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之上,不乏励志传奇,不乏明星闪耀。但总会有那么几个人,“须仰视才见”。他们的成就、他们的荣誉,别说普通人望尘莫及,就是他们的同行与对手,也只能作为陪衬,他们是这个疆域内的王者。
而当王者即将转身离去的时候,也许他们已不再需要人们无穷无尽的赞美,他们更想展露作为平凡之人的真实一面——也曾历经坎坷,也曾失落迷茫。他们是王者,更是有故事的人。
世上仅有一个菲尔普斯
里约奥运会上,31岁的美国“菲鱼”迈克尔?菲尔普斯夺得5金1银,将个人奥运金牌数提升至23枚。历史上,从未有一位运动员像他一样取得如此成就。然而,他在结束个人项目比赛后说:“没有下一个4年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在里约奥运会后退役。”最后一次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的菲尔普斯哭了。喜爱他的人还在唱着“再战4年”,而这一次他异常坚决:“不会有更多,就是这样了。我从事这项运动24年,已经用心做了所有事情,很高兴看到一切以这样的方式告终。”
在这个一枚奥运金牌就能称为英雄的时代,菲尔普斯的王者地位毋庸置疑。巅峰时期的“菲鱼”是让对手绝望的,曾经有人评价“当菲尔普斯跳入水中,其他人就只能去奋勇争夺第二名”。
鲍勃?鲍曼,作为挖掘了菲尔普斯潜力的伯乐,在“菲鱼”10岁时,就向他的父母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2000年奥运会时,迈克尔可能会作为观众感受奥运选拔赛的氛围;2004年,他可能代表美国队参加他的第一次奥运会;2008年,他会有更好的表现;2012年将是他的鼎盛时期。” 而彼时的菲尔普斯刚刚被医生诊断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一种遗传病,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所有人都对鲍曼的话半信半疑。
而事实上,鲍曼还“小看”了他的弟子。2000年,15岁的菲尔普斯就以运动员的身份去了悉尼,成为自1968年以来,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最年轻的美国游泳选手。在男子200米蝶泳比赛中,菲尔普斯获得第五名,对于一个仅有15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菲尔普斯回国后发现,没人关注他的成绩,小伙伴问他最多的竟然是“有没有看到考拉和袋鼠”。菲尔普斯暗下决心,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从此,泳池成了菲尔普斯的全部。每天清晨5点30分,闹钟会准时把他叫醒。“我心里有100个声音在说不想起床。但只要想起‘训练’两个字,就会马上跳下床。”除了天赋之外,菲尔普斯的好胜心和执着,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鲍曼说:“迈克尔游泳就像在演奏乐器,如果他是钢琴家,绝对可以每天在钢琴前坐上8小时不动。”令人惊喜的是,菲尔普斯对于游泳的坚定,治好了他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每当参加比赛,他都会变成一个特别专注的人。
天道酬勤。在2003年举行的巴塞罗那世锦赛上,菲尔普斯获得4项冠军并5次打破世界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获得6枚金牌;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拿下7个冠军,5破世界纪录。时间来到了2008年,在北京菲尔普斯创造了8金神话,让自己的名字深深镌刻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丰碑上。
2012年,在伦敦获得5项奥运冠军后,菲尔普斯选择退役。然而,告别泳池后,他的生活一团糟,酗酒、赌博、大麻这些字眼让菲尔普斯时刻处于媒体的批评和人们的关注之下。2014年,菲尔普斯决意复出,尽管他知道这很难。
家人给他带来了力量。前不久菲尔普斯迎来了人生最宝贵的礼物——儿子布默。拿到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蝶泳金牌后,他走到看台,从妻子手中接过布默,把他搂在怀里。这一幕,是那个夜晚最感人的瞬间。
去里约之前,菲尔普斯被选为美国奥运游泳男队的队长,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这样的角色。“一张熟悉的脸,一个全新的人”,这是美国《体育画报》对菲尔普斯的评价。
鲍曼31岁那年,遇到了10岁的菲尔普斯。如今,满头白发的鲍曼如何评价31岁的菲尔普斯?“这是最好的菲尔普斯,不能更好了,比任何时候都好。”鲍曼说,不只一代人,每个时代的人都喜欢菲尔普斯的出现。他有为世界大赛而生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压力下表现得很好。“不会再看到另一个他,世界上只有一个菲尔普斯。”
他还是那个叫尤塞恩的男孩
瘦长、笨重,喜欢运动多过学习,究竟是踢足球还是打板球,曾经很长时间困扰他,后来为了一顿午餐,终于让这个生长在牙买加北部名叫尤塞恩?博尔特的小男孩,坚定地选择了田径。
在威廉?柯妮卜纪念中学的操场上,一切刚刚开始。少年博尔特与好朋友为谁跑得更快而争吵,在一旁的牧师纽金特为了让比赛更有趣,决定为赢家提供奖品。“如果你能超过他”,纽金特看着博尔特说,“我将为你买一份午餐。”一场小小的比赛让博尔特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他不仅有着巨大的身体能量,更拥有强烈的好胜心。
从此以后,对于博尔特来说,每一个赛道,都是最好的竞技场。很快,他就成为了划过人类极限的那道闪电。
2007年,博尔特向教练米尔斯提出要练100米。米尔斯告诉他,如果他能在200米中打破牙买加的国家纪录,就可以。当时的牙买加200米纪录是夸里于1971年创造的19.86秒。在2007年6月举行的牙买加锦标赛上,博尔特跑出19.75秒的成绩,将国家纪录提高了0.11秒。
从2008年开始,博尔特成为这个星球短距离跑道上最闪耀的巨星。他在北京以9秒69的成绩创造了当时男子100米的世界纪录,在男子200米中打破了迈克尔?约翰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并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冠军。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博尔特不但成功卫冕3个项目的冠军,还在男子100米中以9秒63的成绩再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人们惊叹,这道来自牙买加的“闪电”简直是为突破人类极限而生。
里约奥运会上,30岁的博尔特再次站上跑道,用无可争议的方式实现奥运会“三三冠王”,在奥运会百年历史上从未有人做到。
然而,当博尔特以绝对优势冲过男子200米终点线的一刻,这个被称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心里想的唯一一件事却是告别。“这个成绩我并不满意,我想打破200米的世界纪录。但当我跑过那个弯道的时候,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双腿,无法再加速了。那一刻我便知道,这将是我最后一届奥运会。”博尔特有些伤感地说道。
尽管冠军拿得越来越多,但博尔特幽默谦和的态度和爱耍宝、搞怪的性格从来没有改变。他依然是那个见人就露出爽朗笑容、对生活充满各种期待、在活动中跳舞超嗨的博尔特。正是了不起的大心脏和云淡风轻的写意做派,让他独步天下。里约百米大战之前,所有媒体都在热炒他与美国短跑名将加特林之间的竞争,博尔特却丝毫没有大战之前的紧迫感。因为这个时候,他还沉浸在赢球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曼联刚刚在客场击败伯恩茅斯,取得穆里尼奥时代的联赛首胜。所有人都知道博尔特是曼联的铁杆球迷,恨不得自己披上红色战袍去踢一场。赛后博尔特庆祝之余发推特说,“新的一天,好的开始”,并加上了“曼联”“胜利”的标签。
跑道上的巨大成功,让博尔特也成为商业追捧的宠儿。在福布斯公布的过去12个月体育运动员收入榜上,博尔特位列第三十二。在前100名运动员中,只有博尔特一人是来自田径场,他的收入是其他短跑运动员平均收入的20倍以上。
又有名又有钱的博尔特依然保持着对于赛跑单纯而执着的热爱。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从没有忘记自己出发的地方。当博尔特与某赞助公司签订合约时,他坚持在合同中加入一项条款,该公司须每年给威廉?柯妮卜纪念中学捐赠新的田径装备。他还自掏腰包在今年早些时候为学校购置了一辆新的巴士。
和博尔特一样,他的父母在他成名后也依然过着和过去一样的生活,他们不想搬去其他地方,仍然住在位于牙买加特里洛尼区的一间小房子中。他们说,一方面担心去新地方要重新结交朋友,另一方面也为了让自己不至于越来越懒,所以老两口目前还在悉心经营着过去的商店。
这个世界有一些神迹,他们孕育在某个平凡的角落,在某一瞬爆发,成就最闪耀的光芒。博尔特就是如此,他是一道闪电,将田径带入一个新的时代,也将人类的极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全景展现。这道“闪电”在跑道上展现出了跨越时空的美好,不仅到达前人难以企及的人类极限,更饱有生命原始热爱的轻盈写意。能和他一个时代,并见证这番盛景,实乃幸事。
成为更好自己的林丹
多么霸气的王者,也会有落寞转身,黯然离场的时候。但不论他以什么样的姿态离开,没有人能否认他曾经在一个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比如林丹。
在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1/4决赛中,林丹和老对手——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相遇。对于两位分别已达33岁、34岁的老将来说,这次“会师”是一个约定,代表他们在运动生涯的末期又共同努力了4年。观众视这场比赛为奥运会最后一次“林李大战”,这一刻见证似乎比胜负更重要。决胜局中,尽管林丹狂救3个赛点,却未能如伦敦奥运会一般实现大逆转。在接下来争夺铜牌的比赛中,林丹败给了丹麦小将,最终无缘奖牌。赛后,观众依然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超级丹”。
在中国竞技体育圈,林丹是个特别的存在。和许多优秀运动员一样,他的体育生涯开始得很早,5岁开始学习羽毛球,12岁成为全国青少年冠军,17岁进入国家队;但和许多运动员不同的是,他骄傲张狂、我行我素,并最终成为叛逆偶像。他还曾短暂转身,触电时尚,再度回归重新解读羽毛球和自己,潇洒酣畅依然王者无敌。
天王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雅典奥运会,年轻气盛的林丹是男单头号种子,他本想在个人的首次奥运之旅大展拳脚,可事与愿违,首战就爆冷遭遇败仗。面对低谷和挫折,林丹选择了远超常人的努力。他曾说:“我90%以上的时间,都放在训练上,当很艰苦的时候,没有更有效的捷径,你只能继续走下去。”
经历永远是最好的礼物。天赋难得,更难得是绝境中的坚持。击败丹麦选手盖德后,林丹被对方敬称“ Super Dan ”,“超级丹”的称号,从此叫响世界。2005年世界羽联恢复举办世界杯,林丹夺取了个人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林丹未失一局,加冕奥运冠军。那个时期的林丹呈现出体能和技术的全面成熟,速度快又灵活、攻击凌厉凶猛,在球场上有着绝对的控制力。那个在北京封王的林丹是骄傲的、性感的,充满斗志又犀利。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桀骜不驯、不可一世的,耍大牌、难接触、个性强,是人们对他的印象。但这一切似乎在伦敦奥运会后悄然发生了变化。2012年林丹迎娶了相恋多年的女友谢杏芳,之后他淡出了羽坛,除了羽超联赛外,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碰过羽毛球拍。
2013年3月,林丹宣布回归国家队。人们发现,回归后的林丹比以前更包容、淡然了。他耐心地答记者问,耐心地打球,不为争议球而耍脾气……“因为有了家庭,你需要有担当,需要时间去照顾家人。另外一个原因是自己在这些年里经历了很多,从无人知晓到后起之秀再到领军人,这期间有起有落,这些经历都让我慢慢改变了。”林丹说。在教练李永波眼中,林丹的境界升华了:“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运动员。外界附加的东西不会给他带来不利的因素,这是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林丹。”
自此,林丹的职业生涯也变得更为丰富。商业上积极拓展尝试,不仅推出个人写真,还自创了内裤品牌。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愈发清晰。
林丹身上有许多文身,他说,每一处印记都是男子汉的勋章,每一处印记都源于内心。其中,右肩部的十字架,是林丹献给信奉基督教的外婆的;右臂内侧的一正一反的字母“F”,代表妻子谢杏芳;而右臂上的“until the end of world”(直到世界尽头),是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的片尾曲,林丹把它送给热爱的球场,他说:“片尾曲的最后是樱木花道远去的背影,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曾经挚爱的球场,留给大家的,可能也是这样一幅画面吧。”
羽毛球赋予了林丹很多,也带给他宽广的人生舞台。比赛已经不仅仅在于胜负,经历了林林总总,对于林丹来说,一切归于简单。而林丹,已经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