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得罪整个时尚圈,依然被奉座上宾

苏西·门克斯,惹不起的秀场“毒舌妇”

□ 本刊记者 余驰疆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苏西·门克斯,1943年出生于英国,1966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任职于《泰晤士报》等媒体,现为《Vogue》(时尚)杂志首席专栏作家。她的评论真实犀利,在时尚圈备受推崇,曾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英国官佐勋章等诸多荣誉。

    一进入9月,时尚圈又热闹起来了。从9月8日开始,四大时装周将率先在纽约打响,之后是伦敦、米兰、巴黎轮番上阵,一直持续到10月初。在这短短一个月中,许多人将成为时尚迷、镁光灯追逐的焦点,比如明星、设计师、网红等等。在这些人中,有一个“画风”格格不入的七旬大妈:她穿着臃肿的大袍子,夹着公文包和笔记本,正襟危坐在秀场第一排,看起来像是误闯进来的街道大妈。然而,没有一个人敢小看她,因为她的文章可以直接影响品牌的销量,她的评论连安娜·温图尔和马克·雅各布都不敢怠慢。

    这位大妈就是叱咤时尚圈近半个世纪的苏西·门克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时尚评论家之一。她骂过的时尚大咖不计其数,却因此收获了“时尚圈武士”的美名,甚至拿到了英国官佐勋章和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靠着笔杆子拿勋章,她也称得上是时尚圈的传奇了。

    曾因无知被赶出秀场

    时尚界有3颗数十年如一日不变的头:卡尔·拉格斐的小辫子、安娜·温图尔的波波头以及门克斯用刘海梳成的额前髻。曾有记者询问这个发型的意义,门克斯漫不经心地回答:“只是为了不让刘海在写稿时垂下挡住眼睛。”据说门克斯写稿时的状态如临大敌,神经紧绷到别说刘海,就算一根发丝也不能出现在她眼前。这也使得她出稿效率奇高,曾创下印刷前15分钟完成定题目、写稿、排版的惊人纪录。

    这种工作状态似乎是天生的。门克斯从小就是学霸,少女时代的她就像是一台无所不能的学习机器。由于当空军的父亲在二战中牺牲,遗腹子门克斯的童年是在英国布赖顿乡下,和外婆、姐姐一起度过的。在连百货公司都没有的小镇,门克斯每天只做两件事:做衣服和读书。她4岁就跟着外婆学做衣,读小学时就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成绩名列前茅。

    17岁那年,门克斯决定前往法国镀金,考入了世界四大时装学院之一的巴黎高等时装学院。她从绘画、打版学起,3年时间就达到了远超其他同学的水平。然而,天才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她的毕业作品是一件百褶裙,导师看到后当面撕裂裙子,对她说:“第四层错缝1厘米。”那一次,门克斯躲在厕所里哭了许久,她第一次意识到时尚其实远比想象的严肃。

    那时,门克斯的梦想就是进入巴黎时装周秀场大饱眼福。在房东的安排下,她早上5点就佯装清洁工埋伏在秀场附近,等到9点多开秀再随人群溜进去。她看的第一场秀是莲娜·丽姿的高定秀,因为过于激动而忘记了秀场的规定,她在日记本上画下台上的服装,结果被狠狠教训了一番,赶出了秀场。吃苦对小镇姑娘门克斯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当众出丑却让她无地自容,如今,门克斯看秀总爱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看起来就像是对时尚圈的小复仇。

    回到英国后,门克斯考入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剑桥三大女子学院之一),专攻历史与文学。与古板的学生不同,时尚经历让她想法更现代、幽默,她的文章在学校备受欢迎,很快就被剑桥校报招致麾下,成为该报历史上第一位签约女编辑。

    1966年,门克斯从剑桥大学毕业,立马被签入《泰晤士报》,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她追踪过女明星的家庭闹剧,也爆料过政客的贪污黑幕,但她知道自己最爱的还是时尚行业。一年后,她辞职转战《伦敦旗帜晚报》,成为一名时尚记者。

    把人逼疯的阿姨

    剑桥毕业,又出身新闻大报,门克斯没想到,自己做时尚记者却会饱受“歧视”,当时甚至有同事对她说:“你要在时尚圈工作,就得重新选父母。”时尚圈里不乏趋炎附势之人,没家世、没名气的乖乖女自然没人重视。门克斯常常在入场排队的推搡中被抢了邀请函,只能在秀场外空等机会偷溜进去;别人在秀后参加鸡尾酒会、聊天,而她却只能抱着纸笔在一旁写稿。门克斯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时尚。

    迷茫之中,她的上司、《伦敦旗帜晚报》总编辑查尔斯·温图尔开导了她。查尔斯是鼎鼎大名的“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的父亲,他对门克斯说:“你要做言之有物的时尚,从心出发写作。”在查尔斯看来,其他时尚记者都是在讨好品牌、设计师,而门克斯应该说出那些平庸的记者不敢说的话,寻找他们忽略的闪光点。门克斯深受启发,她决定做一个不受品牌左右的记者,写最真实的感受和评论。为此,她给自己立下规矩,绝不接受任何品牌赠与的礼物,哪怕只是一瓶香水小样。

    门克斯的文风越来越犀利,渐渐打响了名号。上世纪80年代,当所有人都在追捧让—保罗·高缇耶时,她剑出偏锋力推“安特卫普六君子”,推动了安特卫普品牌在全欧洲的销量;1993年,卡尔·拉格斐让香奈儿再度崛起,门克斯却在《国际先驱论坛报》发文称香奈儿包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终结,拉格斐在报纸上刊登全页广告以示抗议;2007年,马克·雅各布延迟开秀两小时,门克斯大发雷霆写了一篇讨伐文,小马哥不得不亲自为她设计一款T恤负荆请罪;她甚至连“恩师”的女儿也不放过,去年,她公开表示安娜·温图尔举办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就是一场中看不中用的秀……一向高冷的超模凯特·莫斯都对这位老太太颇为忌惮,她曾对媒体说:“门克斯是会把人逼疯的阿姨。”

    从剑桥学霸变身毒舌女王,门克斯几乎得罪了整个时尚圈,但她的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前年,她去新加坡参加活动,一位男医生突然对她说:“我太喜欢你的作品,每周都在期待看你的专栏。”

    她说:“看,写作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要真实、诚恳就一定会有人喜欢听。”

    深度是制胜法宝

    为什么门克斯嘴巴那么毒,但大家还是得请她来看秀,还是喜欢看她的文章?或许她的老对手,莎拉·摩尔的话能给出答案。摩尔也是英国资深时尚评论家,她曾评价门克斯:“在谁先到秀场这件事情上,我这辈子只赢过她3次。她的文章令人敬佩,因为它们不仅质问时尚的动机,同时还能将其放在正确的文化、历史、经济环境中讨论。”

    2013年,时尚博主雨后春笋般崛起,门克斯发表名为《时尚马戏团》的文章,从社会性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的短板:“穿衣不再是为了品位,而是讨媒体欢心,博主们与其说是小丑,不如说他们更像肤浅的孔雀!时装界病了。”她还花了大量力气研究时尚产业链。这几年,孟加拉国发生多起成衣厂爆炸、坍塌、纵火事件,门克斯成为劳工人权保护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她在文章中写道:“时尚是一件好事,但为了满足快速,所有成本都被压缩了,包括劳动者的权益!你能想象一件丝质洋装的成本跟一杯咖啡差不多吗?”

    正因为有着其他时尚人难以企及的深度与角度,门克斯始终是时尚圈最重要的一道声音。2008年,法国巴黎加列拉宫博物馆专门为她举办派对,被她数落过的小马哥、卡尔·拉格斐一一前来祝贺;2012年,迪士尼将她画入动画短片;她甚至拥有了自己在辛普森系列中的形象。如今,73岁的她依然像刚入行一样,时装周期间每天5点起床去秀场,经常一个包、一双鞋就跑一个季度的秀。她说:“记者不需要太被关注,而且我可是乡村出来的,最讲求实用性。”

    敬业、深度、坚持,这便是苏西·门克斯在时尚圈的制胜法宝。

    链接:惹不起的毒舌老太太

    时尚圈有5位老太太让人“闻风丧胆”,她们都是最出名的评论家。除了门克斯,另外4位也是各显神通,或犀利,或幽默,堪称时尚圈“最强笔杆子天团”。

    凯西·赫拉·1956年出生,美国人。与其他走情怀风格的评论家不同,赫拉擅长的是对服装的专业分析,她长期为《纽约时报》撰稿,大肆批斗阿玛尼、D&G 设计奇怪,没有思想,导致多次被品牌拒之门外。她曾获得美国时装协会颁发的文化大奖,此奖堪称时尚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希拉里·亚历山大·1946年出生于新西兰,《每日邮报》的专栏评论员。她见到谁都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看起来就像一位和蔼的老祖母,她的评论也总是调侃多于批评。她还是英国“超级模特大赛”的评委、伦敦艺术大学教授,是时尚评论家中多栖发展的最佳代表。

    莎拉·摩尔·英国知名媒体人,她是评论家中的小清新,不仅会写,还会在文章后面画上一幅小插画,深受读者喜爱;她也是时尚圈的历史家,出版《古驰 85周年》《D&G 20周年》等书,把品牌历史倒背如流,被称为“书架上的时装大师”。

    林恩·雅戈尔·美国评论家,她的经典妆容和圆润的身材活像一个俄罗斯套娃,就连Lady Gaga都在模仿她的造型。她是最坚定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曾多次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炮轰普拉达的尼龙包难以降解,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不想成为时尚的罪人!”

追故事的人
“草根数学天才”的困境
被称为“中国好人”的洋教授
苏西·门克斯,惹不起的秀场“毒舌妇”
俄罗斯这口大锅中都煮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