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国影视传媒行业的并购事件异常频繁。5月,万达院线宣布将以372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万达影视;6月,乐视网宣布将以98亿元全资收购乐视影业;7月,万达院线以18.6亿元全资收购时光网;8月3日,思美传媒又发布公告,计划斥资15.5亿元收购另外3家公司的股份。8月11日,深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思美传媒对此次交易估值的合理性等做出进一步说明。
这几起并购都是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的。众所周知,市场化并购有两个前提:一是操作合法,二是估值公允。但在中国A股市场,当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结成利益共同体时,谁是最后的埋单者呢?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有既定的估值标准,比较透明而规范,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则透明度不够,也很难规范操作,存在较大的估值操纵空间。其主要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买壳上市,二是上市公司收购关联企业。尤其是后者,如果缺乏监管更容易形成估值操纵,甚至发生利益输送,最终掏空上市公司。
在笔者看来,目前并购估值水分最大的莫过于影视产业。从数量上也能反映出这一点:2014年,A股影视相关并购多达61起;2015年增加到76起,涉及资本2000亿元。至于并购手法则五花八门,包括横向兼并、垂直整合及跨界收购等。比如今年4月,上市公司鹿港科技宣布收购天意影视49%的股份,价格在10亿元到20亿元之间。但事实上,天意影视早在去年6月就成了鹿港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当时后者获得了天意影视51%的股权。
归根到底,并购估值操纵的根源主要在制度漏洞。现行的核准制依靠行政审批,不仅排队时间长、审批效率低下,而且人为抬高了IPO(首次公开募股)门槛,将许多优秀企业排斥在大门外。更糟糕的是,很多企业光排队就至少需要两三年,如果再赶上证监会暂停IPO,差不多被折腾得只剩半条命,即便大难不死,也会元气大伤。因此很多企业家感叹:IPO难,难于上青天。于是他们被迫放弃直接IPO的想法,而选择买壳上市,这被业内称为“曲线上市”或“制度套利”。
另外,目前的A股是市场化程度极低的“散户市”,个体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容易被忽悠,也更偏好跟风投机炒作,结果往往成为最后的埋单者。这一点很容易为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充分利用。因此,证监会必须对此类并购严加审查与监管,对中小投资者负责。
更重要的是,在产能过剩、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如果民族企业纷纷放弃主业,都去大玩跨界并购,这与实业兴邦、工业强基的国家战略是不符的。从这一层面来讲,我们更要严查严管并购估值操纵。
当然,问题的根源还是制度缺陷,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味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可能关闭市场并购的大门。要想标本兼治,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改革:尽早推行注册制,让一级市场真正实现去行政化。这将是中国股市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