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吴镇宇,最满意自己身上的“阴气”

□ 本刊记者 赵晓兰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吴镇宇,生于1961年,香港著名的演技派明星,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银幕形象。代表作有《枪火》《爆裂刑警》《冲上云霄2》《京城81号》等。

    电影《使徒行者》的发布会现场被布置成了酒吧的场景,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3位主演举杯共话兄弟情。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他们早已是香港电影中熟到不能再熟的老面孔了,从港片的黄金时代一路走来,如今他们都已届中年,但面对香港娱乐业萧条、青黄不接的光景,仍然冲锋在一线,不惧棍棒刀枪,继续充当着香港警匪片的“铁三角”,也承担着支撑起香港电影的中坚。

    三兄弟中,吴镇宇是最年长的一位,说话也最直率。当主持人问道:“拍摄时谁NG最多?”他立马回答:“替身啊,总是露脸。”主持人问:“这是一次愉快的拍摄经历吗?”“不是。”他调侃,“我的戏总是在半夜拍摄。对于一个靠脸吃饭的偶像派来说,这不好嘛。”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时,一身牛仔装扮的他说话方式更是直来直去,就像个“刺头”,语气硬,不委婉,不圆滑,也不粉饰,不矫情。

    新片里如同一头冷静的猎犬

    《使徒行者》电视剧版在2014年曾火爆一时,剧情讲述了因警队高层意外死亡,与其联系的5名卧底全部失联,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找卧底”事件。剧情很好地继承了黄金时期的港剧节奏明快、悬念迭起、戏剧张力十足的优点,网络播放量达到20多亿,大结局当日网络播放量甚至超过1亿,堪称TVB(香港无线电视)的“超级IP”。

    电影版大致承袭了电视剧版的框架,但角色上做了一些调整。吴镇宇饰演的Q 先生是香港刑事情报科(CIB)的高级警司、卧底联系人,以出租车司机的身份当掩护来执行任务,并与佘诗曼饰演的卧底“钉姐”、古天乐饰演的黑帮大少陷入了一段三角恋情。

    吴镇宇不喜欢媒体记者老是拿《使徒行者》的电影和电视剧版做比较。“为什么出演这个电视剧里没有的角色?”“这个你应该去问他们(制片方)啊。”他说。“看过电视剧版吗?”记者又问他。“电视剧那么长,没时间看。”对于不想回答的问题,他一点也不应付,“原作是一个警匪动作类型,很适合拍电影,仅此而已,没必要去对比。”

    但对于他来说,这个角色倒是很特别。“以前看剧本,很多时候觉得角色似曾相识。但这个人物不一样。如果把他扔到人群里,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警察。”在吴镇宇看来,这个人物首先很冷静,他必须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比如24小时盯着某场宴会的录像,从中发现100个人里面有谁跟别人不一样。就像一头猎犬,依靠自己的直觉和本能,嗅出不一样的味道。”

    其次是智慧,“他像军师一样,需要用脑。他和我之前那些角色的差别,就好像是诸葛亮与张飞、关羽之间的不同。”这个角色比较“文”,也不乏动作戏。他远赴巴西营救钉姐时,就有紧张刺激的追车枪战场面,“我负责爱情戏中的动作部分。”

    《使徒行者》中的“使徒”是基督教中肩负了某种特殊使命的门徒,“行者”指未经剃度的佛教徒,片名带有某种宗教意味。当记者问本身就是佛教徒的吴镇宇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寓意时,他直说:“不清楚啊。似是而非,看似很宗教,其实不宗教。就如同当年的《无间道》一样。”——如果真要上演一出“皇帝的新装”,吴镇宇扮演的一定是那个小孩的角色。

    不是每部电影都要把演员送上高处

    连吴镇宇自己都记不清楚,他已经演了多少回警察了。不过比起警察,更令他深入人心的是那些反派。他饰演的反派人物很立体,张狂、略带神经质,当他们宿命般倒地那一刻,观众投去的眼神里总带着无奈、惋惜和同情。

    吴镇宇的演艺经历,可以说代表了香港黄金一代演员们的发展历程。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科班训练,从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从片场跑龙套起步,香港影视业的繁荣给了他们机会,令他们一个个得以成名。与他同届的训练班学员有梁朝伟、周星驰、欧阳震华等。梁朝伟演戏放松,最快当上主角,而吴镇宇成名较晚,在片场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爬滚打。

    他其实挺安于现状的。混迹于片场,不但能见到大明星,大明星还时常请吃饭,不用自己掏钱。直到他发现身边一个个一起吃盒饭、打牌的兄弟们都红了,有一次和陶大宇等几个朋友走在大街上,只有他没被人认出来,这下他才逐渐有了紧迫感。于是他接下很多片子,饰演很多不起眼的小角色,“拍最烂的电视剧和电影,只为讨一点生活,不放过一点机会”。

    终于在1985年,凭借《生命之旅》中的反派吴镇宇一举成名。接着他又出演了《公司三文治》《难兄难弟》等电视剧,跃升为TVB一线男星。1992年,他离开TVB,投身电影圈。在上世纪90年代曾掀起热潮的《古惑仔》系列第一部《人在江湖》中,吴镇宇饰演的大反派靓坤让人眼前一亮。他走路看起来重心不稳,行事狠辣、眼神阴郁变态,形象个性极其鲜明,一举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

    2000年第三十七届金马奖上,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导演杜琪峰在19天内拍出的低成本轻灵之作《枪火》打败了《卧虎藏龙》《花样年华》等大热影片,获得最佳导演奖,男主角吴镇宇则打败了梁朝伟等男星,获得金马影帝。片中他和黄秋生、张耀扬、吕颂贤、林雪都展现了演技派的硬实力,金马奖给吴镇宇的评价是“虽是五分之一,但眼神让他一下就跳出来。”片中他依然混黑社会,但面对捅了娄子、被老大欲除之而后快的兄弟,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痛苦眼神,让人在影片冷酷的基调里感到一丝温暖。

    2003年他主演《无间道2》,表现抢眼但错失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几乎所有的影迷都为他打抱不平。他在电影中饰演的黑帮老大倪永孝,收起原先的那份轻佻、神经质,变得文质彬彬、低调、沉稳,充满掌控力,一句“我们出来混的,说话要算话,说是杀光他们全家,就要杀光他们全家”,令人闻风丧胆。影迷们称之为香港版的“教父”。

    吴镇宇的演技是多样的,无厘头的喜剧表演,纯粹细腻的情感戏,都能轻松驾驭。美国著名影评家大卫·波德威尔评价香港电影的魅力“尽皆过火,尽似癫狂”,吴镇宇恰恰就是为香港电影而生的演员。他端得起放得下、入戏快、适应力强,又多产,影迷称他有着影帝级的演技,却被大量烂片所埋没。当记者问他后不后悔演了烂片,他说:“值得后悔的事多了,为什么要后悔那些给你钱的工作呢?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要把演员送上一个高度的。”

    这个夏天,除了《使徒行者》,吴镇宇主演的《宝贝当家》  《勇士之门》《保持沉默》都将集中上映。这些影片,形态类型不一,“多面”的吴镇宇将接受内地观众新一轮的市场考验。

    创造一个角色不是靠背台词

    拍戏时,吴镇宇喜欢临场发挥,不喜欢“前一天抱着剧本死记硬背”,因为“创造一个角色不是靠背台词”。在他看来,如今没有一本表演的教科书是合格的,“它们就像菜谱,只教你表演的技巧,而没有真正教你怎样创造一个人物,把他活生生地呈现给观众。”

    当记者问他对自己表演最自信的地方,他用生硬的普通话答道:“也许是‘阴气’吧。你没发现,那些‘雌雄同体’的人,在艺术创造力方面总是超越常人吗?”

    除了演戏,吴镇宇还导戏。“我是个用图像思考的人,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我脑袋里的东西,所以就想着把头脑里的图像印在胶片上,这导致我想当导演。” 

    私下里的吴镇宇很“宅”,但他说,“宅男分很多种,我不是对着电脑屏幕的那种”。他喜欢看电视,看动物世界、世界地理之类的纪录片,由动物世界的生存机制联想到人类社会的体制。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犹太人遭屠杀的二战纪录片,发现屠刀下的人是没有眼泪的,眼睛直愣愣瞪着。后来他演一个死刑犯,别人质疑他:怎么都不哭呢。他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表演方式,“真实的东西看多了就能驳斥那些无聊的建议。”

    他常年保留着读书的习惯。吴镇宇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点心师傅,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从小没有人告诉他要怎么去为人处世。多亏这个世界上有图书馆,“穷人买不起书,只能去借,看书很开心,教会我独立思考。”他喜欢读短篇小说,“小说创造一个世界给人看,对演员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银幕上,他饰演了许多凶神恶煞的坏蛋,私底下,他被香港媒体描述为“性格耿直,脾气很大,但没有坏心”。他有很多外号,其中有一个叫“吴三岁”。2014年他带着儿子费曼参加《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好友们为他打气助阵时,都是这样说的:“我劝告吴镇宇,你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成为孩子,比赛要有比赛精神啊!”“听说这个节目就是要带着孩子回家,吴镇宇你自己可不要迷路啊!”多年损友黄秋生更是说:“费曼你要好好照顾你老爸,他流汗你要帮他擦汗,他饿了你要喂他吃。”

    《环球人物》记者提到多年前爆出的吴镇宇家人对他的调侃,“背影看起来二十来岁,正面三十来岁,讲起话来也就十来岁”。问他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吴镇宇哈哈大笑,说:“正面看着老了一点,讲话却更小了,更天真一点了吧。不过这才是我最开心的状态啊。”

吴镇宇,最满意自己身上的“阴气”