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俄罗斯这口大锅中都煮了些什么

□ 阿列克谢耶维奇(俄罗斯作家,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环球人物 》(

    我喜欢更多地去倾听,以前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我就喜欢倾听。但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不得不更多地去说,去给别人讲述,所以我已经感到很疲倦了。

    每到一个国家,实际上我都更想听听当地的人怎么说,他们对现实怎么理解。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俄罗斯作家一般把这些年轻的面孔称作“新鲜的时代”。你们也都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我能够跟大家谈的,是我近40年来都做了些什么。

    我做了我自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

    当然,我们通过个体、通过书本、通过教科书来学习是很好的,但是我更加喜欢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亲身经历去学习。我所有读过、看到过和思考过的东西都会形成一种思想。近40年,我都在从事一种文学体裁的写作。它诞生于现在这种飞速变化的时代里,在这个时代,所有(艺术)体裁都在加速变化,比如文学、音乐、绘画等等。

    大家一般都把文学理解为一种“虚构”的体裁。我做过多年的记者,去过很多地方,我认为每个人在写作时都会有一些虚构。我就想,也许“非虚构”可以形成一种新的体裁、新的形式,于是我就开始这种体裁写作,第一本书就是《战争的非女性面孔》。在这本书中,我讲述了战争中的女人。她们来自炮兵、步兵、坦克手等各种兵种,她们的职业是军人。她们不光会照顾伤员,还会杀人。

    在人的记忆中,或者说在大街上,能产生很多的小说。也就是说,从我们的谈话中就能创作出小说来,但事实上,我们很容易放过我们所交谈过的东西。

    《战争的非女性面孔》这本书曾经很久都不能得到出版,但当它出版后,发行量达到百万册,所以我越来越清楚,我找到了自己的路。

    我写了5本书,《二手时间》就是这个系列里的最后一本。切尔诺贝利、二战、阿富汗战争……我为什么选择这些题材呢?因为这些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证据:我们曾经是怎样的人,我们在怎样生活,我们是怎样杀人、被杀的,我们是怎样死去的。我这样想,甚至把这些话写在日记本上。

    这本《二手时间》讲述了整个苏联的历史。二战的时代是苏联最伟大的时代,它跟法西斯德国作战;而到了阿富汗战争的时代,国家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成为浪漫主义者——我们摆脱了共产主义,走上了别的道路。但现实中,共产主义虽然离去,我们的生活却更加糟糕了。

    我还记得当时莫斯科艰难的情况:工厂关停,货品短缺,简直就像战争年代一样。一个伟大的帝国就这样结束了。现在呢?也没好到哪里去。我们惊慌失措,没有思想,没有目标。我们呼唤自由,却不知道什么是自由。

    我为什么要做这样宏大的工作——写出5本非虚构的书?因为我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一种终究要回来的思想,它从来也没有死去。我的书中描写了石油等国家财富被私人无偿占有,人们处于惊慌失措的状态,不知道他们生活在哪里,他们在建设什么。民主派对这个时代也无能为力。这时我们就像100年前在国内战争中所处的情形一样,分成两派,一派守旧,一派想建立新的。

    我的写作原则就是给每个人说出真相的权利,展现出整个俄罗斯这口大锅中都煮了些什么。我觉得“知道”很重要。

    而我想做的,就是想写出俄罗斯百年来生活的百科全书。

    (本文为2016年8月26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文字有删节)

追故事的人
“草根数学天才”的困境
被称为“中国好人”的洋教授
苏西·门克斯,惹不起的秀场“毒舌妇”
俄罗斯这口大锅中都煮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