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入佛三知之知皈

□ 明海(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方丈,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 环球人物 》(

    “知皈”的皈,是回来的意思。除了吃饭穿衣成家生儿育女外,人生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佛教里称作“生死大事”,哲学家叫它“终极关怀”:我们人生从哪里来?死到何处去?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人从出生到死亡,往往是像树叶一样,随风飘荡,身不由己。很多人就这样度过了一生,不能静下来思考: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信仰,应该说是人类普遍的需求。当然有的人,没有发现自己有这个需求。知皈,从佛教来说就是要知道归依处。知道了归依处,我们的心就有了精神家园。这时候,你对生活中的一切,就有一个判断的标准,知道怎么选择,怎么取舍。在人生的种种境遇之中,我们比以前更有力量和信心。

    已经皈依了三宝、进入了佛门的居士,往往心都会安宁。对于这一点科学家还做过一个调查。做调查的科学家并不信佛,最后的结果是佛教徒真的比其他的人群要快乐。他们发现佛教徒快乐的原因不在物质上,而是在他们的信仰上。有信仰的人,他很安详。心里面安定,生活也会相对安定。这种快乐,就不同于物质享受的快乐,不同于感官享乐的快乐。那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不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这种快乐就像山里的泉水,源源不断地从内心深处流出来。不管社会怎么变化,不管我们的世界变得怎么样,他内心的信仰不断地在支持他,不断地为他提供快乐的信息和源泉。

    所以只有真正找到了归依处的人,才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没有归依处的人,都是浪迹天涯的游子,不能真正地帮助他人。有了归依处,有了力量,我们就可以帮助别的众生,就可以真正利益众生。没有归依处,很多时候我们想帮助别人,可能只是主观的愿望,实际去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经常偏离出发点,在帮助别人的过程里迷失了自我,把自己弄丢了。因为所谓要帮助别人,利益众生不是那么简单的。那需要这个人有智慧,需要这个人自己有主张。自己有信心有力量,才可以帮助别人。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不仅不能帮助别人,反而会给别人找麻烦。香港旭日集团的杨勋先生,就很通俗地说:我们要学佛,第一步先要做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给别人添麻烦。然后是帮助别人解除麻烦,不仅自己不给别人找麻烦,而且有力量帮助社会、帮助身边的人来解除麻烦。那么这就进一步了,是菩萨道。

    有一类读书人容易轻狂,会说我学就可以了,而且要把几种宗教博采众长,汇集到一起。这其实是一种轻狂的表现。一个不轻狂的人,往往只是体认某一种传统,回归某一种传统。从佛教这种传统来说,它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实际上这个历史还不仅仅是我们这一期人类的历史,在人类的这期文明以前有佛法,在人类的这期文明之后还会有佛法。这个真理的生命是永恒的,常在的,是无始无终的。个人的小生命汇入真理的长河,那就是归家。归家,如同一滴水回到大海,如同一粒灰尘回到泰山的怀抱。一滴水如果不回到大海,很快就会蒸发得无影无踪;一粒灰尘如果只是随风飞扬,也不知道会被吹到哪里去。也许会刮到房顶上,也可能会刮到粪坑里。你找到了佛法僧三宝,找到了信仰,那你就找到了靠山。就像一粒尘土成为山的一部分,是永远坚固的。

    我们要学佛,从在家人的角度来讲,就是这三个知道。第一是要“知止”,如果不知止就会浪费掉已拥有的很多财富,人生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往往我们拥有时不知道,失去时才知道,那时却再也不能倒转了;第二是要知足;第三是要知皈。

入佛三知之知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