉有点唱激动了。”她没有想到,这种失控,却引发了那么强烈的共鸣。她发现,不需要那么高的调门,带着“负能量”唱歌未必就是阴郁的;相反,这种宣泄可能更让人酣畅淋漓。她说:“我唱这首歌,是想保留青春里的那些激情和勇敢,寻找当时对音乐的追求,这是我的一种态度。”
她用这样一首歌,表明了她的态度:再见晚会礼服,再见忙碌人生,再见压抑负能量的青春。
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
谭晶说,当下是自己作为歌手最好的年纪,“有技术、有经验,也有阅历”;这也是适合叛逆一回的年纪,“现在不做些改变,我怕以后会后悔”。
“你做过的最叛逆的事情是什么?”
“瞒着我爸妈参加音乐节目。”她想了半天,最后给出的是这样一个外人看来毫不精彩的答案。
谭晶的父母都是文工团出身。“我妈是个特别强势的人。”谭晶笑着对记者说,“她在家总想左右我。”当年,16岁的谭晶考上了山西大学音乐系,读了一年后母亲发现中国音乐学院好,于是谭晶退学北上,参加了第二次高考;结果考上的是自费名额,学费要高出5000元,谭晶拽着钱不让母亲交学费,说大不了再考一年,母亲却当机立断让她火速入学。
在父母眼中,舞台上的谭晶应该唱的就是家国情怀,“我父母都是唱民歌的,对流行音乐不是特别理解”。但谭晶心里却一直希望能尝试更多元的音乐,不论是流行、美声还是跨界音乐——读大学时,她学的是民族,每次学校演出唱的却都是流行歌。谭晶觉得,过去十几年的演唱已经让她进入到一种程式化阶段,一年上百场演出,部队的任务、国家的任务,忙碌到很难再去思考,“天天飞来飞去,其实很少有时间去想想自己要唱什么样的作品,能不能把这个作品演绎得让大家喜欢或者被传唱下去”。
2014年,谭晶因为怀孕得到了一段难得宁静的时光。“那时候我就看《我是歌手(第二季)》,看到很多歌手的享受和陶醉,他们用心地演绎每一个作品,特别感动我。我静下来想了很多,想自己不能停在原地不动,不能永远只享受现在的成绩,也想一些对音乐的创新,想着把各种风格多元融合起来。一个歌手如果总是一成不变,自己有一天都会厌烦。”
于是,等到孩子稍微大一点,谭晶瞒着父母参加了音乐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这个节目的特点是让歌手戴上面具唱歌,请嘉宾和观众一起来猜这位歌手的真实身份。2016年9月,谭晶第一次登上《蒙面唱将猜猜猜》的舞台,唱了一首《海阔天空》;11月27日,她以一首带着原生态、摇滚范和国际元素的《苍狼大地》终了。谭晶成为节目里的“大魔王”,从第一次出场到最后被揭开面具,没有一位嘉宾猜出她来。更重要的是,这个节目让她肆无忌惮地唱出了自己。她说:“我非常享受这个舞台,因为它能让你卸下身份去唱歌!”
等到了《歌手》,谭晶对音乐的探索显然走得更远。在《歌手》的第二期,她改编了电视剧《红高粱》的片尾曲《九儿》,开场的唢呐艳惊四座,她的声音从低吟到悲号渐渐浓烈,唢呐的演奏者陈力宝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说:“演唱的时候她转头看了我一眼,我觉得特别震撼,因为她眼睛里特有光彩,整个人都投入到了这首歌里。”到了第三期,她将探戈舞曲、交响、花腔、摇滚融为一体,重新改编齐豫的作品《欲水》,唱出了歌剧的味道,靠着这首十分冷门的歌曲拿下了第一名。唱完《欲水》,谭晶激动地趴在舞台上,头埋进庞大的裙子里,她被自己感动了。
这是谭晶的另一个音乐世界,一个多元、肆意又自在的世界。
“我的音乐要有自己的根”
《环球人物》:你一直说如今要做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
谭晶:第一,这种音乐或者作品能够打动我,然后会越听越好听,最后就是它的发挥空间很大,可以让演唱者、听者都有很多想象。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一定要有民族性,我认为任何好的音乐就是本民族的音乐,所以我的音乐要有自己的根。我也没有说非要往流行或者民族靠,我觉得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歌手和演员一样,从来不是歌手去选择歌曲,而是歌曲让歌手去尝试。我喜欢在音乐世界游走,不断去融合。
《环球人物》:你现在很愿意和年轻音乐人合作,比如和85后音乐人闫天午、唢呐演奏家陈力宝合作《九儿》,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深受好评。
谭晶:对,原来也有人说帮我找国外非常有名的制作人,但是我觉得现在中国年轻音乐人非常棒,他们紧跟时代步伐,还很了解我们的音乐形势,对音乐的多元融合也有很深思考。比如我之前在“蒙面”中和80后音乐人赵兆合作,由他编曲的《贝加尔湖畔》特别唯美,特别好;接下来我会和刘洲合作一首带有新疆维吾尔风格的歌曲,他是个85后,但他运用了很多快要失传了的乐器。我希望通过我的尝试为一些冷门的好音乐加温。
《环球人物》:万一大家对这些尝试不买单呢?
谭晶:任何新鲜事物的诞生总是会经历很多曲折。就像当时我参加青歌赛唱《大地》,评委开会就为我的曲目和演唱吵起来,因为我报的是通俗,但他们觉得这歌不够流行,那时候大家觉得港台音乐才能算流行。后来甲丁老师说,一个好歌者,风格不是关键,有能力去融合就是很棒的事。当时他跟我说,你这个演唱,是跨界唱法。
其实参加《歌手》我也有负担。因为很多人觉得我不是流行歌手,一上台就该是春晚大幕拉开。但我会努力融合多种音乐,多接近观众。
《环球人物》:多接近观众的意思,是会去参加一些展现个性和个人生活的节目吗?
谭晶:不会,除了音乐性的节目我都不感兴趣。如果不是唱歌的话还不如在家带孩子。今年我希望能多一些时间去采风。有一次我在云南普洱,那里的拉祜族让我印象非常深,清代时有一个传教士到那儿,弹着风琴教大家唱歌。所以现在那里几十个人能唱几十个声部,80岁的老太太都能唱和声,这不就是最好的音乐融合吗?
《环球人物》:你是很愿意去学习新鲜事物的人吗?
谭晶:我真的觉得唱歌这件事情是需要一生学习的。今天看到杜丽莎老师在台上唱歌,她60岁了,我当时想,我到了那时候,到底能有多少作品让大家知道?我常常和林忆莲老师聊天说,她的作品太多了,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所以现在我的尝试来得正是时候,抓住青春尾巴的同时让自己放肆唱一回,这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