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郎永淳 用创业化解“中年危机”

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因素,让他从新闻主播变身钢铁电商高管

本刊记者 尹洁 《 环球人物 》(

    郎永淳,1971年生于江苏。199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后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95年进入央视,先后主播《新闻30分》《新闻联播》等节目。2015年9月从央视离职,现任找钢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

    郎永淳的办公室里放着一辆他自己组装的自行车,通体银灰色,简约而时尚,被摄影记者一眼相中,用作了拍摄的道具。“这是刚组装好的,我还没来得及骑。”郎永淳笑道。他倚在车把上的样子与《环球人物》记者印象中的央视主播形象截然不同,以往的他永远面带微笑、正襟危坐,总是西装领带白衬衫,在大家吃午饭或晚饭的时候出现在电视里。

    然而现在,郎永淳名片上的头衔已经与媒体毫无关系。他是找钢网——一家B2B互联网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去年9月,他从工作了20年的央视辞职,成为互联网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从庙堂到江湖的转变让外界感到突然,但郎永淳却显然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

    “每天都像打仗一样”

    国内航空公司的记录显示,从去年9月到现在,郎永淳飞了132次,行程22万多公里。实际数字远不止于此,因为国外航空公司的里程还没有算进去。找钢网正在布局海外市场,东南亚、中东、美洲是重点合作地区,郎永淳经常要去谈项目。此外,国内外的各种论坛、峰会以及社会活动常常邀请他去“站台”。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课程,也要挤时间完成。

    “过去这一年,每天都像打仗一样。”郎永淳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他不想把太多时间花在各种会议上,但作为公司的首席战略官,他需要通过个人的影响力宣传和提升企业品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告诉外界,找钢网是做什么的。

    2011年,钢铁行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钢贸危机”爆发,大量传统贸易商退出了市场。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各个钢厂都需要快速的分销渠道,提升流通效率。找钢网创始人王东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市场,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让生产方和消费方直接在网上对接、交易,省去了中间环节。去年底,找钢网获得了11亿元的战略投资,全年总交易量达到3200万吨。

    “所以准确地说,我是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郎永淳说。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现在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的时间点。最困难的时候机会也最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播完《新闻联播》之后还能再去做什么?”郎永淳坦率地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他没有选择跟老本行相关的领域,比如文化、教育、医疗之类,这让很多人意外。

    “我希望找一个风险相对较低、成功几率相对较高的行业。面对各种选择,我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市场化程度足够高,二是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足够低,三是未来的发展空间足够大。医疗、文化、教育、传媒,都和我的专业相关,但都属于资源稀缺行业,从业者众多,但市场化程度不够高,政策存在风险。比如大家现在一窝蜂做直播,但你有资格证吗?做商业网站,你有采访权吗?不像钢铁,处在过剩阶段。”

    因此,郎永淳看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信息互联网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消费互联网业基本上成型了,但产业互联网却刚刚起步。”钢铁是工业的粮食,与煤炭相比不算夕阳产业,目前还没有替代品,未来在经济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更关键的是,这个行业未来5年都会处于去产能的主旋律中,加上“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大背景,政策风险基本不存在。 

    “从数据看,钢铁行业今年会接近谷底,之后将慢慢回升。但正是因为行业有了困难,市场出现空缺,我们才有机会切入。”在某种程度上,郎永淳自己也是找钢网的一个“流量入口”。

    “一直有危机感”

    站在“不惑”和“知天命”的正中间,郎永淳已经不在意外界的评价。“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你认准了一个跑道、一个方向,会有种强迫症似的感觉,就是一定要去做。”

    这种动力20多年前有过一次。那时郎永淳还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前在一家医院实习。“那是1994年,医药代表崛起的时代,3块钱可以解决的病,给你开100块钱的药。一个针灸科有4张诊疗床,来的大多是行动不便的患者,躺在床上接受治疗,每人半小时,每次收费7毛钱,哪家医院愿意让这个科室壮大?我就找不到路了。”郎永淳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

    迫于生存的压力,还带着一点虚荣心,郎永淳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结果出乎他的意料,考中了。那是他第一次转行。“当时根本不懂什么叫新闻理想,虽然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但带有被动的成分。后来进入中央电视台也没想到,随着工作的积累,慢慢才树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

    1995年,郎永淳从《新闻30分》开始了主播生涯。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出镜时穿的西装还是向同学借的。据他回忆,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和发的BP机时,兴奋得“像个暴发户”。他跑到后来的妻子吴萍面前,把BP机从腰里一拔,“那叫一个神气,满脸笑开了花”。

    从《新闻30分》到《新闻联播》,郎永淳在央视整整20年时间,一直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态。“我出身草根,从苏北农村一步步赶上了时代。我始终有危机感,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当觉得在行业走到顶点时,他开始求变。

    “我们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在职业规划上几乎没想过不从一而终,尤其是到了央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只不过做播音的到了《新闻联播》就算到了最高点,之后的职业生涯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一条直线,直到退休,画上句号;要么一路下滑,画上句号。想再提升,很难很难。”

    还有家庭的因素。2013年,因为儿子去美国上初中,郎永淳的妻子也一道赴美,此前几年她已查出乳腺癌,赴美既是陪读,也是治疗、休养。“家庭遇到的各种挑战,让我对未来做出一些思考,进行重新规划。”人到中年,安逸之下危机暗涌,郎永淳的对策是主动走出舒适区。“我不想成为40岁就已经死了,80岁才被埋掉的人。”

    相比于第一次,这次转行完全是郎永淳自己主动选择的。“我当然可以留在央视,享受外界认为体面的东西,但我内心还有一股冲劲,想再做点事情,挑战自己。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我想找个合适的跑道再跑一回,试过才不会后悔。”

    “让情怀落地”

    郎永淳承认,自己的性格属于比较执着甚至执拗的。“我对自己要求比较苛刻,有点完美主义。”而多年主播的经历也强化了这种特质。

    “跟现在相比,《新闻联播》的工作压力要大得多。你在半小时内,完全不能出错。有时快到晚上7点了,头条还没来,或者要换稿子。那种心理压力没干过的人难以体会。”工作性质与个人性格正好匹配,用郎永淳的话说,追求完美、卓越已经进入他的血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从媒体到企业仍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以前是一个坑好几个萝卜,大家相互帮衬;现在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有太多事要去做,考验的也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体力。”

    目前,郎永淳把精力主要放在3个方面:一是公共体系建设,包括政府关系、公关宣传、品牌推广等;二是企业战略,着眼于政策研究、业务拓展;三是找钢网旗下的投资基金——胖猫创投,郎永淳是合伙人。“我们已经投了一系列‘找’项目,比如找油、找五金、找玻璃,等等。”

    2015年,找钢网的销售额和交易量都是业内第一。按照冶金规划院的统计数据,去年市场上钢铁电商交易量共计1.3亿吨,未来将会增长到3亿吨。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郎永淳希望联合上游企业,提供更多内容服务。“比如,我们可以策划‘最美钢厂’评选,让线上和线下更具黏性。我们还计划做‘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直播,希望和钢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媒体人总是习惯谈论“诗和远方”,谈论理想和情怀,郎永淳却觉得,他是到了企业之后才把理想与现实真正结合起来,让情怀落地。“我现在做的事能够产生看得见的价值。对于一家B2B企业来说,你不创造实际价值,两个B端都会抛弃你。”

    自从进入创投圈,郎永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九死一生”。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他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第一,生活不像原来那么规律了;第二,没有太多锻炼时间,成天飞;第三,学习时间多了,应酬也比以前多。”

    不过,这种状态也只是一个阶段。“等找钢网在业内成为一家成功企业后,我也许会进入半退休状态,从事教学也好,写一些东西也好,让自己轻松下来。”郎永淳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但在此之前,我还是希望在创业路上完成一次登顶,再实现一次个人价值,也是解决自己心里那个所谓的中年危机。当然,我不可能一直这么奔跑下去,总要停下来休息的,但那会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但有些人不创业会后悔一生,所以郎永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成功过的人适合创业”。按照这个标准,他属于适合创业的一员,尽管他进广播学院时没想到有一天能进央视,进央视时没想到有一天能播《新闻联播》。

    “是越努力越幸运吗?”记者问。“很难说。人生是无止境的。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别人也回答不了,能够回答的是时间。”郎永淳说。

郎永淳 用创业化解“中年危机”
收购狂人AT&T要“娶”时代华纳
希拉里背后的“赚钱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