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经济学家徐洪才接受本刊专访

房价为什么跳不出“怪圈”

限购治标不治本,最终要靠土地、户籍、社保等制度的改革

本刊记者 尹洁 《 环球人物 》(

    徐洪才,1964年生于安徽,199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研究员、金融学教授。

    “房价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土地的价格高,现在土地成本要占到房价的七成。另外,买房的人已经交了土地出让金,为什么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征收其他的税?这是没有道理的。”谈到中国的房价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滔滔不绝。

    一线城市房价的上限到底在哪里?随着新一轮暴涨,专家学者已经不敢再轻易下结论了。从今年7月开始,一线及二线热门城市的房价再次“狂飙突进”;9月,全国100个主要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已经达到1.26万元/平方米;“十一”假期前后,全国20多个城市先后出台房地产限购、限贷新政,力度空前。但人们仍然疑惑:房价到底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

    “重庆和北京不一样”

    在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断刷新市场预期的同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一线城市里竟然有一个特例——重庆。从2010年6月到2016年6月,重庆房价的涨幅仅为5.1%,而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平均涨幅已高达30.7%。今年9月,重庆主城区新建住宅每平方米均价为7164元,而在经济体量与其相近的城市中,苏州均价1.53万元、天津1.23万元、深圳5.34万元。重庆因此被网友称为“高烧楼市中的一股清流”,很多人开始探究“重庆房价为什么涨不起来”。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正好能够回答“北京房价为什么老涨”。徐洪才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京沪房价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成本推动型上涨,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供应不足。

    “同样是直辖市,重庆可以供给的土地更多,可容纳人口的空间更大,这是其一。其二,相比于北京、上海,重庆的常住人口较少、流动性较低,因此住房需求量小,市场刚需没有京沪深这么旺盛。两个因素相加,使重庆的土地成本比较低廉,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再加上过去这些年,重庆在基建和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比较多,市场供过于求,所以房价上不去。”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国的房价也是“政策市”,无论是上涨、停滞还是下跌,都与政府的调控政策相关。但徐洪才认为,无论哪个行业,政策再怎么调控,最终起作用的还是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因素。多年来,北京的拿地价格居高不下,“地王”频现,归根到底还是市场供不应求。

    “首都谁都想来。论教育,北大、清华都在这儿;论医疗,全中国最好的医院大部分在北京。更不用说政治文化中心这个独特优势,毕竟中国人心里还有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导致大量先富阶层及其子女在北京扎根,他们的财富也跟着集中到这里。可以说,北京的楼市里汇聚了几代人的钱,房价所反映的已经不仅仅是北京人的需求,而是全国人民的需求。”

    “限购治标不治本”

    基本需求是难以抑制的。在经过了2014年的短期低迷后,新一轮暴涨再次袭来。为了抑制“疯狂的房价”,2016年的国庆黄金周几乎成了“限购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迅速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调控政策,一些二线城市甚至出台了“史上最严限购令”。执行效果非常明显——交易量下滑,价格松动,不少二、三线城市出现了较大的议价空间。然而,网络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房价仍然普遍看涨,在不少老百姓心里,凡是限购的,都是紧俏的。

    “最近这一轮上涨主要是因为库存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徐洪才说,“去年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虽然房价出现停滞,但销售面积和市场交易量都是上升的,也就是在消化库存。”

    从数据看,2014年底到2015年初是市场最为低迷的时候,当时一线城市的库存大约需要20个月才能消化完。为了去库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准降息等。当时有专家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二、三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比一线城市更大,因此会加大促销力度,以求尽快消化。事实表明,开发商的促销手段比预期的更有成效,全国房地产市场只用了6—8个月就开始回暖,而且最近这一轮暴涨正是从二线城市开始的。

    “楼盘的运作周期一般是两到三年,房价的波动也会跟随这个规律。2014年底开始去库存,到今年初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开发商加快了建房速度,新一轮上涨也开始了。”徐洪才说。现在不少消费者后悔,没有把握住2014年的机会,但事实上,要做到精准判断确实很难。“普通人都是买涨不买跌的。而且房地产的建筑周期、库存消化周期、政策变化周期并不同步,房价的波动有其复杂性。”

    尽管调控效果立竿见影,但徐洪才仍然认为这并非解决之道。“限购在短期内把热度降下去了,把投机性需求也压住了,但从长期看,治标不治本。”根据以往经验,每次房价开始实质下跌时,需求侧的调控政策就会适时松绑,结果房价在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回升乃至暴涨。这种现象周而复始,多年来几乎成了一个“死循环”。

    “根本问题没解决,必然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政策是双刃剑,比如提高信贷资金门槛,让想炒房的人拿不出首付,或者不让立刻买二套房,需求是压住了,但银行也收紧了开发商的信贷,供给也被抑制,开发商不建房子,市场刚需怎么满足?所以说,现在强行按住了房价,但未来某个时间房价还会上涨,甚至很可能有报复性反弹。因此,最终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比如改革土地制度。”

    让房价回归消费本色

    合理上涨是因为刚需,但突然暴涨往往是因为投机。徐洪才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主要是抑制投机性需求,同时保障合理的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目前在抑制投机这方面,“政府是出手比较狠的,称得上霹雳手段”,但在满足合理需求方面,政府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徐洪才看来,中国房价十几年持续不断地上涨,不能单纯地予以抨击或否定,而是要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

    “我认为房价的不断上涨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中国处于转型期,一些趋势性的变化必然会推动市场价格的波动。‘十三五’提出,在2020年之前要实现3亿农民的市民化,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徐洪才认为,未来10—15年,中国社会仍将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工业转变,翻天覆地,移风易俗,而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住宅。

    “把人们集中在一个空间内,这样提供的公共服务就会产生规模效益。如果住宅分散,漫山遍野地修管道,成本多高啊?只有把人口集中起来,才是效率高、成本低的做法,这必然会推动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或者说,这是基本推动力。”

    徐洪才相信,未来一段时期,房地产仍将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它的辐射面非常宽,能拉动50多个产业。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们的自住房拥有率在全世界都是很高的,大众愿意买房不愿意租房,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无论哪个阶层,对住房的追求都是不断升级的。”

    供不应求使房子不再只是消费品,还派生出了金融产品的属性,炒作、倒卖、投机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中难以彻底消除。

    “完全没有投机是不现实的。但我还是强调,房地产的功能要回归本色,就是消费,而不是投机。现在是采取了一些治标的措施,短期内是必要的,也行之有效,但长期来说还是要标本兼治。”徐洪才认为,“本”包括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创新,比如土地、户籍、社保等制度的改革。

    “首先是把要土地成本降下来,这涉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就目前的土地制度来说,耕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之间的界限怎么打破?京津冀一体化能否减轻北京的土地供给压力?特色小镇、卫星城如何建设? ”

    还有户籍和社保制度。徐洪才认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须落实,这同样是一个长期工程。“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目前的制度性缺口太大。一方面财力不够,另一方面思想也不够解放。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讲得很清楚,要把部分国有资产无偿划拨,补充社保基金,但一直没有落实。老百姓的钱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未来要建立一个城乡全覆盖的基本保障体系,现在仍然是支离破碎的,差距很大。”

    这些问题看起来与房价比较远,其实却息息相关。正是由于深层问题解决不了,房价才在涨涨跌跌的怪圈里不能自拔。“穷人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没钱消费;富人也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有钱没地方花。”徐洪才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中心城市土地供应不足,房价必然会高;农村的土地不能自由流转,城镇的资金就进不去。“城乡之间的土地市场是分隔的,人因为户籍制度也是分隔的。”

    由于牵扯方方面面,房价问题只能像中医治疗那样慢慢调理。徐洪才认为,农村土地流转的背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现在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土地就是釜底抽薪。未来要让农民有工作、有社保,老有所养。现在因为配套制度和配套设施跟不上,大家才被迫向资源更集中的地区挤。从农村到县城、到地市、到省、到北京,层层推进,最终中心城市不堪重负,土地供不上,房价自然越来越高,只能人为限制。中国一线城市高房价的病根就在这儿。因此,只有把相关制度完善好,让大家没必要再往大城市跑了,房价才能真正降下来,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房价为什么跳不出“怪圈”
“迷宫”杂货店,年入3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