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兵中之王”罗南辉

他是红三十三军军长,为三大主力会师殿后时壮烈牺牲

□ 本刊记者 龚新叶 卢楚函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

    罗南辉(1908-1936),成都市西郊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十三军副军长、军长。1936年10月23日,在甘肃会宁县大墩梁指挥战斗时英勇牺牲。

    红军高级将领罗南辉的出生地在成都西郊,即现在的金牛区。《环球人物》记者试图在此追寻其成长故事。但探访中,当地居民大多只是听说过这位红军将领,至于当年所居之处、生活事迹,则早已掩盖于这片繁华之中。

    《环球人物》记者只好驱车前往距离市区几十公里的成都烈士纪念馆,继续挖掘他的革命事迹。展厅里,陈列着红军当年长征时用过的物件,茶壶、红本、马灯。一面灰色墙壁上,嵌着一块LED屏,显示着罗南辉头像,右侧是一列红色行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旁边醒目处,镌写着他的介绍,“长征中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1936年10月23日,在甘肃会宁县大墩梁指挥战斗时英勇牺牲。”默默讲述着罗南辉的生平。

    掩护红四方面军渡江

    1935年3月,为支援正在进行四渡赤水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决定收缩东线部队,撤离川陕根据地,向西强渡嘉陵江,吸引敌军主力,以减轻中央红军的压力。红三十三军副军长罗南辉奉命率部出兵陕南,以迷惑敌人,为红四方面军制造在四川苍溪县南北地区渡江的有利条件。

    当罗南辉率部队到达岷江东岸的四川威州(今汶川县)时,遭遇了川军邓锡侯一个旅的阻击,他们想夺取岷江上的索桥,以完成对威州的反攻。“岷江虽然只有几十米宽,但两岸山高陡峭,水流湍急,如果没有索桥连接两岸,休想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兵一卒。”四川省党史研究员邓寿明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罗南辉当机立断,带领第二九五团前往目的地。连续翻越几座山头后,第二九五团在沟口镇北面山上与敌军一个团相遇,罗南辉毫不犹豫地带头向敌军发起冲锋,对方被突如其来的冲锋打乱了阵脚,不战而降。

    抢占制高点的罗南辉站在山梁上,用望远镜观察到溃退的敌人正在破坏岷江上的索桥,果断命令部队前去抢占索桥。“他派了一个师隐蔽绕道向西,偷渡抢占三江口的北山,然后迂回到邓锡侯军背后,断掉他们的退路,除了留一个营守在山梁,其余8个营居高临下直冲敌阵,形成前后夹击。”邓寿明介绍说,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敌军一个旅被全数歼灭。

    战斗刚结束,罗南辉立即命令抢修索桥。在当地群众支援下,经过一天多抢修,一座新桥横跨在岷江之上,红四方面军总部得以安全渡过岷江。此时,邓锡侯军仍在派兵尾追其后,罗南辉便率红三十三军撤退至理番县城。敌军知晓后,随即将县城围住。罗南辉沉着冷静地指挥警卫营、交通连、手枪连封锁城门,据险反击。激战一昼夜后,敌军败退。

    第二天,敌军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一度攻至城门口。罗南辉一边指挥抗击,一边安排警卫员化装,悄悄绕出城外报信,通知距军部最近的第二九五团增援。数小时后,第二九五团急速赶到,将敌军包围起来,与城内红军再次对敌军形成夹击,歼灭300余人,残敌溃逃。随后,在罗南辉的指挥下,红三十三军先后与敌数次交战,有效牵扯住敌军,保证了红四方面军各部机关的安全转移,而这次战略转移也成为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的开端。

    将计就计骗过特务

    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罗南辉,原本只是一个水烟铺的学徒。他自幼家境贫苦,经常食不果腹。店铺倒闭后,罗南辉便失去了生活来源。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有“吃粮当兵”的说法,但吃当兵饭的人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从小就在生死线上度日的罗南辉,没把这当回事,就加入了川军。

    当地川军里时常发生以上欺下的事情,让罗南辉心生厌恶。这时有人告诉他,川军第二十八军第七混成旅中官兵相处融洽,生活也不错。于是在1926年夏天,罗南辉跑到第七混成旅当了一名士兵。次年,罗南辉被当地共产党组织发展成了党员,并开始从事兵运工作。两年后,已升任营长的罗南辉随第七混成旅代旅长邝继勋起义。

    1933年,罗南辉率部加入红四方面军,不久任红三十三军副军长。由于罗南辉曾有在军阀部队的经历,对士兵的现状和心理比较了解。他处处为战友着想,在后来的长征途中也经常自己忍饥挨饿,把食物分给下属,因此深得官兵爱戴,被亲切地称为“兵中之王”。只要他一声号召,士兵们就会蜂拥响应。

    不仅如此,“罗南辉遇事冷静、反应机敏在军中是公认的”,四川省党史研究员宋健向记者讲述了他从狱中逃脱的故事。1930年冬,罗南辉被派任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后,因叛徒出卖被捕。特务在罗南辉身上搜出一封共产党的介绍信,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回答是做生意的,并主动承认自己是共产党的人。“因为介绍信的原因,他的身份肯定瞒不过去,坦白是为了降低敌特的戒备心。”宋健解释说。

    果然,审他的人见罗南辉如此坦白,便想因势利导,挖出共产党的机密,于是给他松了绑,还递上一支烟,问他担任什么职务。罗南辉知道对方中计,便顺势编造自己是交通员,为了混饭吃才不得已送信。罗南辉的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敌人的疑虑,认为他就是个地下党雇来送信的“交通员”而已。此时的罗南辉,由于常年奔波,面黄肌瘦,衣着破烂,怎么看也不像个当官的。为早日出狱,罗南辉再生一计,伪装成一个文盲,托人记录他的口述写成信转给监狱长,说他没有家,也找不到事做吃不上饭,在狱中反倒能免费吃喝,千万不要放他出去。狱官信以为真,怕浪费粮食,便将他放了出去。

    当时,四川军阀刘湘加紧特务活动,搜捕屠杀共产党人,特别是重赏和利用共产党内的叛徒,对党组织发起了疯狂破坏。为反击敌人的破坏行动,惩治叛徒,1931年底,中共四川省委派遣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罗南辉出任锄奸组长。他率领锄奸小组神出鬼没地秘密处决了一批叛徒、特务,对敌特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大墩梁上洒热血

    1934年初,四川军阀刘湘为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集结了20万大军,张国焘却在军内搞起肃反运动。罗南辉所在的红三十三军中,一大批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排级以上干部在运动中被迫害致死。罗南辉竭尽所能,想方设法保护了一些党员干部。

    时任红三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的魏传统在后来的回忆中说:“那时,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我们这类知识分子干部危险很大,但罗南辉保护了我,才没有被杀头。”军长王维舟由于反对张国焘的肃反运动而遭到打压和排挤,离开了红三十三军。于是,该军的重担就完全落在了副军长罗南辉头上。

    1935年6月,罗南辉被任命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率部担任后卫,掩护红四方面军总部。第二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会师。而此时,整编后任红五军副军长的罗南辉,作为红二、四方面军的后卫指挥,仍在会宁县南面的西安至兰州的道路上警戒尾追的敌人。

    在罗南辉28年的短暂人生中,大部分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伟大革命事业。他人生的最后一刻,也在与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战中永远定格在了甘肃华家岭。

    1936年10月中旬,蒋介石调集了十几个师的兵力前来追击,妄图趁红军立足末稳之际给以致命打击。国民党胡宗南、王均、毛炳文三个军,分别从东、南、西3面向会宁地区大举进攻。罗南辉奉命率红五军在会宁以南的华家岭至马家营子之间防御阻击敌人。

    “华家岭一带,丘陵起伏,没什么树木,不利于防御。”邓寿明介绍说,“罗南辉侦察地形后,把第一梯队的两个团沿公路两侧部署成一个袋形阵地。他的指挥所就设在马家营子后面的山梁上。”

    10月22日凌晨,寒风扑面,东方初白。罗南辉手拿望远镜,紧紧盯着西南公路。太阳刚刚照到山头上,敌军先头部队就出现在远处的公路上,进入红军布下的口袋里。等他们完全进入伏击圈后,罗南辉一声令下,轻重机枪瞬间齐发,火炮阵阵。

    正在此时,十几架敌机由南向北飞来,向红军阵地疯狂投掷炸弹,其中一枚落在离罗南辉不远的地方。他的身子晃动了一下,倒在地上,胸部、头部鲜血直流,军部卫生员马上为他包扎。躺在担架上的罗南辉,忍着剧烈伤痛,继续指挥部队边打边撤。

    翌日,部队撤到会宁南面的大墩梁,罗南辉将指挥所设在山头上的一个堡子里。下午1点左右,十几架敌机再次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罗南辉的指挥所被烈火吞没了。这场惨烈的战斗致使包括罗南辉在内的800多名红军官兵埋骨他乡。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接到罗南辉牺牲的电报后脱下军帽,向着他牺牲的方向致哀:“南辉同志为党献身的精神比华家岭还高,他的英名将与华家岭共存。”罗南辉的遗体被安葬在会宁县大墩梁。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那里修建了纪念碑,以缅怀这位传奇名将。

“兵中之王”罗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