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网红的江山变得快

鹤丁 《 环球人物 》(

    “啊,papi酱被风投了”“啊,papi酱被撤资了”,两句话相隔不久,仿佛回声。

    观众从来图新鲜,资本永远逐水草。资本跟着注意力走,但注意力又是起伏不定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二季度,papi酱在爱奇艺平台的视频播放量平均能达到600万左右;最近两个月却下降到46万—97万。对她的形象疲倦了,感觉内容单调了,“papi酱热”在退烧。然而,网红经济是否就此到了转折点?

    怕是不能这么下论断。从根本上说,只要网络仍是这个时代公众信息获取的主要通道,网红经济就一定会存在,新网红还会像韭菜一样疯长,不是papi酱就是babi酱。因为信息爆炸,注意力资源就显得更为稀缺,市场会阻止注意力价值的耗散,会给每一次“关注”精准赋值,甚至精确计算每一次“打开”的衍生价值,这是市场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也是网红经济存在的基础。

    网红们深谙此道。每一个从零打拼出来的网红都是吸引注意力的天才。前些天,人气自媒体公众号咪蒙写了篇名为《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的文章,从老板的视角“分分钟教你做实习生”。这篇爆款文章一出,不少人质疑“太不尊重实习生”。咪蒙不怕吗?不怕。不少职场老板“意味深长”地转载了此文,还有铁杆粉丝为她四处撑腰。传播分众化、对象化的时代,像咪蒙这样自诩“女流氓”的网红,只需照顾好“女流氓”群体即可,网红的逻辑是:在意我的在意,并不求“最大公约数”。

    单论商业逻辑,这无可厚非,但这种社群化、标签化的经营模式,同样暴露出问题。当“微博”“短视频”“直播”“公众号”等自媒体给予公众更多平视,我们同样发现,网红作为社会群体的凝结核,也在催生更多标签化的站队、极化的观点、刻意逢迎的表演。不少受众被网红吸引,与其说是因为他们的出彩,不如说是他们的出格、出位。更苛刻地说,不少网红只是赢在今天新媒体解构传统媒体的发展时点上。一旦新鲜感过去,价值便也回落。帮粉丝吵赢架就代表了“庶民的胜利”?可能很多庶民也不同意。

    精英也不同意。今年双11前,网络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发布了“2016中国网红商业价值榜”榜单,前十二名是高晓松、贾跃亭、王思聪、小P老师、回忆专用小马甲、南派三叔、papi酱、陆琪、张嘉佳、薛之谦、雷军、罗永浩。这些“网红”基本都是早已成名的各行业顶尖精英,有的是将网红概念当做营销公司的渠道,有的只是将“东边的谷堆搬到了西边”,切换了个人展示的频道。

    也许有人质疑,这份榜单对网红定义的过于宽泛了。没错,比如雷军真的很不网红。但这份榜单最大的意义在于提示人们,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学习和蔓延,网红的定义会拓宽,它绝不只是“锥子脸”。原先的精英群体会越来越迅速地实现场景搬迁,更迅速地占领新平台积累新价值。此时,世界是平的,更像是精英队草根的喊话:门槛这么低,谁不会啊?公众会因为内容选择的大幅增加而趋向于选择高品质,这一过程就如线下消费升级一样自然顺畅。在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中,“渠道是霸道,内容是王道”将再一次被印证。

    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说,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这样的梦想在今天不难实现,但同时,这句话似乎又可以有时代的新理解:每延长1分钟都不容易。当下,大多数网红生命周期“不超过7天”,这是因为网络虽然跨越了“权力门槛”,绕过了“身份壁垒”,突破了“地域限制”,但终究无法绕过内容与品质,激励人类发展的“虚荣心”与“意义”依然在支配着世界的真正价值。

    因此,未来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因为媒介爆炸,展现的成本极低;因为信息爆炸,引发关注的成本极高,人人都能有成名机会,但机会更加稍纵即逝。想要成为有长期影响力的网红?首先,你得熟读《论网红的自我修养》。

网红的江山变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